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8年蟾宫书影音记录
原文公众号链接:2018年蟾宫书影音记录

一年后再次梳理书影音。
2018年在志识上是摆脱危机、debottleneck的一年。全年都为去经历这世界的多样性而努力,且知行合一。中间虽有挣扎和懈怠,但整体仍自律并紧张,保持了每年视野和知识结构都显著提升的节奏。
A. 书籍
全年共读80本,去年51本,yoy up56.9%。尤其今年宏观动荡,事业压力巨大,却完成了近10年来最大阅读量。原计划每月读书7本,除去频繁出差和旅行的两个月外其他时间完全履行,偶尔会用很薄的书来充量,稍有不满。
另今年80本书中有12本超过500页,其中4本超过900页,另有3本超过450页,也是近年之最,明年会继续鞭策自己敢于读大部头。
涉猎内容占比排序:经济学、政治学、历史、诗歌、哲学、商业、社会学、艺术,基本如年初计划执行,帮助自己在事业上储备了更多分析工具。阅读时间越多,也越清楚自己的目的和边界。比如读垂直领域历史,并非为还原历史细节,而是试图将自己置于历史中,思考每一个变化的driver,去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悖谬,以作为当下判断的依据。
蟾宫推荐:今年阅读主题鲜明,不推荐top 10,而是在十类中选择出最值得推荐的书籍。
1.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by 麦迪逊
今年读过最伟大的书莫过于这本近千页的鸿篇巨制。读transcript本就是日常工作,而这大约是历史上最让人心潮澎湃的note。不记得个人阅读经历中有哪次读完一本书后几个小时都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带我进入了政治实操领域、法理学,和那些闪光的时刻。开始理解美国人的政治技术学是如何保证独特的民族文化延承,更第一次意识到一段伟大的历史进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和知识作为基础。书中对权力的制衡、利益的博弈和冲突的解决都彰示当代政治是牺牲了哪些目前重要的来换得另一些未来更重要的,这为现代性更隐匿的知识权力控制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书中也可以看到55个制宪回忆代表的个人际遇和历史的交互,或嗟叹或讶异,对当下的个体来说更如同在探寻自己人生的种种可能性。
这一本可以结合基辛格的《世界秩序》来思考,美国的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是如何调整,世界秩序又如何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美国对政治和世界格局的认知如何从自信到迷茫到质疑,世界又如何从Westphalia order走向如今的区域割裂和乱象丛生。如今的我们,太需要看看经历过70年代世界转折点的伟大政治家是如何思考当下的。
2. 《大萧条》《行动的勇气》《金融的本质》伯南克
国际视野必不能少对1929年研究最深刻,又亲手导演2008年毁誉参半的绝地反击的伯南克。第一本是学术论文集,有些门槛,后面两本几乎就是美联储的代言著作,当然也充斥着对2008年凯恩斯式QE的大篇幅辩护。伯南克在如今会看10年前他的选择,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应该怎么做才会更正确?
也推荐罗伯特 席勒的《金融与好的社会》。近年来在经济周期理论最有建树的正统经济学家。这本书同样是对08年美国金融机制崩溃的辩护。席勒不是典型的左派,也不是完全的凯恩斯主义者,他在民主和专政中用金融作为缓冲垫,找到实际操作中的平衡,堪称伟大。
3.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特维德
一部学术味极浓厚的经济学简史。如果想理解经济周期,了解历史上关于经济周期理论学术论文的编年史,这一本是逃不开的。至少这本书会帮忙澄清,周金涛不是康波周期理论的原创者,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更不是什么阴阳八卦学说的佐证。
顺带推荐罗伯特卢卡斯的《经济周期模型》,和伯南克的《大萧条》一样都是经济周期理论的quantitative research,有基础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其他基本经济学史和经济周期研究不一一列举了。
4. 《前车之鉴》、《失去的二十年》和《读懂改革的逻辑》
推荐过美国政治学和经济学后,来推荐这三本反思日本从1970年至今经济跌宕背后核心逻辑的著作。第一本尤其好,第三本的作者竹中平藏是以骨太方针带领日本走出债务泥沼最重要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中国对日本失去三十年的核心总结总是归咎于低息环境下的通缩和美国迫使日本在广场协议中对外贸大幅让步,实则是重大误读。最核心的原因,是日本82年开始的扩表导致之后的债务结构崩溃、政治机制失效和企业管理机制老化和直接投资能力薄弱且银行体系低效。这三本书都给出了大量当时各类数据,如有耐心细细分析,自然会明辨当年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日本的极盛转衰,之后又连续崩溃30年。
