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栗子去流浪——18天16县市52国保之旅(草稿)
序
上一次有流浪的念头,是在8年前,那时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上了三四年班,攒了一点小钱。那几年正流行gap year,辞职去旅行的念头天天折磨着不甘于困在办公室的我。
当时和闺蜜在假期去了一趟沈阳,我不知为什么,非得要去看张作霖墓,于是从沈阳坐了一趟很慢很慢的绿皮火车,到达那个一天只有这来回两趟火车停靠的小站。下车后,站务员好奇的看着我们,问我们去哪儿,还帮我们找了一辆三蹦子——火车票8块,三蹦子20,当时还挺心疼钱。后来顺利的看了张作霖墓,回程没有三蹦子,我们还搭了别人的车,又拦了大路上的长途车才回到沈阳。
那个小车站我至今还能回忆出它的样子,在一片青山绿田间,湛蓝的天空,孤零零的车站。去张作霖墓的方法很多,长途车可能还更方便些。如果不是当时偶然在网上搜到了这趟火车,可能我一辈子也不会到达这个车站。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亲自到达,就永远只是地图上的几个字而已。我喜欢这样的旅程,有惊喜和意外,想把地图上一个个名字踩在脚下。
那次旅程让我第一次有了流浪的念头。后来我再出去玩,故意不去做攻略,即使错过了什么,也无所谓。
那年,我还是忍不住要去流浪了。职是辞了(还轰轰烈烈地摔了老板的门,年轻啊),机票买了(亚航的四程0元机票耶),各种旅行用品和包也买了,行程也规划好了。但最终还是没有走成,因为因缘巧合下,买了房子,把钱都花光了,还准备结婚了。不过工作也辞了,只好老老实实再去找工作,这一做就又是3年多。
然后生了栗子,又5年。这8年间,从我文艺女青年变成了家庭主妇,当时买的旅行背囊早就因为看着碍眼被我断舍离出去了……但是每当翻起地图册,心就又动了起来。8年前规划的路线还在提醒着我,怎么还没去看看它们。
于是我夸下海口,这个暑假要带栗子去流浪……嗯,说是流浪,其实就是自驾游而已。8年前只为自己负责就行了,敢一个人背包就走。如今有了拖油瓶,她又那么弱小,还是不能太潇洒了啊……我认真的规划了路线,保养了车子,买好了保险,车里装满了干粮零食和水,还特地请了一位旅行助理妹子跟我们一起去——就我和栗子俩人的话,我还是有些不敢。不要怪我胆小,我是真的胆小,这又不是行为艺术,故意要完成什么壮举,还是安全第一。
我不是为了带栗子去旅行才去的,而是我真想去这些地方,但没人看孩子,才不得不带上她。但在旅程中,我会告诉她我为什么要来这些地方,它们好在哪儿,希望她也能有所体会。
其实我心里不是没打鼓的,临行一周,我重感冒,整天人昏昏沉沉的,还一直咳嗽,不过栗子还算精神,就想趁她还精神,能走就走吧。先预计了15天的行程,但还没计划回来的路,能完成这头15天再说之后怎么走吧。
一个完全没有自驾经验的我,带上一个体弱多病脆弱的栗子,再加上未曾谋面的陌生网友,就这样,我们上路了。
Day 1 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一难
第一站选在了河北临近山西的蔚县暖泉古镇。通过早高峰的三环以及长年拥堵的八达岭高速后,豁然开朗。通往暖泉镇的路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好走得令我诧异。我曾经在10年前来过一次暖泉镇,是为了看闻名的打树花。那时候还只是作为民俗,只在正月十五打一次。那时暖泉镇连路灯都没有,只有明晃晃的月亮,路也都是坑洼的土路。
我看的打树花是不收费的最后一次,确实十分壮观。央视报道后,人们蜂拥而至,次年就开始改为收费表演,再后来打树花就成为了常驻项目,镇里修建了打树花广场,和室内打树花场所,几乎每周都能看到了。镇子也铺路挂灯建房,比10年前气派了很多。但我们去的时候,是一个非年非节的周一,难免看到的是一个凋敝的小镇景象。
