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应是个平凡的女子——《断头王后》书评
我读茨威格的第一本书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篇幅不是很长,但读的时候颇感震惊。因为他把一个女人的心思刻画的太到位了,仿佛感觉面前有一个女人如诉如慕、伤心绝望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就特地买了他很多书来看,这一下,我对这个奥地利作家产生了一种极为微妙的感情,怎么说呢,我觉得他比任何一个男人都要了解女人的心思,甚至,他比女人都要懂女人。事实上,我的感觉是对的,高尔基曾经就这样评价过茨威格,说他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男人。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写作上风格多变,各种文学体裁都可以信手拈来。他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极其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比如有专门写女性心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还有专门写男人的《象棋的故事》等。茨威格写的小说,可以让虚构人物活灵活现;而他写的历史,可以让往日的一切在今人面前栩栩呈现。
《端头王后》是茨威格写的一部人物传记,主人公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这部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茨威格并没有把这个女人的放在一个王后的角度来写,而是把她当做了一个平凡普通的女人。

奢靡的代价
现如今,不少女孩子在寻求另一半的时候,都会提出比较高的物质要求,但有钱就真的快乐吗?事实上,很多阔太太们,虽然不愁吃喝,经常出入高档会所,但她们确是形单影只。金钱的确会提高生活的质量,但却不是评判快乐的唯一标准。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娅最小的女儿,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年少时她是公主,嫁人后她先是王太子妃,而后是王后。可以说,她这一生都衣食无忧,享受着荣华富贵。
然而,命运并没有多加青睐与她,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嫁给了优柔寡断、性无能的路易十六,在长达七年的无性生活中,她性情大变,整日以玩闹游戏度日。
她未曾亲近百姓,不知百姓疾苦,日日骑马狩猎,夜夜纵情歌舞。
她的周围全是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而她却还不自知。
她亲近骑士,与漂亮的男子相拥跳舞,宫廷里流言蜚语四处弥漫。
然而,她却毫不在乎。
一直以来,她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只享受了人民赋予的权利,却未曾履行王后的义务。她在物质上的挥霍,恰恰造成了她的悲剧。
法国革命爆发后,革命派的矛头便指向了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把她和历史上著名的妖姬淫娃相提并论,把一切脏水泼在她的头上,给她取了“奥地利母狼”、“亏空夫人”的绰号,安上了各式各样的罪名。
在混乱的时局下,玛丽·安托瓦内特最终在丈夫之后被押送上了断头台。
这场悲剧似乎早就注定。
就如茨威格在本书中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极致的荣耀背后,也许就是无尽的灾难吧。
茨威格笔下的平凡女人
玛丽·安托瓦内特在茨威格的笔下格外的不同。
茨威格是极其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尤其是女性的心理,在本书中,他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从人性的角度上描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
她既不是保王派所说的纯洁无瑕的伟大圣女,亦不是革命派攻击的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有志向去当英雄。”
她似乎就是一个邻家的姑娘,有血有肉,有情绪。
作者茨威格对这位薄命红颜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力图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来描写,使她的悲剧性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他把这样的一个王后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加以描述,写下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记,并冠以普普通通的人物特点,显然是想要拨开纷乱的历史迷雾,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这也可以让大多数的读者从这些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中,看出当时的叱咤风云者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不难看出,在某些时候,作者对这个传奇女子还带有几丝尊敬。
比如,在本书中描写的几次逃亡中,主人公玛丽·安托瓦内特分明有机会独自逃脱,但为了保全她的下属和家人,她选择了放弃。
一个自幼娇生惯养的王后,能够在危难的关键时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实在是十分的难得,也着实应当令人尊敬。
公平且真实的描述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描述中,一大批有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文献、信件和谈话录都未加利用,也并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在相当多的传记中,这些资料衍生出来的逸闻趣事确实可以使读者感到欣喜,或者觉得逗乐。
比如:莫扎特小时候在美泉宫曾向玛丽·安托瓦内特求婚。
还有一则逸闻被作者茨威格列为了虚假故事,那就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处死时,不小心踩了刽子手一脚,据说她还彬彬有礼的向刽子手说了声:“对不起,先生。”
这些趣事,这本书中一条也没提到。
因为有相当多的信件并不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写的,而是别人杜撰出来的。这些信件缺乏一定的真实性,茨威格统统没有采用。
同样的,本书中也看不到一系列口头流传的感情充溢、聪明绝顶的话语,这也只因为这些言辞太过聪明,感情太过充沛,并不符合玛丽·安托瓦内特中庸平和的性格。
茨威格在后记中写道:“一切具有独创性的心理学最高法则不是神化人物,而是把人物人化;不是用人为的理据来为之开脱,而是解释其所负的使命。本书在此尝试着在一个性格平庸的人物身上做出这番解释……”
不难看出,茨威格在描写玛丽·安托瓦内特时,首先把她的身份定位为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个王后。这样不偏不倚的描述大概是最为公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