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再也回不去了——浅谈张爱玲《半生缘》
本文首发公众号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重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感慨天才就是天才。
她写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整本书只有四处,大概不到五百字描写。
那小女孩招娣是祝鸿才早年乡下原配老婆生的,后来给曼璐带在身边。
她第一个场景出现是曼璐说要给她买鞋,她吵着要新鞋,被曼璐骂开去。第二次出现是顾太太看她可怜,暗下嘀咕,曼璐这些事上是要折寿的呀。第三次出现是在街头带着曼祯跟祝鸿才生的儿子荣宝在街头吃小吃,她对荣宝却不坏,自己吃一口,又让荣宝吃一口。第四次出现是曼祯在街头看到祝家的老妈子走前,后面跟着一口小棺材,曼祯以为自己的荣宝死了,跌跌撞撞往祝家跑,结果佣人告诉她死的是招娣,不是荣宝。
这个小女孩,在还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悲惨”的时候,已经浑浑噩噩的死了。曼璐这样的脾气,她还指望她给她买一双新鞋,受尽虐待后,她也还愿意把一点零食分一口荣宝吃,这些都令人心碎。
曼祯嫁给了祝鸿才后,有天带着母亲去看病,在魏医生那儿遇到祝鸿才,祝鸿才带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看病。
那小女孩坐在医院的长凳上,手上抱着一顶男人的帽子,她紧紧的依恋的抱着那顶帽子,在曼祯的眼里,那是一副亲情的画面,而那顶帽子是祝鸿才的帽子。
曼祯跟所有的读者一样,以为那是祝鸿才在外面偷生的女儿,结果发现,那并不是,是那个女人早年跟别的男人生的孩子。说来奇怪,祝鸿才在家里对荣宝凶神恶煞(对荣宝坏是为了报复曼祯的冷淡,他伤不了她,只能拿孩子出气,来伤她),对先前的招娣也是骂骂咧咧,却对人家的女儿亲善如慈父。

这就是张爱玲的牛逼。
一方面它让我们想起了默默的死了的招娣,她的一生何曾得到父亲的一点点关爱呢?她也只是那样大的一个小女孩,生病,老妈子装了一顶小棺材,默默的就这样去了。
一方面它让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叫“软弱”。祝鸿才再丧尽天良再胡来再混蛋,这样东西依然死死的缠着他。他这样的人,竟然也有像慈父的时候?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分辨这个世界的尺子,是很简单的。
“好人”和“坏人”。
直到我们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世界上的人外在的东西可能各式各样,但是本质雷同,共同的东西纠缠着我们,那就是“软弱”。
祝鸿才强暴了曼祯,把她关了起来,曼璐塞了一笔钱给她母亲,顾太太拿着钱回到家里,迎面撞到了沈世钧,顾太太几欲落泪,只想告诉世均,赶紧去救曼祯,但是她终究没这样做。
她摸了摸兜里的一大叠钱(钱还是有用的),又想曼祯已经是祝鸿才的人了,这沈世钧却拖拖拉拉这样久,光打雷不下雨,把这事儿给抖了出来后,这边没成,那边还黄了,岂不是损失惨重?于是她什么也没讲。
又比如叔惠。
叔惠是再讲究不过了的,跟世均曼祯一起吃饭,唯独他会嫌凳子脏要擦。
叔惠是再骄傲不过了的,石翠芝的母亲当年怠慢的脸孔与话语,他记了一世,后来到国外娶的老婆也像翠芝,但是比翠芝更有钱,更大小姐。
叔惠最后与翠芝相逢,风吹起窗帘,像夜色中女人的裙摆,好像走过来,又好像走开了,她已经为人妇,还是沈世钧的妻子,他喝的半醉半醒,总结他这一生,尽管有艳遇,还是翠芝最有知己之感,怅然若失,半生虚度。
翠芝先与一鹏订婚,悔婚,又复与世均订婚,结婚当晚,哭得像个孩子,世均,你也是不喜欢我的。
翠芝的爱情,叔惠一直知。
他选择了逃避,她这样的大小姐,他怎么要?
所谓的“骄傲”也不过是“软弱”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
那么沈世钧呢?他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主要在于太“知趣”。
曼祯说过假若是叔惠先追她,那么沈世钧是无论如何不会再表白了,哪怕他再爱她。
假若他有些儿坚持,早早的跟曼祯结婚(他提过,曼祯一拒绝,他就作罢了),那么不会让顾太太和顾老太太看着他温吞水的拖拖拉拉,而起了别心,想把曼祯嫁给张豫谨,后来的事也就无风无烟了。曼祯出事,曼璐一翻话就轻松打发了他,浑浑噩噩痛苦至极的以为曼祯跟张豫谨结婚了,回去就自暴自弃的跟翠芝结婚了。
父亲很早就搬到姨太太那边去了,他与母亲守着旧房子旧店,这种“难堪”让他疏离而又自尊,沈世钧常常在逃跑中的状态。
在南京,母亲让他痛苦,于是他跑到上海,上了火车,他的心就轻松了。
曼祯的“拒绝”,让他从上海逃回南京,胡乱就结婚生子了,这样自己的人生也就结束了。
这种“知趣”说到底,不过也是“软弱”罢了。
跟叔惠没什么区别。
这样做似乎是欠妥的,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吧。
一些阴差阳错,再加上自身的软弱,就是这样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翠芝曼祯,叔惠世均,对对错错,兜兜转转这些年,孩子也这样大了,恍惚着就到了再提爱情,都浑身不对劲的年纪,这一生都这样过了。
谁也没法弥补,谁也无能为力。
王朔曾说过一句话,希望自己的人生能跟拍电影似的,下方打出一排字,“二十年以后”,转眼老了,死了,这一世赶紧过赶紧过吧,烦死了,都不耐烦了。
我手头这本《半生缘》,一共345页。
沈世钧跟顾曼桢从开始到曼璐告诉他曼祯结婚为止,整整花了230页的篇幅。
雪地里的红手套,世均默默的捡回来,尴尬的还给曼祯。
世均回南京,曼祯替他整理箱子。
情到浓时的,热水壶的瓶塞都可以有那么多的戏份。
一点一滴,都那样清楚。

而沈世钧跟翠芝从要好到准备结婚,只用了八页不到,潦草到让人心惊。而且这里面还写到了世钧摸翠芝胳膊的亲密动作,是前230页都没出现过的肢体露骨的轻佻又水到渠成的亲密。
如果改成电影镜头,就是底下一排的字幕,“不久后,世均跟翠芝结婚了”。
这点真是感慨张爱玲的天才。
张爱玲的手法常常就像电影,比如我在之前提过的《金锁记》里的场景转移。
之所以潦草,自然是因为不值得一提。
翠芝跟世均孩子都生了两个了,她不知道他爱吃香肠。而他也不介意。
全世界都知道翠芝跟叔惠的事了,老妈子都自动避开,世均迟钝到他嫂子上门挑拨离间还恍然不觉,当然,不察觉是因为根本就不介意。当年曼祯跟张豫谨旧事,他是怎样的如鲠在喉。
不爱了也就不贪了,也就没什么故事可说了。
世上的故事,大多数还是跟七宗罪有关系吧。
欢迎关注何日君回来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