朋友的民宿就开在暖泉西古堡里。450年前的明嘉靖年间,地处雁北地区的河北蔚县西古堡夯土垒筑起了坚固高耸的防御性堡墙,将村子环环围拢,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长期的拉锯战争;450年后的今天,这个仍包裹在高大古堡里的村庄,任外面的世界飞速变化,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它初始时期的民居、庙宇、戏台以及谜一样的文化和风俗,风采依旧。
朋友夫妻俩选择在这个“土得掉渣”的地方(是真的土……),花了几年时间设计、收集材料、通过审批,修了一座以传统手艺、百年砖瓦打磨而成的建筑。民宿既存有古朴风貌,内部又全是现代设施。能在这样的镇子住到这样的民宿,真的很难得。
躺在民宿的床上休息,我其实还是很紧张的,一闭眼都是要撞车的场景,不过总算是走出了第一步。栗子一路4个半小时车程都亢奋得很,到了也不肯睡,我们就去堡子里转转。
暖泉镇有两个国保,除了我们住的西古堡,还有华严寺。我们问了民宿的当地工作人员,她们都表示没去过。我心中有些打鼓,但还是按照地图所标记的位置去了。到了一看,果然,说是在修缮,大门关着。小麦推了下门,发现门并没有锁,就进去了。里面住着的工作人员应声出来,我们表示要看看,她说了句“啥都没有”,但也并没有阻止我们。
进去能看到两座好大的大殿,这是我们此行看到的第一座寺庙,建于明早期,清代重修。不过因为修缮,果然是看不到什么,只有精美的五踩斗拱可以一看。
从华严寺回来,只需要走五六百米就能回到我们住的西古堡了。边走,我边盘算着晚上吃什么,突然感觉脚下一软,崴脚了,重重的摔在地上。等我缓过来才发现,是我踩在地上一个松动的井盖,差点没掉进井里。好在只是膝盖肿了,腿上破了点皮,但带了多年的翡翠手镯断成两截。我心想这是它帮我挡了灾吧。
爬起来依旧头晕,猛出虚汗。我在路边休息了好一会儿,才能站起来走回民宿。这也算是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一难了吧。一时间觉得前途未卜,不知此行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Day 2 能一天怒刷9个国保的地方只有蔚县了
今天的行程是蔚县的几个国保。蔚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现存着很多文物古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达21处,是全国的县中最多的。
今天走的九个加上昨天去的2个,此次蔚县共去了11个国保,还有2个国保(关帝庙、天齐庙)因为定位不清晰,没有找到。另外一些因为时间和路程关系没有去。
1. 玉皇阁。蔚县最有名的景点,与蔚州古城同时修建,元末明初的建筑风格是其主要特点。建筑的确精致又大气,殿中东西两壁上还绘有三十六雷公像。这也是栗子第一次看到壁画,忍不住想去摸,在我再三劝说下她才明白。之后的旅途中,就再也没有去摸过壁画了。
2. 蔚州古城墙。明初设蔚州卫,修建了城墙,城墙坚固雄伟,使蔚州有“铁城”之称。
3. 南安寺塔。辽代遗构,地宫中藏有金塔、银塔与施彩绘小木塔。塔不大,要收门票,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收来的旧物,也卖,看着琳琅满目的。收门票的人也住在院子里,算是护塔人,看起来平时并没有什么游客。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匪夷所思的盗宝案,有人租了附近的民房,在底下打洞,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白天睡觉,晚上挖洞,竟然没被发现,顺利的盗走了地宫中的宝物。后来虽然被抓获追回了,但估计也还是有所损失。
4. 释迦寺。为元代遗构,中殿具明代添加的天花和藻井。
5. 常平仓。始建于明初,由仓神庙、戏楼与仓廒组成一个完整的常平仓建筑群。(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仓库里有一些斗、升等文物,不过栗子对此并不感兴趣,她更喜欢仓库外面不知为什么而建造的“生态迷宫”,在树丛中钻来钻去。