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部分认同:1. 简政;2. 减少财政调控;3. 打破利益链条,直面坏账;4. 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科研投入;5. 企业管理升级,促进公司治理;6. 再生式并购,做强企业。
5.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 一个组织学研究》周学光
只有斯坦福官网上的pdf版,自行体会原因。用组织学和制度经济学厘清集权和分权的管理边界,直指当下政治症结所在。可惜解读现象学术化,并且几乎没有解决出路的创见,一句法制社会敷衍了事,有些遗憾。
此外可以借鉴刘守刚的《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是读过的最优秀的财政学教材,借古望今,从盐铁论到王安石司马光到张居正,对当下的核心矛盾更会了然于胸。有些枯燥,读起来比较辛苦。
6. 《八次危机》温铁军
温教授是中国最好的三农问题专家,在中国短暂的经济周期史上梳理也独树一帜。这本书结合当代史来读意味深长。对三农问题、阶层问题、城镇化、国际关系、经济出路的判断至今来看几乎都预言正确,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对当下也发人深省。挺惊讶为什么可以出版。
这本可以和刘鹤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管涛的《汇率的本质》结合起来,对当下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三位朝野重臣的视角和学术角度的差异非常有趣。今年我开始和央行、地方政府、各级银行、信用产业链等不同立场人士探讨宏观问题,视角、价值观、立场、利益、动机、信息各不相同,深入体制内部才愈加理解改革的实质,读起来更有切身感触。
7. 某个版本的周恩来著作、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
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因为都在警示着这世界的永劫轮回。众所周知,不多言了。
8. 《帝国 : 全球化的政治秩序》哈特
这是今年唯一选出的哲学著作,被当下左翼称作新共产党宣言。前半鸿篇巨制,后半狗尾续貂,但对现代性演进路径思考独特。基本诉诸于德勒兹的解决方案,生育即生成,全球流动即游牧。有趣的是,若结合比特币的政治思想,竟然右翼理论基础的政治构想和左翼殊途同归,然而双方似乎都没有真正抵达终局。
另备注下,今年读哲学类10本,包括布迪厄的《关于电视》、以塞亚伯林的《浪漫主义的起源》、法兰克福学派各位论文汇集的《法兰克福学派 : 批判的社会理论》、《现象学十四讲》、巴迪欧的几本。比起列出的著作,这几本在实际指导意义和思想高度上都略有欠缺,暂且在此列出,不做主要推荐。另德勒兹的《千高原》读了20%,虽然深刻精彩,但实在太厚,争取2年内读完。
纯政治学学术著作中读了福山的3本,很多朋友已经知道我非常不喜欢福山,也建议大家别浪费时间。还有一本卢梭,也不深刻,等2019年读过更多后再来置评。
9. 《勃莱诗选》和《伊凡哥尔诗选》
这两本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的诗集。除此外,扎加耶夫斯基、巴列霍、拉金、辛波斯卡、雷蒙德卡佛等等十几本诗集,没有一本觉得值得推荐,翻译质量实在太差。
10. 杰夫 戴尔的《此刻》、塞克森的《马勒》、施瓦布的《希腊古典神话》
今年最推荐的三本关于艺术的书。《此刻》是关于摄影的艺术随笔,才华跟着文字一起流淌。
塞克森是最好的马勒传记作者,马勒死忠粉无需多言。
之所以把《希腊神话》也放在其中,实在是因为和艺术关系太大,读的过程中经常从一个故事主题中去找所有相关的艺术作品,在希腊也亲自拜谒过诸神。翻译极其流畅,系统阅读对理解西方价值观的根源有很大助益。
此外还读了卡西尔的《语言与神话》,本为了探索神话的起源,但卡西尔不够本质,不推荐了。
2019年计划:
2019年会和1970年一样,在当代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明年对政治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涉足不能有丝毫懈怠。明年也会开始涉足更多法理学、宪政经济学的阅读,可以在制度经济学和法理学的交集处走得更深。此外,明年事业的KPI要求对portfolio management的涉足也会变多。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么多枯燥但重要的主题中持续成长。
B.电影
