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面对死亡,才能够让逝者安息

今天是冬至,有许多地方有上冬坟的习俗,每当这时我们总是无比的想念逝去的亲人,以及与他们过往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
或许也是这样的节令,让我又想起了之前写过名为《逝去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的文章。
文章在发表之后有许多伙伴给我留言,在诸多的留言中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伤心。
由于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对死亡教育的缺失,让很多人都无法正视“死亡”这件事,更别提对此事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了。因此,很多人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从亲人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以至于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在留言中也有朋友说道自己在面对亲人的离开后感到心痛不已,甚至有想要同亲人一起离去的想法。
我想无论是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还是有了想要随亲人离开这个世界都是离开之人所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亲人的离开,以及如何平稳的度过最伤心的日夜,让逝者在天之灵得以安息,我就自己目前的认知和经验与朋友们分享几点心得,希望能够让伤心的你们感到一丝丝温暖。
一、不要去假装坚强
无论男女生活在这世上都是血肉之躯,只要是血肉之躯就有情感,在面对亲人离世时不要假装坚强,更不要对自己说:“不要哭、不许哭”之类的话语,因为压抑是无法将情绪发泄出去的,这样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并且被压抑的情绪容易在某一特定的瞬间一碰即发,难免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面对亲人离去而哭泣并不是软弱无能的一种表现,而是正常的情感宣泄,找一个独立的空间,或是合适的场所放生的大哭出来,任凭思念、回忆与泪水交织在一起痛快的哭一场。
之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适应没有亲人相伴的日子,这段时间不要设定具体的期限,自然而然的最为恰当。在这段日子里伤心与思念之时,任由感性作主,待宣泄告一段落之后,试着恢复正常的作息,好好吃饭与睡觉。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到,只因人的伤心难过之时生物钟是会被打乱的,但即便如此也得强迫自己按照正常规律来生活,因为这是逝去亲人所想要看到的样子。
二、睹目思人
这一点可以把亲人用过的物品,喜欢的东西留在身边,以达到思念他们的目的,也可以到亲人喜欢去的地方。这样的方式有时能够让人感觉到逝去的亲人还在我们身边陪伴。
许多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极度感到伤心的原因之一,便是觉得人死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了,虽然这的确也是事实,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他们仍旧活在我们的心中,外加各大宗教的影响,我们也不妨可以将亲人看作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里,在那个世界没有病痛与烦恼,这样想心里兴许能多一些慰藉。
三、珍视彼此,珍惜当下
“我们原以为来日方长,可很多时候却是来日并不方长,”因此没有比珍视彼此,珍惜当下更为重要。
我记得自己还在上学时,有两次和父母上坟看到旁边的人哭的很伤心,可一眼就能看得出并非是新坟,因此当时家人有些反感,并说道亲人在世时一定要好好相处与孝敬,以免死去时留有遗憾。这样痛哭难免是心中有愧,并且是于事无补的行为。
以其事后为再也无法弥补的过错而痛哭流涕,追悔莫及,不如生前好好珍视彼此与孝敬父母。
我们都说世界上最等不起的便是孝道,以其父母离开后才后悔没有好好孝敬,不如生前尽可能多一些时间陪伴在父母身旁。
也许有人会说工作实在忙碌,可父母的要求也不会很高,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利用一两个小时陪他们聊聊天,就算是陪他们去超市买些生活的必需品,也比你只往家里寄昂贵的保健品要强很多。
我之前听过一些育儿方面的课程,有一个词我觉得也可以用在父母身上,那就是高质量陪伴,并不是你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长短,而是在陪伴期间有没有让他们真心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体贴,你们之间有没有交流。
这些点滴的关爱与相伴日后都能够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当父母有一天真正的离开我们之后,过往的种种将会陪伴我们的一生,直到我们也同他们一般离开这世间。
愿我们在回忆中都是一些美好事物,而不是充满忏悔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