6. 灵岩寺。蔚县四座庑殿顶大殿中的一座,殿内的华丽藻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皇家水平。和北京的智化寺一样,是明朝王振大太监的家庙,修建风格也很相似。王振的老家就在蔚县,他非得邀请英宗来自己家看看,结果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成为千古罪人。灵岩寺目前存留的结构不多,但从庑殿顶能看出真是不一般的气派。
7. 真武庙。真武庙是供奉道家真武大帝的场所,州城西北隅这座真武庙是蔚州800庄堡中最大的一座,具歇山顶大殿。
8. 蔚县重泰寺。重泰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其水陆殿内的清末水陆画和三教殿中的清中早期壁画都有较高文化价值。
9. 卜北堡玉泉寺。据说为王振家庙,已经破败不堪,但大殿为乡村中罕见的庑殿顶建筑。来到玉泉寺的时候,导航给我们指了很窄的路,没敢开进去。绕到了后面,远远地看见小山上的庙。于是我们穿过一片有驴的垃圾丛生的草坪,从后门进去了。果然,比照片上看的还要残破,到达的时候一个老奶奶正在锁门,很友善的问我们是从哪儿来的。栗子有点害羞,又来了一位老大爷,逗她,说我是放羊的,你别害怕。果然,山下的一群羊正在咩咩叫呢。
以上9个,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两个不收费的寺庙,崇泰寺和玉泉寺。在荒山野岭中的破庙,
一天能带娃跑完9个地方实属不易,我也是太过于天真了,古迹对于小孩子确实没有玩水、玩动物,或者城市里那些光怪陆离的游乐设施有兴趣。我也不如她爸爸那么会讲故事,能吸引她的注意。比如玉皇阁的壁画上的人物,看介绍说是封神榜的,而我却不知道具体是些什么人,无从讲起了。这时候就觉得如果爸爸来就好了。
而当我的注意力在看壁画和建筑时,又常常忽略她,她就会做出一些动作或者发出一些声音来博关注。一会儿又拉着我们要玩小孩子的游戏。栗子一直过于亢奋中,敏感、反应大,然后说话几乎都是嚷着说出来的,一点也不平和,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我也只能尽量找她大概会喜欢的东西来让她看,嗯,比如,田野里的驴子,。
回民宿的时候,看错了导航,走了一条和来时不一样的路,误打误撞走到了壶流河水库大桥。大桥的一侧是宽阔的水面,另一侧是绿色的草地,景色宜人。在干旱的蔚县能见到如此的绿色和水面实属不易。据说这里的水竟然还供应北京,北京可真是吸血鬼。
Day 3 到山西啦竟然水土不服
蔚县-浑源-大同
告别蔚县,开始向山西行进。其实蔚县出来十几公里就到山西广灵县了,广灵历史上也是属于蔚州的呢,所以两地的食物、语言、风土民俗都很相近。
通过一条满是大车的省道,一路两侧都是煤场,道路坑洼不平,乌烟瘴气。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识到山西的煤炭运输通道。上高速后路况就变得很好,一路通顺,一个小时多就到达山西浑源县了。
浑源最有名的当然是悬空寺和恒山,不过先不着急去,浑源县城也有几处精彩的国保。
圆觉寺不让进,但可以从院墙外看到高耸的圆觉寺塔。阵风吹过,塔上的铃铛清脆的响。金代风格的塔,在恒山脚下站立千年。
隔壁的永安寺是此行的重点
偶遇活泼的男孩和敬业的大叔
悬空寺探险
悬空寺的进山费和登临费是分开收的,登临要100块。我
栗子表现不错
荒野中的大云寺
栗子很精神,妈妈却倒下了。头晕恶心,低烧37.4。可能是在悬空寺热着了,也可能是晕车。小麦特地去给我买了藿香正气。吃了之后早早睡下。特地查了一下大同到北京的路,只要不到5个小时就可以回家了,不过出来才3天,就要回去了吗。。。唉身体确实已经不是24岁的身体了,也可能这几天太过操心。
Day 4 云岗石窟
水土不服,夜间咳嗽又加重,整个人处于崩溃的状态。好不容易熬过一夜,起来吃了药吃了点东西,觉得勉强可以出门,于是还是出了。
去云岗,是此行的重点。
Day 5 大同古城
果然是水土不服,经过昨天的休息,今天感觉好多了。就继续开启刷保之旅。