2018年共观影84部,去年64部,yoy up 31.3%。实际观影并没有这么多,而是因为年中时涉猎电影行业在19世纪末的短片,大概有15部。此外还有大约10部纪录片,实际文艺片观影和去年总数相仿。
但今年仍然扫荡了亚库比斯克、安杰依瓦依达、库斯图里卡的library,权且弥补了总数上的不足,差强人意。
蟾宫推荐:排名出来后才发现70%是东欧电影。
1. 《风景》by 苏力克
一个个让人心碎的故事,一篇永远不会结束的散文,一首还没开始就已经死掉的诗。看完整部电影后才明白每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这个世界就像棱镜一样,没有人从自己的角度能看得到本质。苏力克的电影有着捷克自新浪潮之后一直持续的乐观和悲伤杂糅的色彩,但很多都兼顾得不好,包括很多大师的作品。这一部做得很棒。今年看过的最出色电影。
2. 《关于世界末日的不明确报告》by 亚库比斯克
一如既往的悲伤传说。镜头考究的电影配上亚库比斯克独特的先扬后抑的悲怆。还有几部就要看完他的全部library了,大多类似的基调,还是选出这一部来致敬
3. 《再见,孩子们》by 路易马勒
继续补路易马勒的library。他所有片子中最冰冷的温情和痛感。
4. 《灰烬与钻石》 by 安杰依瓦依达
战争三部曲最后一部,冷峻又情感磅礴。四星,镜头加半星,女主加半星。
5. 《亚利桑那之梦》by 库斯图里卡
一开始没看出来居然是Depp主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
背负他人梦想的人最终都会结束自己。正是这样。
6. 《克罗地亚宪法》by 格尔利奇
大概因为Nadia的缘故,也因为读过一些克罗地亚当代史,更因为当下的地缘政治冲突计划,因此对这样的电影有莫名的感触。
电影感人且深刻。同性、种族、阶级、战争、父子,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个人都不完美,恶也从不间断,但每个人都在灰度中找到了平衡的方式,也都坚持了自己的信念。这世界没有对错,只在于你选择如何存在于那里。这才是阿甘本的同时代人。
7.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by 波蓝波宇
依然是政治主题。改变历史的时刻,每个人的选择是如何的,而在回顾那个历史时刻时,又会如何陈述自己的选择甚至编纂另一个选择,都是人性的底色。
8. 《新娘来了》by 库斯图里卡
这么好的处女作居然豆瓣只有6.8分。大概因为太不像库斯图里卡了吧。
9. 《天地玄黄》by 弗里克
唯一一部推荐的纪录片。用图像和色彩讲故事,纯粹因为美而入选。可能因为今年自己也开始用无人机来拍摄记录,偷师技法也是推荐的原因。
10.《沉默的世界》by 路易马勒
百味杂陈。蛮荒时代人类和自然相处的方式。50年代大概也是一枚惊雷了。路易马勒在纪录片里的冷峻和其他电影中相当一致。
2019年计划:
格林纳威、苏力克、亚库比斯克、路易马勒和库斯图里卡还有几部需要收尾,这些电影待在硬盘里实在太多年了。明年可以用一些时间来看卡瓦莱罗维奇的library。近几年很少逼迫自己必须看小众文艺片,概因事业压力过大,在艺术的采撷上分配精力不足,需要检讨。
C.音乐
唱片350张,去年236张,yoy up 48.3 %。和去年相比,摇滚、Folk占了主流,古典大约100张左右,比去年略少。今年明显涉足类型增多,要感谢虾米和自己听音乐的习惯,听到了非常多让人感动或者称奇的音乐。
蟾宫推荐:
古典:
1. 《王西麟:第四交响曲》
今年唯一现场听的音乐会是致敬王西麟老师的作品专场,当场演绎的是钢琴小协奏曲和第三交响。大概因为今年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对作品的悲凉呜咽感同身受。回来后找了王西麟交响全集,版本没办法强求,大多是谭利华指挥。今年古典首推他的所有作品。
2. 《Wolfgang Rihm: Deus Passus》
今年第一次涉足Rihm的作品,从前几年听过的史塔克豪森后延伸过来的。受难曲听过很多,这部现代主义的圣路加受难曲还是大胆得让人听不出是受难曲。符合经历世界多样性的标准。
也同时推荐《谭盾:水之受难曲》。充满想象力,加上了非常多中国民族的元素,但是又在古典乐的框架内。之前现场领略过谭盾老师的作品,实验到极致,和Rihm真是搭。
3. 《Eduard Tubin: The Symphonies》
Neeme Jarvi指挥的Tubin全集。被这个爱沙尼亚人迷住了,随身播放器里删掉过很多人,只有他的和下面的Tippet的音乐保存了近一年没有删掉。Tubin比Tippet更传统,更像是现代主义前一个阶段中兼顾技术和情绪的作品。除了Symphonies还有他piano music的全集,也很喜欢。
4. 《Tippett: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在Tippett之前一直以为英国最好的作曲家是Elgar、Bax和Britten,第一次听了Tippett才发现比那几个都要更喜欢,整篇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的即视感。喜欢每一部作品,交响、组曲、钢协和唱诗。只有Hichox指挥的版本,以后应该找找其他版本。
5. 《Raz Mesinai: Before the Law》
