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摘抄)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好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注自己的想法:人生需要美而使人生充盈,我们的生活的嘈杂让我们的精力仅限于追求物之有用性,而限于有用性之中的我们所获得的人生真谛是有限的,唯有美,无为而为的美,不求功利的美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真谛,达到“脱俗”的状态,因此美是无功利的。在我们感受美的时候,我们会将自身投入于物之中,并且在物中影响感染自身,这就是所谓的移情,这种移情是一种物与我相互影响的状态,并且要想达到很好的移情效果,要注意欣赏的距离,不能太近,亦不能太远。以上是对“美感是什么”的总结,但是这里有一个小想法,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的无功利,认为人生要通过对美的感知而脱俗。可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有时候一些俗的追求是否也可以提炼出美呢?)
游戏和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它们的功用都在帮助人摆脱人摆脱实在界的缰锁,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风息凉。
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生命像柏格森所说的,时时在变化中即时时在创作中。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