今天的主要是大同城区的两个著名辽代寺庙,华严寺和善化寺。
大同也是个奇怪的城市,生生建了一个“古城”。然而却把里面的原住民居都拆掉了,修了簇新的城墙、城楼,盖了很多仿古建筑。
我站在华严寺塔(本身也是一个用钱堆出来的仿古建筑)上向下瞭望,某个角度上看下去,确实都是一片古城砖瓦,而另一面就是拆迁的破烂。
我并不了解大同的历史,但从北京南城的拆迁史以及前门大街的历史和现状,就也能猜个七八分。
这政府一定是花了很多很多的钱吧,规划也是想法很好,要复兴历史文化名城。现在的新古城也确实是干净漂亮,绿地成荫,公园都免费。但是,人呢?拆掉了那些“难看”的民居,换成仿古的假古董,而且同时把人的生活方式也都迁走了。现在的古城基本上没有人气,虽然说以后能有高铁,会吸引旅游的人气,但人到这样的古城来到底是要看什么?好吧,就当是主题旅游乐园,也行吧。纯假的古北水镇都能成功,何况这里面还有华严寺、善化寺等真国保……http://money.163.com/16/1209/10/C7RCHF4S002580S6.html
看报道据说大同还要10年才能完全建好,我也是佩服那市长的魄力。
这次除了华严寺以外,市区内的其它几处景点都免费领票,即使是云冈石窟和华严寺这样的4、5A景区,也可以只花100元就能购买一年内免费无限次游玩的年票,刷身份证(京津冀蒙晋)就可以进入。这也让我看到了大同为了吸引旅游的诚意。
在大同,感觉山西人民也很淳朴,饭馆菜量是北京的一倍,而价格是北京的一半。浪费了不少食物真是很不好意思。
在关帝庙中,栗子看到大殿两侧有水缸,里面被投了很多硬币,她也想给关老爷投币,但是我又没有。只好去换票处问问能不能换钱,不过那边也不收钱所以没有硬币。最后,换票的阿姨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3个一毛钱的硬币送给了栗子,这个幼稚的小孩很开心。
北京到大同直线距离只有230公里,但现在没有高铁,也没有直线的高速公路,要绕道张家口,路程要340公里。这座曾经的“煤都”,能否转型成功,我也很期待。
其实对比蔚县,就知道大同的经济实力相当可以。不过蔚县因祸得福,反而保持了很多古老的东西,比如到现在还有土墙做的房子,包括苍蝇哈哈哈。车里到现在竟然还有蔚县带来的苍蝇……
Day 6 木塔和大庙
旅途到了第5天,感觉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旅行真是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大好时机。在未知的事物面前,要用已知对抗未知。
我也知道栗子最近不正常是怎么回事了,在小麦姐姐年前,她不自觉的要去撒娇,显得可爱,还更爱发脾气。在只有我和她的时候,一切又都正常了。其实我也一样,在外人面前,更想去维护所谓妈妈的权威,所以我也对栗子更凶一些。
即使是亲生的孩子,每天(每年)也有那么几次念头要掐死她吧,哈哈哈。每次旅游总是后悔为什么要带孩子出门,诅咒发誓下次再也不带了。但没过多久还是忍不住要去。
小孩也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能适应这个世界。这几天她能吃能睡,精力旺盛,每天一万步左右的步数也不会叫苦,长时间坐车也不闹了。
有庙的地方都有燕子,像守护神一样。唯一见过声波驱鸟的反而是在一个新建的建筑里。
我们坐在崇福寺弥陀殿后面,听风吹过铃声阵阵和燕子叫声的混响,像在听交响乐。
净土寺的藻井
应县木塔的解说员说麻燕是塔的守护神,专门吃塔木头里的蛀虫。
旅游的第6天了,凌晨醒来我就睡不着了,躺在酒店特地给我准备的荞麦皮枕头上,觉得无比的舒服。我问栗子,这样玩有意思吗?她说,有意思,不过不像流浪,而是旅游。
也确实,为了让她节省体力,少走路,基本上都是开车点到点,没有平时旅游背着大包小包的周折和折腾。有一些小村小路也因为怕车抛锚而并不敢随意开进去,这确实和我预想的“流浪”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并不想因为逞能而让自己陷入麻烦或者危险的境地,还是安全第一。
