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子勋
今年许多人离开这个世界,有的寿终正寝,也有的英年早逝。这里面最让我感概的是李子勋。
和很多人一样,是通过《心理访谈》认识李老师的。虽说早已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真正在心理学中自我成长,是从学习李老师的案例开始的。起初是惊讶于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遍遍地观摩分析也只会些皮毛。再后来是追随李老师的专业教程,还有他在各地讲课的视频,系统地学习。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下班后都准时在书桌前仔细聆听,记笔记。每每有收获后不由得心情畅快如获至宝。应当说,让我走向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受李老师的启蒙。
李老师给人的感觉是儒雅的,春风化雨般的。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要害,又不动声色地化解于无形。这是多年职业训练与从业经验积累出的素质与水平。国内一流的心理咨询师中,说李老师是最易于接近还只是表象,我以为他是真正参透了人之心理的大家。
然而学术上的高超并不代表自我的升华,在医治无数人心魔的同时,李老师也会有自我的藩篱。身体机能的受损多少还是与心理有关系吧。直到李老师离世,我才知道他个人生活多有曲折,身体有恙也是由来已久。不想,能解下他人的枷锁,却化不了自己的结。
心理的问题多半来自于内心的冲突,而冲突的根结无非是人之本性与社会化的矛盾。这些道理一说就懂,给别人指出来也容易,可一落到自己身上就无解了。看来答疑解惑与自我修行完全是两回事。
今年离世的曾仕强也让我有些意外,印象中他是一智者,胸怀锦绣,外化乾坤。虽说八十多已是高寿,但总以为他应再长寿些才对。后来才了解四十多岁时他曾染重疾,此后钻研《易经》才有了下半生的辉煌。也许现在的结果对他也是正得其所。人因为有了思想才把生命赋予精神与意义,可终究还是要回归肉身的生物规律。
唯愿逝者心灵安息,再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