不吝汗水,终有回报——0基础6个月备战法考经验之谈
2018年11月30日,会是我一生当中值得记住的日子,整40天的等待、6个月的努力和一颗悬着的心即将在这一天尘埃落定。正巧这几天爸妈从老家过来看我,请假陪他们出去玩的第一天,车上还有同在一个城市工作的女朋友,也是陪伴我6个月法考之路的精神支柱,似乎真的是冥冥中的注定,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陪我一起见证这个结果。虽然早已做好了不过的打算,但还是会克制不住地抱有一丝的期望,在知道成绩的那一刻,真的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到他们都发自内心的替我感到高兴和激动,和想起自己曾经奋战过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谨以此篇经验帖,来留住这个难忘的时刻,和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希望可以用我的经历和正在或即将走上法考之路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工科男,从小作文都是挤牙膏挤出来的,文笔有限,请大家见谅。)
先说说我的基本状况,大学本科学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可能从小在家多少受爸妈的影响,他们都是从事和法律相关的工作,所以让我并不会觉得法律很陌生,也受他们引导,在学校选修了一门法学双学位,应该说从那时候起才开始真正接触法学这门学科。当然,在二本院校的双学位水分很多,第二专业的学位证也没有什么含金量(上课人数从开始十位数变成个位数,只要参加了考试基本都能过)。大学学到的一点点皮毛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但实话说也因为在大学时候选修的法学专业让我开始对法律慢慢有了兴趣,不再像我以前一直认为的学法律的人一定要记性好,每天都得背各种法条,法条背的多考试就能过,但实则不然,其实法学也是一门理解型记忆的科目,倘若能弄清楚法条背后的法理,能理清楚每个部门法的脉络,你会觉得很多的法条规定其实也不难记,顺理成章地就出来了,当然这种感受是在准备了法考之后才慢慢有的,但正因为有当时对法律的兴趣,才有可能决定走上法考这条不归路(ಥ﹏ಥ) 。当时在学校大四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准备司考,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在学校除了做毕设和找工作以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压力,总想趁着还没有毕业的这段时间,出去多走一走见见世面(其实就是想去玩,哈哈哈),所以就这样放纵了自己,剩下了大把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利用好,现在回想一下还是会觉得稍稍有一些可惜。像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通过校招进了一家私企,虽然在大城市工作表面看着光鲜亮丽,但微薄的工资还是让我感受到在大学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每天朝八晚五的工作,周末双休,相对于那些在项目现场工作鲜少有休息时间的同学来说,还算是幸福的,所以也会想着下班之后做点什么来充实自己,没想到往后6个月的时间竟被法考充实地一滴不剩。
正式开始着手准备法考已到四月末,那时候无意看到一篇有关今年司法考试改革的文章,几年后非法本专业的学生就不能再报考司法考试,这也是留给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对法律感兴趣的人最后的机会,只有通过了司考(今年改为法考),才算是跨过了法律行业的第一道门槛。因为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过司法考试的整个备考过程和周期,只知道大概10月份左右考试,那时候就在网上搜各种经验贴分享贴,也问了问一些已经通过司法考试的朋友当时备考的情况,发现大多数考生都是从二、三月份开始备考,有些从17年就已经开始在准备,顿时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很多的时间,况且也想到自己又不是法本在校的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复习,“非法本、0基础、在职、一战”这几个词已成为我当时的标签,越看越心虚,越想越没信心,也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考呢?之后两天上班,总觉得心里面一直有个事放不下,还是在网上各种看备考的文章,每个科目推荐的老师,当然自己也冷静下来好好考虑了今后的职业发展,虽然不是百分百的确定以后将一定会从事法律行业,但至少趁着年轻多给自己创造几个选择的机会,也不枉费大学至今对法律还留存的一点兴趣和那本没什么含金量的双学位证,所以下定决心抛开一切杂念开始备考。