参观完应县木塔,朋友提醒说附近的净土寺也值得一看。看导航不远,于是就步行过去。走出塔前繁华的街道,转到小路上,又立刻是脏乱破败的农村了。守着木塔这座宝塔,但也并没有共同富裕的感觉。路过一个民房,门口种了很多花,我仔细一看,有牵牛花、紫茉莉、蜀葵、死不了、波斯菊、百日菊、万寿菊、凤仙花……简直是集常见村花之大成。虽然都是不值钱的草花,种过一年之后,基本都不用再撒籽也能长,但可见这家人还是爱花的。
走着走着眼看到了一片工地,还没看见寺庙,就问了路边的大爷,大爷很热情的给指了路。在山西找庙,最怕的是找到了之后,庙不开。不过通常情况下,给点钱还是可以给开开看的。在净土寺,虽然门是开着的,但要拍照的话,还是要收钱的意思。由于没有零钱,我们给了50的,大叔犹豫了一下,还是给我们找了钱。山西人民真的蛮淳朴的。——不像尼泊尔人。
对明天的岩山寺我们能不能有缘进去看,也是很忐忑,不一定能找到拿钥匙的老汉。随缘吧。
Day 7 朝圣之旅
今天终于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南禅寺和佛光寺。一路翻山越岭,穿村越河,也是一种朝圣吧。
路上首先是玉米地
跟运煤的大车一起
洪福寺在一个景色优美的河床边的村落里,上面还有火车桥。寺庙在一处高台上
南禅寺,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大殿
佛光寺,太美了。
又有要掐死娃的冲动了。。。回程路上要2个小时,想着栗子能乖乖的在车里睡一觉多好,可惜由于路上太颠簸,刚睡了20分钟,就把她颠醒了。然后就开始哭闹,最终也没再睡着。她抱怨我,为什么别人都说妈妈是最好的,我的妈妈却这么不好。
路过繁峙县,有好多的古村落,有几处规模还很大。可惜一路大车,没法停车。不然真想进去看看。
岩山寺 高德地图错误,把天岩村写成了天延村,让我们以为从佛光寺走是顺路的,白白绕了一大圈。不过一路上景色都特别漂亮,青山一座接着一座,刚下完阵雨,太阳从云的缝隙洒在山间,草木都更加青翠了。
走高速的话,其实像是虫洞捷径,虽然也是要开几个小时,但风景可以说很乏味,一般就是农田,偶尔穿山,一下就到达了终点。
国道省道则是路况最不好的,一路大车,乌烟瘴气,有些煤场就开在路边,还有各种汽修站,换轮胎的,或者大型的工厂。
县道乡道有时候反而最有意思。山西的古庙很多坐落在村里,需要走到这些毛细血管的路。于是路过了各种各样的小镇和村庄。村子一般都是空荡荡的,见不到孩子和年轻人,老人们会聚在村口或者房前聊天。
我以为是我开着“京”牌车去村里太过招摇,但实际上是我自作多情了。村民们会盯着每一个误入的陌生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从小在城市生活,迷恋和习惯大城市的繁华与便利。看官方的统计数字其实并看不出来大城市的人口,小镇的青年们的确出路不多,能考上大学去大城市发展也是必经之路。
像一个个时光胶囊,有些地方停滞不前了,保存着以前的样子。在忻州的超市,我看到了15年前北京的超市的感觉。如果说北京和东京差距还有30年,那日本农村和北方农村的差距更大吧。
在路上的生活有时候跟上瘾,因为完全脱离了原先琐碎烦躁的日常生活,可以暂时什么都不用想,只集中在眼前的路程上。
Day 8 到太原
在高速公路上就开始下雨,本来计划去几个地方,但又觉得下雨逛古建有些麻烦,索性直接去酒店。由于由于下雨,太原老城里堵的厉害。感觉城市也到处在修路,不是很好走的样子。又是周一,想去的几个博物馆不开门,所以真的一下午没出酒店。
住的山西饭店有些特色,古建筑样式的大楼,一到晚上金碧辉煌。标间300多元,也算实惠。
Day 9 在太原
今天的晋祠之旅不是很愉快,不过也没有办法。早就听朋友说晋祠在修路,不好走,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果然,一下高速就有很多野导游和村民拦路推销,有的号称换小车上去,有的能给引路。我们怕麻烦,就选了一位导游,经过一条特别破的土路,倒也顺利的直接到达了晋祠。导游水平不咋地,不过好歹还是普通话标准,讲一些基本的故事,暂且不表。
