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裁古法旗袍结构之美
平裁古法传统旗袍
为什么中国从古至上个世纪初,上衣都保持了平肩的“T”字结构,没有产生类似西方服装的结构变化?
大道至简,真水无香!
中国自古崇尚用最浅显的方式表达宇宙间至高至圣的真理!中国古人的智慧能够洞悉无影无形的穴位经络,怎能不认识人体表面的形态?但是,正如中国书画中的写意方法,东方艺术追求的是内在的意境,而非外在的写实。中国古人用平面宽松适体的服装表达简约、飘逸、内敛含蓄、平和自然的民族品格。再则,用平面结构演绎人体于动静之间,协调功能与格调并非易事,甚至可以说技术含量很高,更需要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
汉字的“衣”字是象形文字,上面的一点表示人的头,点下面的一横便是平展的连袖。无论历代服装的领襟款式和装饰风格如何变化,“T”字型的连肩平袖结构贯穿了中国的服装史,并辐射至整个东亚文化,以标志性的大气端庄成为中国传统服装最基础的结构特征。

时常有人诟病中国传统服装不考虑人体的三维属性,肩袖不合体,但事实上中国传统服装并非没有立体结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浅黄绢面凤鸟花卉锦袍,在腋下就有插片,还有扭裆裤,都是有立体设计的,中国传统服装在肩袖不做立体处理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下面就说说为什么。
1. 礼仪需求 中国传统礼仪以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内心对天地自然、君主、祖先的尊敬与忠诚,并且平时会客或者相遇都要以礼相待,连肩平袖结构在这些场合都是最恰当的服装形式,即不会束缚肩臂造成活动不便,而且也不会提拽腋下的衣襟带来仪容不整。

2. 审美需求 中国传统服装两袖悬垂,舒长飘逸、挥洒自如。中国自古尚文轻武,男子文质彬彬,女子温柔和顺,连肩平袖在视觉上削弱了肩部的转折,使人体线条圆润倾长,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的温文含蓄。手臂下垂时面料会出现腋下绺,在中国传统思想里被视为自然天成,含蓄的表现宽衣遮蔽之下隐约的身体形态,动静皆宜,富于变化,有韵律感。中国古人抱着欣赏的态度,将线条垂顺的流畅衣纹视为服装自然飘逸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历代艺术家所着意刻画。

3. 技术需求 连肩平袖不浪费面料,并且适合大面积的刺绣。连肩袖在剪裁时无需区别肩宽与肩型,并且便于折叠和收藏。
早期的传统旗袍,继承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基本结构,连肩平袖中缝拼接,中规中矩。

而在1930年左右的中期旗袍,向优化的方向进行了转变,这一时期的旗袍由传统守旧一跃而成为优雅与时尚的化身。取消了前后中缝,保持了“T”型结构,领、襟、袖的款式和装饰出现了很多变化。这种旗袍堪称改良旗袍的经典,我们如今所说的“古法旗袍”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改良旗袍。

在1930年后就出现了破肩上袖收省的现代旗袍。这是中式服装向西式蜕变的分水领,现代旗袍进入了发展阶段,这期间连肩旗袍继续在民间继续存在了几十年。

如今,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丰衣足食,从礼仪到文化,尚古情结开始发酵,那么,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连肩袖,也就被更多人热爱和追捧。
古法传统平肩旗袍,既能代表中国传统,又能体现中国女性圆润美好的曲线,并且有广泛的包容性,可以搭配很多服饰单品,其独特的魅力是其它服装不可替代的!
阿俊说版的古法旗袍,在传统古法旗袍的基础上,做了裁剪和工艺制作上的改进,裁剪不用偏经和提纬的方法,使大身纱向保持横平竖直,即使条纹面料一样可以制作古法旗袍。并且在裁剪时做出后背的抱势,穿着更舒适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