前面说了一大堆,都是在讲述我与法考之间的渊源和牵连,下面用更多的篇幅,说一说我备考时的状态和些许的经验。
(一)、刑民带读 【4月末——5月中下旬(20天左右)】
最开始是在“知乎”上看到蒋四金对于非法本在职的考生备考的建议和计划,说的很直接也很具体,稍微让我找到了备考的方向,虽然是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老师,但关注了一段时间,试听了他讲课的内容,感觉还挺靠谱的,但也还是将信将疑地加了免费的在职一战群,关注了“司考411”。那时候也还没有确定要跟的老师,看网上说有些老师讲课讲得好,但是适合有基础的学生,有些课程又太长了,也不适合像我这样在职的时间紧迫的情况,所以才选择了四金推荐的老师和书单,然后发现有免费的“刑法、民法带读”的这个课程,用的是柏浪涛、孟献贵老师的书,可以在喜马拉雅上调倍数听,四金讲的带读课也比较易懂,适合没有基础的同学,四金讲的刑法真的很不错,强烈推荐。(不是打广告哦,反正带读课也是免费的可以先试试~)如果直接看书的话效率太底,而且我是属于喜欢听课的,自己看书很容易走神,况且听课会有侧重性的讲解知识点和补充,可以帮助理解记忆。 大概20天左右可以过完刑法和民法,真题也最好做完一遍,我当时时间太紧,真题都只做了2/3差不多,建议大家有时间的一定要边听课边把真题系统地做一遍,一些难的章节和不懂的题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纠结,才第一遍学完有很多不透彻的点都很正常,但也不是一味的把不清楚的知识点都置之不理,要知道时间紧迫,基础不打扎实后面学得会更痛苦。
(二)第一轮复习 【5月下旬——7月下旬(2个月左右)】
在前期听四金带读课的同时,也在考虑接下来的复习打算,鉴于自己毫无优势可言的标签,所以知道没有过多的时间用来浪费在选老师找课程买讲义,而且在看过了一些机构推出的免费课,都是课时比较长,能感觉自己的时间远不够听完这些课程。所以就觉得还是花点钱报个培训班,冲着有内部班更精简的课程和讲义,就直接报了四金的“冲刺班”(全程班在3月份就已经开班,所以只赶上5月份开班的冲刺班,但第一轮课程是一致的,只是时间安排更紧凑)。第一轮课程安排的节奏大约是一周完成一个科目的课程和真题,四金有做专门听课和练题的app,在听完每个章节的课程后会有对应的题目练习,可以检测自己听课的效果,一定要及时做完,不能光听课不做题,这样没有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我当时因为白天要上班,在公司也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听课,所以会留几个章节的练习放到第二天利用上班时间悄悄做,晚上就多挤一些时间听课,但是第二天务必把前一天课程的真题做完,解析看完,再进行下一章节的课程。复习的顺序和安排按照四金的时间规划来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刑法、民法、行政、刑诉、民诉、商经、理论、三国。其他老师的话我也没有对比,基本是跟的四金安排的老师课程,只能说说自己听课的感受和经历。
1、刑法:蒋四金。四金讲刑法的体系和之前柏浪涛老师的书会有一些不一样,由于之前已经听过一遍四金的刑法带读,会觉得有些知识点都很熟悉,四金讲课的风格也习惯了,
听课不费劲。总则基本上都是偏理解性的,只要理解了就不容易忘,这一轮重点加强难点的学习和真题的训练,像共同犯罪、罪数的章节只能多听课多想才能理解,真题的话做的多才看得懂命题老师挖的坑。分则罪名很多,要有侧重性的记忆重点罪名,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提醒,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记忆性的东西容易忘,尽可能理解重点罪名的法理,再去记忆。有一些必须死记硬背的只能先熟悉,不强迫自己现在就背下来,因为知道现在记住了后面肯定会忘。
2、民法:蒋四金。其实班班本来安排的第一轮是孟献贵老师的民法课程,四金的民法放在第二轮。但是当时学完四金的刑法自然而然就开始学四金的民法,那时候对老师其实没有太讲究了,只要讲课可以适应能听得懂就问题不大,准备把孟老师的课程调整到第二轮。但是之后第二轮因为进度有点跟不上,也因为听了几节课个人觉得孟献贵老师的讲授方式虽然知识点很全各种引用法条结合法条记忆知识点,但是真的背不下来,所以就放弃了孟老师的课,觉得民法靠刷真题能够提升的更快,当然不建议大家轻易的放弃一轮的学习,如果自身觉得老师不合适时间够的话完全可以换个老师跟。
3、行政:李佳。行政法刚开始学觉得太多细节的东西要记了,老师还总说这是个可以拿满分的科目,简直要死啊,各种期限和部门,傻傻分不清。但是李佳老师上课会讲一些应试记忆的技巧,挺幽默的,难记但能勾起兴趣,很不错的老师,推荐!