尽管下着蒙蒙细雨,晋祠的人还是挺多,不如前几天去的地方清静,栗子有些不高兴,哭闹起来。中间又各种不高兴,哭闹了好几次,我也是烦得很,噩梦一般,兴致全无了。当然晋祠本身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整个园林清静优美。我最喜欢里面的古柏,扭曲的树干线条和伸出的枝丫特别耐看,这样的古树还长着青翠的叶子,生机勃勃,很有生命力的样子。
雨渐渐大了,就想着早点出门回车里。但入口和出口不一样,出口要走蛮远的一段路。其实当时下雨,又带着孩子,应该跟工作人员说一声看能不能从入口出的,可是我没当回事,就走了出口。以为不远,结果非常郁闷。出口首先是一大堆卖乱七八糟小玩意儿和吃的的商铺街,一路都有人问坐不坐车。好不容易走出了店铺街,又因为修路,一路都是泥泞的土路,又下雨,特别难走。只好扛起栗子快步走,好不容易才回到停车的位置(也就是入口附近)。这真是让人觉得体验很不好。不禁又埋怨起了太原政府,你修路就修路吧,一修要至少大半年,但也不给游客替代的路线和明确的指示牌,那干脆把景区关闭得了,还要收80块钱的门票,真是非常的不作为。
下午就在附近随便逛逛,去了文庙,然后就又让我想吐槽了……不过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曾经是崇善寺的空地建的太原文庙,民国时期改为图书馆,建国后就被文物局改为博物馆和办公室。现在是“山西民俗博物馆”,院子里散落着很多从山西民间各地收集而来的石雕、匾额等等文物。我觉得利用起来改博物馆也没问题,但审美实在是太差了。好好的一个古建大成殿,里面弄了说现代化不现代化,说古典不古典的乱七八糟的孔子的展览。钱也没少花啊,但做的那叫什么鬼,实在对不起孔子老人家。
两侧的民俗展其实还可以,有一些蜡像做的很逼真,不过内容不太丰富,也是很糊弄的感觉。就这样还要收30块钱的门票,实在是不太能理解。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也才30块钱的门票啊。这时候就又想着大同的好了……
一墙之隔的崇善寺倒是让我很惊喜。仅存的明代建筑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 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瑰丽壮观。
寺院里香火旺盛,大殿内的水晶灯和莲花灯映照着金色的千手观音菩萨,灯火辉煌,并有佛众诵经,整个气氛非常庄严肃穆。和尚尼姑特别安详地坐在殿门口撸猫。一位尼姑跟我们聊天,说早晨散步遇到一只狗,见到她就在地上撒娇打滚不肯走,主人怎么叫也不走。她喊了一声“阿弥陀佛”,狗就跟着她走了,一直走到寺院前,才转头回家。这故事我们听了莞尔一笑,但很喜欢这种有宗教氛围、是真修行的人所在的寺庙。
听当地人说,崇善寺香火非常旺盛,每逢初一十五老太原都来上香。到了大年初一更是将附近堵得水泄不通。
Day 10 山西博物馆
太原还是持续下大雨,正好今天要去省博,于是很悠闲的收拾收拾出发。
首先,公众号上连一张展厅的平面图都没有,一进门的大厅里也没有介绍哪层有什么展览,官网我也是找了半天才在角落里看到。公众号里也没有基本陈列的介绍。以至于我是蒙着头看的,倒也惊喜。
第二,不让带食物和水我理解,甚至要“没收”空水杯。但偌大一个博物馆,几千人的流量,并没有在明显地方设置饮水处,我问了好几个人,才在2层的茶屋里找到饮水机,虽然提供纸杯,但不环保而且也没对保护文物有什么好处啊……游客拿着杯子乱走,不是更容易洒水。而且一层二层都没有滚梯,如果你在三层想喝水,不坐直梯的话,就只能爬楼梯上上下下了。去过别的省博,至少是每层都有饮水处吧,或者可以让人带空杯子去接水的。
第三,整个建筑大而无当,广场大、中庭大,但对游客来说毫无意义。今天下着暴雨,排队领票、等着安检都要在暴雨下进行,那么大的广场没有一个回廊或者树荫,非常不友好。仅仅是看着气派而已,却不实用。停车场虽然不小,而且3元一次不贵值得表扬,但也是没有标识,动线不明确,人流和车流不分离,车多的时候肯定会造成堵塞。记得去南京博物院的时候,几个馆之间是有回廊相连,底下也是相通的。