今年听了非常多Experimental和improvision,以Mesinai、Annie Gosfield、Kato Hideki、Zeena Parkins、Keating为首(尤其Annie Gosfield,好几张都很棒)。Top10中不再单独推荐experimental了。每张专辑都蛮喜欢,也是世界多样性的探索。把这一张列出来的原因是,这篇总结是听着这一张写下来的。
6. 《Arvo Pärt:TabulaRasa》
有experimental就一定需要有minimalism代表作。Arvo Pärt是我接触现代音乐听的第一个作曲家,数年后再听,感慨良多。
7. 《Grieg:Complete Symphonic Works》
年初时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听了各个版本的Grieg,听得非常难过,尤其各个版本的皮尔金特组曲。今年入选的唯一浪漫时期作曲家作品。
8. 《Valentin Silvestrov》
当代浪漫主义也需要一些动人的声音。Silvestrov无疑是今年最打动人心的。不知道他那种优雅是不是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来的。
也在这里推荐Ólafur Arnalds的所有专辑。很难归类,究竟是古典乐还是算ambient,更多像新浪漫主义,还是放在这里。冰岛音乐那种冰冷风格,在很多当代北欧作曲家那里都有听到过,但是还是会一次次被触动。
9. 《Abel Korzeniowski: Complete movie music》
去年也推荐了电影配乐的大师,今年推荐Korzeniowki。没什么思想性,就是单纯的好听。早期的音乐更好。
10.《PADEREWSKI, Ignacy Jan: VictorRecordings (selections) (1914-1941)》
去年就曾经在演奏家这一栏推荐过Paderewski,今年推荐的还是他的全集。去年在波兰拜谒他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波兰唯一一个曾是演奏家的总理,很是失敬。
其他
类似Myaskovsky、Max Reger这类集大成却缺乏我个人喜好的特点的音乐家就不入选了。
摇滚/Folk:
推荐今年的top 10摇滚团/艺术家,作品按照团来梳理
Igorrr:今年首推Igorrr,没有比他们更好的乐队了。法国的breakcore,在古典乐中夹杂了狂暴的电子和实验元素,每张专辑都听过5遍以上。甚至想把他们列入古典乐行列中,优雅的撕裂实在太让人欲罢不能了。
Loudovikoston Anogeion:希腊world music,全集的每一张都很棒,在我拍的希腊短片中用的是他的音乐。除了他之外,还有Yannis Markopoulos、Lyre 'n' Rhapsody、Tsabropoulos等几个乐团或者作曲家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希腊world music,去希腊时一定要记得带上。
PaulSchwartz:美国new age。很犹豫应该把Paul Schwartz放在这里还是上面,因为实在有点跨界,在业界也是以古典乐来考量的。
RenéAubry:法国neo folk,如果不想沉溺于难过的情绪,听这个很治愈且不庸俗。
Artesia:法国neo classical,Dark Sanctuary再现,很多十几年前的回忆
Nordglanz:德国Nazi folk metal,几张专辑都是满分。
Camerata.Mediolanense:意大利neo classical
Niflheim:加拿大Depressive black metal
Yaşru:土耳其 folk metal
Sagittarius:德国Neo classical
其他
有很多乐队只喜欢单张专辑,都不列出了,比较可惜。也推荐、Wyrd(芬兰pagan metal)、Insomnium(芬兰Melodic death metal)、Sanders(美国ambient)等。
2019年计划:
已经储备了一些新涉猎的作曲家需要拓展,也会进一步补充对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的积累。
——————————
欢迎关注蟾宫诗堂。

原创声明:
本篇作品全文皆是由本篇注明作者原创,受国家著作权法保护。
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及个人不得做营利性使用;
若仅做个人欣赏、交流等非营利性使用,应当在知会作者并且获得首肯后方能转载,并且须在转载中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
不得随意摘录或修改本文片段或充当作自己的作品在任何平台使用;
不得侵犯作者本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旦发现有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作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