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个人,这 4 点就够了
蒲松龄曾在诗里写道: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以前念到这句诗,只能识其字,未得知其味。如今,我才读懂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情冷暖。 我们常说,患难见真情,这并不假。 可是,比患难更能让人感受到情态炎凉的,是苦尽后的甘来。 1 穷时鼓劲帮忙,富时蜚短流长 小时候,我家附近住着一位单身母亲,她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原本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她,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 邻居们见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忙着工作,母子俩的生活过得也不富裕,便会时不时的帮上一把。 那一年,所有的邻居都在感叹她的不容易,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有事就说,别跟我客气。」 可是,这句让人暖心的话,也就说了一年而已。 春节过后,她带着孩子从娘家回来,身后还跟了个西装革履的男人。那个男人是她娘家兄弟给她介绍的对象,跟她情况差不多,丧偶,有一个孩子,但经济条件很好。 没过多久,她就带着孩子搬去了那个男人的家里。 她搬走后,邻居对她的评价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 之前说她勇敢独立,现在说她还不是得依靠男人。 之前觉得她辛苦挣钱不容易,现在说她估计早就暗地里向男人要钱。 之前夸她待人朴实真诚,现在说她找了个有钱男人那么久了都半声不吭。 她怎么也想不到,曾经给过她帮助的热心邻居,只因为她找了个有钱男人过日子,就恶语中伤自己。 对很多人来说,对弱者产生同理心很容易,可一旦看着原本过得不如自己的人超过自己,那份怜悯便会销声匿迹。 事实上,穷时帮忙、富时中伤,比从头到尾都冷眼旁观,更让人心寒。 2 苦时称兄道弟,富时妒忌生隙 父亲年幼时家境贫寒,邻居家的孩子庚生与他年龄相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他们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摸鱼,就连去地里干活,两人也要邀约着一起。虽然不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但父亲与庚生两人感情亲密,一直以兄弟相称。 长大后,父亲选择外出打拼,庚生则留在了家里。刚到异乡时,父亲吃尽了苦头,住在暗无天日的储藏室里,一天只能吃一餐便宜的饭菜。 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年,有了一点积蓄,父亲便盘下了一家店,自己做起了一点小生意。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父亲终于摆脱了之前的苦日子。 可是,随着父亲的成功,他跟庚生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刚去外面的那几年,每次父亲回到家,他跟庚生都会坐在桌子旁,弄几个小菜,再倒两杯小酒,两人聊上个大半天。 父亲小有成就后,庚生不再主动与他见面,就连父亲找他,他也找借口避而不见。 甚至,父亲从别人的口中听见庚生说,父亲根本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运气好而已,如果他也外出打拼个几年,说不定比父亲混得还要好。 有太多的友情,被时间的流逝冲淡,同时,也有太多的情谊,被物质的距离横断。 曾经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到最后却变成了,我们可以一起患难,却看不得你享受苦后甘甜。 3 难时雪中送炭,富时心远无言 电视剧《请回答 1988》里,有一段剧情让人十分痛心。 正焕爸爸因长时间生活拮据,所以富裕后也一直改不了不舍得花钱的习惯,这让妻子美兰非常不满。 在美兰的要求下,他花高价钱从朋友手里买了一件高档的名牌外套,穿回家后却发现,那件衣服不仅是盗版牌子,还存在着质量问题。 美兰见状非常生气,对着正焕爸爸一阵数落,而一向幽默风趣的正焕爸爸,情绪也突然变得非常低沉。 美兰回忆起,在他们生活最为艰难的那段时间里,正焕爸爸的一个朋友,尽管自己也是勉强糊口的处境,但依然借了一笔钱给他们度过难关。 美兰告诉正焕爸爸,别再与卖衣服的那种朋友交往,要和那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常联系。 正焕爸爸这才告诉妻子,卖假衣服给他的那个人,就是曾经对他们雪中送炭的那位朋友。 在困难时给予援助的人,曾以为最真心的情谊,却敌不过物质的利益熏心,这是人情中最为沉重的一击。 4 贫穷时见人,富贵时识心 有人说,穷一次,你就能知道这段友情是不是真心。 的确,如果一个人在你患难时选择远离,那么,他一定不是值得深交的人。 可是,那些陪你走过贫穷的人,也不一定能扛得住你的富裕。 伯纳尔曾经说过: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在你得意的时候,只有邀请才来;在你失意的时候,会不请自来。 我们的一生会遇见太多这样的人: 在你遇到困难时,他们急忙躲避,生怕你找上门;在你春风得意时,他们心怀不甘和妒忌,极力削弱你的势头。 事实是,能陪你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多,在你苦尽甘来时,真心为你感到高兴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如果你拥有患难不远离、富裕不妒忌的朋友,那么,请好好地、用力地珍惜。 因为,这样的人,真的得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