而今天本来想看李乾朗的手绘建筑特展时,被告知在隔壁的会议中心,想过去必须冒着大雨踩着水去。于是就没去成。既然展馆这么缺少,那么为什么还要把2层最好的展厅位置留给茶舍呢?也是我觉得非常不人性化的一点。博物馆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挑空空间,模仿应县木塔的结构,构思很好,但应县木塔也并不是中空的啊,每层都有佛像啊。现在除了光线不错以外,只感觉很浪费空间,不如多放几个展厅。
好了吐槽完毕……当然展品还是很美好的。最喜欢的是古建筑展厅和佛像展厅。古建展厅分为古建筑、壁画、彩塑、琉璃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很精彩。古建筑的部分我们看到了一路走来和即将要去的古建模型、图片,以及构造的手绘讲解;壁画部分特别漂亮,把山西最精华的壁画展示在一起,真是过瘾;彩塑部分也是将我们之前在寺庙中没有注意到的彩塑展示出来,
Day 11 到平遥
乔家大院,很世俗很热闹。。。
镇国寺倒是个清静之地
晚上去看又见平遥,都说很赞。果然给人以非常不同的体验,但是这个剧价值观有问题,为了视觉刺激弄一些让女性看了十分不舒服的表演。然而总导演还是个女的,真是不能理解。
Day 12 在古城
古城和各地的仿古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这座古城是活的。还有4.8万居民,1000多家客栈,几千家店铺。
古城也不过如此,但看得我很心痛,因为从这里看出来了北京的样子——如果没拆的话。平遥是典型的北方民居,砖墙高大,有漂亮的砖雕和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和南方的园林大宅不同,很少的树木,园林院子也不多。可能因为冬季漫长,宅子还是以保暖抗风为主。所以房屋都只有一面有窗,并不通风。
不过从民居的现状来看,还是很容易令人想起北京。几条主街是热闹的,横的那条像烟袋斜街,竖着那条像南锣——低配版吧。栗子被五光十色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儿迷得走不动道儿。平时白培养审美了……不过也才想起来,在北京的时候,也从没带她去过类似后海或者南锣,大商场里的东西都好好的摆在柜台上,没有这么热闹的。也算是小丫头头一次进城吧。而偏过主街,就是一条条没什么人的胡同了。土砖土墙,没有树,偶尔挂着红灯笼。拍出照片来,还是很像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精华在院子,平遥也不例外。收拾得好的院子,从院门往里看,有石雕影壁,然后是一进套一进的院子。而更多的是私搭乱建格局都看不出来的小院,潮湿阴暗空间窘迫,还有厕所的气味。
不知道古城居民的生活状态如何,如果没有好好改造的话,按照现代人生活的标准可能也是不太舒服的吧。但我还是很喜欢平遥古城,这里是活生生的,它的体量足够大,还能容得下游客和居民一起生活。
不禁想象如果北京古城没有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老北京的生活方式保留至今的话,也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啊。会不会像京都那样漂亮优雅,能不能找到一条保护和发展的生存之道。只可惜也只是想想,没办法再回头了。
吃晚饭的时候,好想来一瓶北冰洋,可惜只有沙棘汁。
Day 13 双林寺
平遥-双林寺-袄神楼-后土寺-王家大院
今天按计划完成了之前旅途的中点,到达王家大院啦。每天打卡的点几乎都完成了,还有好多惊喜。想想13天虽然不是很长,但恍如隔世。北京的一切暂时都忘记了。在这样的旅途中,也更好的了解了栗子和自己。要问我看庙看腻了没有,其实还真没有。每座寺庙的氛围、风格、时空都有所不同,闭眼回忆时还能感受到那里的一切。而不再只是书上的三个字以及干巴巴的一段文字。寻访的过程有的艰辛,有的幸运,有的则寻者不遇,这一切都化成了这段旅程的回忆,特别美好。
我想跟栗子说,谢谢你这次陪我出来玩。好多地方可能都不是你感兴趣的,但你都还是饶有兴趣的一一去看、去体验了。接下来我陪你去玩你喜欢的,我们要去草原啦!
