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寸公益支教老师专访 | 地球上的星星

付 陈
木寸公益2018秋季支教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
“记得教师节那天早上,起床推开宿舍木门,看到窗台上摆放着几束简陋但漂亮的野花,思忖着定是孩子们上学路上采的,惊喜而感动。”
付老师是个非常感性的男生,每次聊起和孩子们的生活点滴,他总是滔滔不绝。
“上完美术课,孩子们会在美术本上写:老师,你辛苦了。”
“课下孩子们会拉着手说:老师你一定要回来看我,我的愿望才能实现。”
“还有次印象特别深,一个雨天,担心孩子们回家路上危险,决定送他们回家。一个小女生一路上向我诉说心中那些对生活纯粹的感受,让我泪流不止,路虽然泥泞不堪,但那些话让我的心底舒坦平整。行至半路,她转身叫我回去,让我早点回家休息,我固执的坚持送她到了家门口。离去前她给我鞠躬道谢,真挚莫过于此。”

付老师做过近五年的艺术培训,这也让他热爱上与孩子相处。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机构派遣到乡镇小学教孩子们画画。当他第一次接触到山里的孩子,他开始意识到“艺术教育”这个专业对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应该让更多山里的孩子得到艺术的熏陶,他们接触艺术的机会真的非常非常少。其实艺术教育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这一点对山里的孩子来说也尤为重要。这也是我想去乡村教学的初衷。”
于是,付老师放弃了原本很不错的工作,毅然坚持了自己的本心。

这个不大不小的决定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幸福的。
他们开始期待每周的美术课,期待五颜六色的颜料,期待一张张白纸在自己手中神奇的变成一个个小动物、小植物,期待属于他们自己的画展,期待第一次听说的“艺术节”……
不仅如此,付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找素材,到大山里找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环境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创造的,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不要停下寻找美好事物的好奇心。
变废为宝:洗洁精和油桶做花盆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8岁的伊桑是个近乎被成人世界抛弃的“问题儿童”,直到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用循序渐进的艺术创作,帮助伊桑一步一步收复自己的想象王国,最终拿到美术大赛的第一名,同时找回对自我的认知价值。
影片很温暖,在导演的安置下,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然而在现实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实施起来却难度极大,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乡村小学。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能有一节美术课已是奢望,但好在现实里也还有尼克那样的老师,在为之努力着。
“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大多都是孤独的。通过绘画、手工、装饰学校、画展、比赛,都是希望他们能够爱上这里,喜欢上这里,对这里有感情,才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热爱上学习,放下心中的不安。”
“在这些活动、课程、生活日常中,我看到了他们最真挚的笑容,最不愿服输、去争取的渴望,孩子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希望有人鼓励,有人关注他们、陪伴他们。”
“只要用心去关爱他们,你也会获得孩子们的真心。”

支教生活中有很多感动和难忘的瞬间,每一种都让人紧抓手中,不忍割舍。或许正是这些感动,才能将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而生活就如同一盒拼图,经历的事是碎片,把他们完整的拼凑起来才是最美的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