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皋治蜀
《唐纪五十二》
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公元805年)
癸丑,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①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赋敛,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士卒婚嫁死丧,皆供其资费,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乐为之用,服南诏②,摧吐蕃③。幕僚岁久官崇者则为刺史,已复还幕府,终不使还朝,恐泄其所为故也。府库既实,时宽其民,三年一复租赋,蜀人服其智谋而畏其威,至今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祀之。
【注释】①韦皋(746—806年),字城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德宗狩奉天,授陇州刺史。置奉义军,拜节度使。贞元元年(785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在蜀二十余年,封南康郡王。以文翰之美,冠于一时(《全唐诗》存其诗三首)。南诏得其手笔,刻石以荣其国。主要成就:和南诏、拒吐蕃。②南诏王国(738—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国首领皮罗阁建立,亡于权臣郑买嗣。③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