到草原还有700多公里的路,再在太原、大同分别停留一晚,就这样边走边玩的吧。
我们到过的地方:蔚县、浑源县、大同市、应县、朔州市、忻州市、定襄县、五台县、繁峙县、太原市、祁县、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代县
上午去了双林寺,
中午小麦的师兄在介休请吃火锅,介休看上去明显比平遥好很多,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各种高楼小区,店铺大多整洁宽敞,很有一种北京的感觉。两个景点祆神楼和后土庙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周边停车场和广场宽阔,有专人看管,但并不收门票。不愧是晋中市辖区唯一一个县级市。
后土庙和祆神楼都是和其它地区有很大不同的建筑形式。论及祆神楼,须先自祆教说起。此教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谓琐罗亚斯德教,教义重在善行与厚生。之后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受伊斯兰教排斥,其被迫东迁,祆教因而扩散,入印度、中亚及中土。初入中域,因其拜火,曰火祆。其与景教、明教共为“三夷教”。
粟特人乃生活于西域地区的古老民族,为波斯统治后改信祆教。其“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为全民经商民族。东汉至宋,其往来于丝绸之路,沟通着欧亚两端。随着商业足迹的广布,祆教也传播开来。
Day 14 回太原
王家大院-资寿寺-窦大夫祠-太原
一早去王家大院,但还是人太多了。整个景区外围也是乱七八糟,加上天又热,完全没有心情逛了。勉强把高家崖的兄弟大宅看了下,还没看完,栗子先爆发了,非得闹着要吃东西。我心情也不好,说了她一顿,她就更加不高兴,大哭起来。回想一下,主要也是我态度不好,如果能耐心安抚的话,可能就不至于那么闹。在通往红门堡的桥边给她买了干脆面和冰激凌,坐在一处人少的凉快院子里吃,有那么几个瞬间,没有游客,院子安静下来,就只有我们两个坐在百年的古堡台阶上,吃着冰激凌拌干脆面。期间我们互相述说了心事,也就谅解了下来。
出来这么多天,风景和寺庙估计也看腻了吧,加上累积的疲劳,栗子的情绪还是很不稳定,基本上处于说任何话都要顶下嘴的状态。但幼稚可爱起来也真是可爱,只不过那时段比较少。有时她太过兴奋的时候,我就让她背两首诗词来平和一下。今天突然想起来那天听凯叔讲故事讲到李清照时,念了首词,栗子大呼太好听了!我就问她是哪首,她说,是李清照年轻时候写的秋千的词,只记得“却把青梅嗅”。我一搜,原来是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念了两遍,她随口就整首用自己的话翻译了下来,结果真的分毫不差。——难得的乖巧时刻啊。
在王家大院吃完冰激凌,大概了解了建筑和格局,觉得实在是人太多非常无趣,就赶紧出来了。取车到附近的资寿寺看看。资寿寺也是千年古寺,其中的元代壁画和罗汉彩塑十分精彩。其中罗汉头被盗又几经周折复原如初的故事更是让人揪心又感动。如今的资寿寺被少林寺托管,寺中有武僧带着孩子们习武。附近也被他们弄得很有生活气息。寺中有了人气和香火,在被修复好的罗汉的注视下,希望还能延绵千年。
Day 15 返程回大同
又回大同,没想到大同成了此行山西所到最喜欢的一个城市。
之前我还觉得大同城墙突兀,后来就听说了耿市长的事迹。没想到王家大院也是他在灵石时候主持修的。感动于他的魄力和执行力。逛了很多城市以后,才发现大同的好——古城确实修的特别漂亮,大多数景点不收费而且修缮得很好。
代县边靖楼。威震三关的楼,看上去非常雄伟。
代县阿育王塔。可惜没进去。看着是在县政府里面就怕了……如果当时查查攻略,应该就知道说直接进不用怕,有点可惜。不过绕着寺外面的民居转了一圈,也算是饶塔一周了。
公主寺,开门了,可惜没能拍照。
一路上远山云雾缭绕,四野碧绿的田野。闪电劈山而下。
Day 16 崇礼1
Day 17 崇礼2
Day 18 回家
-
黎秧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8 23:23:13
-
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4 07:29:26
-
山花儿暴打冰雹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0 10:17:24
-
Sum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5 08:40:24
-
章鱼院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8 16:05:35
-
行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5:38:52
-
A L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4:31:31
-
77zu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0:48:39
-
fanc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0:39:17
-
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0:34:19
-
鲨鱼船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23:25:45
-
二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