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东西,要留给别人,要与人分享

《亲爱的客栈》里,刘涛回忆起已故的外婆时潸然泪下。说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优越,但外婆却始终慷慨。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的自己,记忆里就是外婆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最好的肉,最好的油….。
为了挣钱,外婆去别人家里帮忙看小孩,却总是从自己缝补的布钱包里拿出一点钱给小孩子们。所以于她而言,外婆给她人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好的东西,要留给别人。
蔡康永回忆小时候的生活,除了每天梳妆打扮数小时的母亲,和家里永远不停进进出出的客人,最深的印象停留在饭桌上。他说,那时候晚宴开始后,父亲永远把最好吃的东西夹给客人。所以蔡康永从小就知道,要给别人好的东西。
1、好的东西留给别人,是一种教养
朋友L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原本以为自己是很慷慨的人,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会送人。过节收到的玩具、饰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剩下的也会送人。父亲却说:“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实就是吝啬。”
朋友L的父亲曾收到过一袋朋友送的柿子饼,回家打开发现过半已经长毛。L当时看到后,很生气,父亲告诉她,“当你把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时,别人的感受,就和你现在如出一辙。”
从那之后,L就谨记着,没有人是傻子,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喜欢、最舍不得的东西送给别人,这就是教养。
2、好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会是几倍的快乐
佛家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人分享,悲伤就会减半。
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海棠花。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照料,在几年后的秋天,院子里开满了海棠,香味一直传到了山脚下的村子里。凡事经过这家禅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
一天,山下有位青年慕香而来,开口向老禅师要几株海棠花苗种在自己家的院里,老禅师愉快的答应了。之后他便亲自动手挑了几株枝干较粗的海棠花苗送到那位青年的家里。消息传开后,要花苗的人接踵而来,络绎不绝,老禅师满足了每个人的愿望。但这样一来,没过几天,院里的海棠花苗就被送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株。有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太可惜了!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的香味啊。"老禅师微笑着说:"这样不好吗?因为3年以后就会是满村花香了啊!"
这就是古人所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3、分享而非拽住,是社交的必需品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自己吃掉它,就只有一个人快乐,如果你与第二个人分享它,就能得到两个人的快乐。如果你与五个人同时分享这个苹果,你的快乐就会成为六份,这个分享可以让人收获信任与友情,亦会获得快乐和满足。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朋友有一个梨,你分一半苹果给了朋友,朋友分一半梨给你,那么你不仅吃到了苹果,也吃到了梨。这就是分享与交换的价值。
分享是社交工具,分享是资源共享,但最重要的是快乐之源。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伊丽莎白·邓恩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副教授迈克尔·诺顿合著的新书《幸福的金钱:花钱的科学》中提到:“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会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样的。”
做人,是一种选择。
做被人喜爱的人,是一种能力。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