4、刑诉:左宁。左老师的声音刚开始听不习惯,听久了发现还挺有磁性的,哈哈。刑诉的重点侧重于诉讼程序,而且相较于其他的诉讼法既有难度,又扣细节,像我这样0基础的开始学会感觉很乱,没有体系框架。例如:补充侦查不同阶段分了不同情况,但不知道之间的联系,整个程序过程没有完全理清楚,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碎片式的,很难衔接。其实也是有个过程,先把零散的知识点学懂了,后面才能把懂的东西用根“龙骨”再串起来。
5、民诉:戴鹏。江湖人称戴老板,课讲得很好,幽默风趣,对于我这样0基础的考生听得也不费劲,讲得也很基础。民诉总体属于不算太难的科目,做真题的正确率也不错,同样是程序法,很容易和刑诉混淆,需要对比记忆。
6、商经:郄鹏恩。商经的难度不高,考试也是重点恒重,商法能把公司法学好性价比也挺高,经济法有很多小法,郄老师也讲的很全很细致,但是后期复习不能全部抓,因为太多太杂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去深究。知产内容不多,但当时我学的效果不太好,著作权也没有完全弄明白。
7、理论:马峰。第一轮理论主要学习宪法和法理学,马峰老师声音比较低沉,属于刚开始听不太能听进去,但是听一段时间会慢慢喜欢他风格的那种,可能由于这个科目本身的原因,都是很抽象化理论化知识点,法理部分在理解起来会有难度,宪法要记忆的点也很多,印象比较深的是:各级机关部门之间的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关系,马峰老师总结了“三步走”的做题方法(1看批准2看关系3看例外),屡试不爽。
8、三国:杨帆。本来按计划推送的是李毅老师的课,但是听了一节就感觉不是自己喜欢的风格,果断找资源换成了杨帆老师的精粹课,大约13小时左右的课,简直听到怀疑人生,是真的很多弄不懂,题目也很多不会做,硬撑着听完了,第一遍只接受了20%的知识点,当时就打算放弃三国法这科了,幸好后面四金的二轮冲刺弥补回了一些知识点。
(三)第二轮复习 【7月下旬——8月中旬(25天左右)】
第二轮的复习主要以四金对每个科目的串讲为主,结合第一轮复习的讲义,进行梳理和补充。第二轮的复习对我帮助很大,也很佩服四金讲课的专业水准,什么科目都能讲的很透彻,自成一套的讲课模式,在第一轮老师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整个知识体系,很多原来困惑的地方四金都能给讲得通,重点的地方也会一再强调,另配合模考系统上的专题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个模块对应的试卷,并且早上尽量要跟着群里的计划早读1小时,把前几天结束的科目不断的巩固和记忆,有针对性地突破各科的重点难点。二轮除了四金讲的课以外,部分科目其他老师的讲得好的强化课四金也会在app上及时推送,尽可能把有可能会考到的各个点都有所覆盖。
(四)冲刺阶段【8月中旬——9月中旬(1个月左右)】
冲刺阶段我是用的四金的推背图,就是把每一科的知识要点汇总在几张图上,跟四金的带读课,可以迅速的把所有科目90%以上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到这个阶段,看到推背图上汇总的知识点,脑海里可以迅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以点概面,自我感觉用推背图来作最后的复习很有效果。如果大家之前每一科都有做笔记的话,看自己的笔记应该效果也不错,我很不擅长另做笔记汇总,之前的笔记都直接记在讲义上,所以就直接上了四金的推背图。
另外,一些小法的增补内容四金也会在这个阶段不断补充,因为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适合考前突击记忆,像法制史、法治理念这种小法多听几遍课记一下其实很好拿分,不能放弃,因为根本不知道出题老师今年准备唱哪出,小法随时也可能C位出道,最后顺带把三国、宪法这块难啃的骨头突破一下。再到后面会有一些老师的押题,和题目的讲解,这个要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安排,不要一味的寄希望于押题上,先把学过的内容整体过一遍,再去听老师的押题,老师的押题其实也是通过各种知识点延伸带你复习一遍,查缺补漏。还有之前的错题一定要花时间看,几个月的积累会有很多错题,把已经掌握的不断剔除,总是错的就得返回书本去巩固知识点,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逐个突破。
