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读书报告+书籍安利
记得18年初,开学前立下flag一学期阅读25本书。毫无疑问flag失败了哈哈哈,在剪辑,摸鱼和游戏中才读了几本书。但是在暑假和下学期中,还是读了不少书,也算是对自己的交代吧。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事实的确如此,读书旅行能开阔人的眼界。以前莫名的优越感,浮躁的心态,都在一次次阅读和旅行中淡去。这大概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开始书籍的介绍和安利。



今年一共读了32本书籍。我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一类是社科。主要是文学著作居多。社科类的书籍逻辑性较强,阅读耗时久,但是社科类对个人的思维,生活方面会有益处。所以19年,社科书籍也会增加阅读量。
前面部分大部分讲述荣耀阿,虚荣等东西,我更加喜欢后面的部分。 后面的文章里, 谈到了人在世界如何过得更好,如何为人处世,以及对命运的看法。 细读下来,你会发现叔本华对一些为人处世看得特别透,固然与他自身的经历和阅历有关。但叔本华的个人孤僻的性格,使他在思考某些问题的事后,拥有独特的视角,能更加抽丝剥茧般看到问题的本质。
比如 “保持礼貌就等于我们订下一条闭嘴保持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相互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和智力上的缺陷”
当时读到我着实被震惊到。
《社会性动物》作为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不仅有专业的社会心理学的专家编写,外加科学的实验,使得里面的解释,可信用度更高。 里面普及了一些生活的心理学,比如演讲的先后顺序,登门槛效应等等,真的是受益匪浅。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讨论喜欢,爱的那部分,里面阐述了人如何相互吸引,以及伴侣之间的爱情等等,不同的事情所产生的微妙效应。 并不是作者说的我都信,而是也结合了自己的阅历。毕竟大数据和个体是不一样的,但总的趋势是相似的,了解他得模式和框架,使我们生活得更愉快,这也是我喜欢心理学的原因,明白他为什么产生这种想法,如何与他更好的相处合作这是我的目标之一。 正如卡耐基所说的(原句不太记得了),学习这些方法不是为了更加功利,而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罢了。
想了解三毛的话,可以从这本书开始。三毛的书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灵性通透。《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记录她在沙漠中的趣事。通过她的文字能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沙漠的奇景,异域古怪性格的邻居,恰到好处的脏话,这份真实的情感,能实实在在的传递给你。
小时候上语文课就听闻此书,此书是傅雷给其子傅聪的建议,都包含着傅雷为人处世的智慧,而且放眼至今也是有用的。放一段傅雷对爱情的看法。
“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等的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对方作过于肯定的想法,一切听凭自然演变。”
木心系列
木心是一个好友推荐的。木心的书涉猎的东西非常广,加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往往初读不解。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文学储备和生活阅历。但是,木心的诗,散文所描绘出的意境或者暗喻之类的。一旦你能读懂理解木心所描绘的“世界”,你就会产生出一种“感同身受的愉悦。”也许是这股愉悦促使我读了木心那么多的书吧(笑),也有人对木心的诗进行了解读,可以结合一起食用。
加缪的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阐释。“被控杀人,只因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男主角因为个性使然,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事情,如母亲下葬时没哭泣被视为冷血,没有满足法官的控制欲,没有去忏悔等等…从头到尾都身处局外,所以书名“局外人”,亦是如此。
这本书的名气很大,我读后着实脑袋高潮。它讨论的是智人的发展历程。其中应用到的基因学说我是非常喜欢,其推理思路很值得学习,笔者文浅,不能概述该书的话,推荐其他书评 。
总结
很感谢你可以看到这里,这就是我从我所读过的书里挑选出来的,一些值得推荐的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多读书的好处就是能增涨自己的知识。当分析一种现象时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社科类的书尤其如此。看书是潜移默化的,随着自己的阅读量增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且这些内化的知识会指导我们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