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说:尸体的“肝温”还是“肛温”,可不止是TVB的套路
解剖台上躺着一具尸体,法医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始工作。这时,一名法医在尸体的右上腹划开了一个口子,插入一根针。这是在干什么呢?
相信很多热爱法医的读者,经常能在港剧中看到以上场景,原来,法医是在测量“肝温”;而我在小说里有写道:法医在尸体肛门插入一根温度计,测量的是“肛温”。那这个“肛温”和港剧中演示的“肝温”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要知道的是,利用尸温来进行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目前最常用的、可以精确到小时的办法。
尸温指的并不是尸体表面温度,而是尸体内部温度,法医检测尸温通常会检测直肠温度或者肝脏表面温度。而不管测量肛温还是肝温,其实都是在检测尸体的内部温度,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对于尸温判别死亡时间的方法,我想说一下它的弊端。
虽然利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尸温下降会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尸体体态、有无覆盖物、室内室外、生前体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准确。
而且,在尸体温度已经降低到环境温度以后,测量尸温判别死亡时间的这一办法则无法再使用了。
那,现实中的死亡时间判别方法会有哪些呢?
之前在我的日记里写过,死亡时间的推断,对于法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确定死亡时间就可以基本确定作案时间,从而划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甄别犯罪分子,也有利于进行现场重建,从而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影视剧中因为剧情需要,有时候夸大了法医对于死亡时间判断的能力。
其实,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界最难的难题。因为不论什么手段推断死亡时间,都会受到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甚至可以大到让推断毫无意义。
鉴于影响死亡时间推断的多因素性,法医对一具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应该综合多种方法进行。对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法医前辈们已经研究出了很多种推断方法,可运用于不同环境、不同案情、不同尸体状态的情况下。而且现在也仍有很多法医同人,在积累大量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
法医在到达现场后,首先会对现场进行一个初步的勘查,其次会先对尸体进行静态勘查,然后还会对尸体进行动态勘查。
静态勘查,就是到了案发现场以后,法医不翻动尸体、不碰现场物证的观察,静态勘查的目的是,主要需要先了解尸体的原始姿态、状态以及物证的原始位置;而动态勘查,就是等静态勘查结束后,法医开始翻动尸体,初步检验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甚至超生反应等尸体现象。
这就是法医对尸体进行的“常规综合判断”,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大概预估一个死亡时间。
之前,我讲过很多早期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详细叙述了每一种尸体现象大概的时间范围。而常规检验,是不可能估算出精确到小时的死亡时间的,所得结果大多是一个时间范畴。而得到这个时间范畴,还必须综合多种尸体现象进行综合判断。
看过我小说的读者,一定对我接下来要科普的这个名词很熟悉——末次进餐时间,通过“末次进餐时间”,可大致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这也是法医经常使用的死亡时间推算方法之一。
正常情况下,进食2小时左右死亡的尸体,在体内的食物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化,并且有食物从胃内向十二指肠推移。进食4小时左右死亡的,胃内还可以看到食糜。进食6小时后死亡的,胃内和十二指肠内均是空虚状态。
但是,如果胃完全排空了,只知道是末次进餐后6小时以上死亡,这样的情况,如何判断死亡时间呢?如果调查查不清楚死者的末次进餐时间,而只能查清楚死者的次末次进餐,也即是末次进餐的上一顿的时间,那又如何推断呢?
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在我师父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课题,“通过判别进入小肠的食物的迁移规律来判断死亡时间”。
这项课题研究现在已经完成,实践证明判别结果还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人的小肠有5到7米长,能容纳末次进餐和次末次进餐的内容物。所以根据这一方法,弥补了胃内容物推断死亡时间的不足。
看起来,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即便是早期尸体现象已经消失,即便已经无法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即便是腐败尸体,利用这种办法,都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而且比尸温更准确。
但大家别忘了,这一项推算,必须建立在调查部门查清楚死者的末次或者次末次进餐的具体时间的基础上。如果调查有误,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就不可能准确了。
所以,除了调查末次进餐时间以外,还有一种判别死亡时间的方法。
之前在说到晚期尸体现象的时候,我曾提到过,在野外的尸体腐败后,会有大量蝇蛆附着。
所以有很多法医学家做起了昆虫学的文章。经过研究发现,蝇蛆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时间也有紧密的关联。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尸体死亡1小时,苍蝇就会在眼、口、鼻、肛门等处产卵;20小时就可以孵化成蛆;蛆每天会长长3毫米,四五天就成熟了,大概长成1.2厘米左右长;再经过一周左右,蛆蛹破壳成蝇。
利用这一规律,法医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死亡了几天。当然,在尸体旁边寻找蛆蛹的时候,还要注意那是第一代苍蝇,还是第二代苍蝇,这也直接影响到死亡时间的推断。
好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几种法医常用的,判别死亡时间的手法。其实,还有很多院校、研究所正在研究一些新兴的手法。
比如我在读双学士学位的时候,就跟随导师做过“DNA推断死亡时间”的课题研究,即根据DNA物质的降解来判断死亡时间。这种办法可以在碎尸案件等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判断死亡时间的情况下,辅助死亡时间判别,但是这种方法对仪器、操作手法、观测手段有严苛的要求。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以不受内外因素影响、可以精确到小时、可以脱离侦查独立推断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不过,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法医工作者们的不懈研究,总会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客观、独立、精确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的。
在这里也说一句题外话,之前我在讲到尸僵可以推断死亡时间问题的时候,有读者担心我这样普及知识,会不会导致犯罪分子具备反侦查意识,在杀人后,破坏尸僵,影响法医的判断。相信你现在看了这篇文章后,就知道法医推断死亡时间的办法数不胜数,即便凶手破坏尸僵,他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损坏所有推断死亡时间的征象。唯一能的,就只能是让法医发现他的行为,从而推断这是个具备反侦查意识的犯罪分子,缩小侦查范围,让凶手更快地被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