(五)背水一战【9月中旬——客观题考试(1周左右)】
临近考试的最后一周,心态很重要,明显能感觉到再学新的东西已经学不进了。所以趁着考试前一周的时间安排把所有科目的知识点再过一遍,一定要全部过一遍,用推背图再听一遍四金的推背课,背小法,看错题,选择性做几套押题,随时关注四金增补的内容,莫焦虑。我当时考前只请到两天假,如果在职的小伙伴有条件的话能请几天请几天,考前临时抱佛脚,能记多少是多少,一出考点就订酒店(大概考试前10天),考前一天看考场,安心吃饭,安心睡觉,别再想那些有的没的,考完回来还是一条好汉。
(六)主观题【9月27日出成绩——10月20日考主观题(灰色23天)】
知道客观题成绩过线后开心的心情很短暂,也没有太多的起伏,只想到仅剩23天的时间准备主观题,就觉得亚历山大。没有太多考虑和选择,直接报了四金的主观题班,客观题能顺利通过,也多亏了四金不断的鞭策。考完虽然放松了几天,但从出成绩的那刻起又被拉回了战线上,这辈子都会记得这最痛苦最折磨的灰色23天。因为今年主观题机考只是试点,大部分地区还只是手写,刚开始复习的几天内心简直要爆炸,要知道我们这种字写得丑的人每写一笔心就揪一次,痛恨自己原来小时候为啥没有好好练字。主观题和客观题也有很大的不同,客观题只需要知道答案,但是主观题你要写出所有的分析过程得出结论,相比难度不止增加了一点,又加上准备时间真的太少了,刑法各种观点展示,法理学法治理念要背的要写的,真的是在痛苦当中绝望,绝望当中挣扎,好不容易过的客观题,不想明年还得再痛苦一年。主观题复习听课只是辅助,动手写案例才是王道,一定多背多写,掌握采分点,灵活套模板。有时也在心里安慰自己和别人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唯有坚持才能胜利。
上述便是整个法考准备的过程,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适用,但也是经验之谈,权当是记录一下自己艰苦奋斗的过程。另外还有几点建议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开始备考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过,只有重视它它才会重视你,客观题备考周期长肯定会有疲倦期,主观题复习时间很少也会有焦虑,不能再最关键的时候打退堂鼓,即使明年再战依旧如此,这是心魔,跨过这道坎你就是胜利者。
2、在职备考的小伙伴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咱们不像那些全职备考的同学有太多整块整块的时间,只能充分利用好零散的时间:上下班公交上可以听课刷题,公司上班时候可以抽空刷题,中午午休能学半小时就学半小时,吃饭、走路的时候可以戴耳机回顾知识点,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单一,只留下吃饭、睡觉、上班和复习。
3、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不能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自制力。觉得在家看书会浮躁就去图书馆看,觉得旁边声音太嘈杂就戴个防噪音耳塞,把手机里无关紧要的app全都卸载,消息提醒全都关闭,从源头上减少可能让自己分心的概率。
能这样这一路走来,也实属不易,至少经历过、努力过就不会后悔,也庆幸自己能首战告捷。铁杵成针,苦尽甘来,逼自己一把才能发现自己有多大的潜力,也相信奋战在法考前线的战士们可以坚守战场,坚持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最后,感谢四金和班班这大半年的督促和帮助,感谢远在家乡的亲人们对我的关心和牵挂,更感谢我最亲爱的她6个月的陪伴、照顾,鼓励和安慰,没有她的理解,我也很难安心备考。人生道路还很长,不吝啬汗水,终将有回报。(后附图数张,纪念曾经拼命过的岁月,激励未来彷徨中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