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音乐报告
查看话题 >再哭一首杨千嬅
年末了,想写写杨千嬅。
这几年,我每天都听杨千嬅。几乎每一首都单曲循环过,听不腻的。
爱情里的奋勇和心碎,孤注一掷却又求而不得,她都唱尽了。
但歌的最后,她总会,总会很坚决。是的,一切都发生过,还会重复发生,我爱得起你,那些苦痛都是真实的,可最终也不外如是。你继续走吧,我不阻止。
她的现场特别精彩,唱功并不是多好,胜在全情投入。她总把自己弄得快要哭崩,也不肯停,一边哽咽一边唱,台下万千歌迷跟着合唱。
我看过一场杨千嬅红馆演唱会,在去年的今天。

从去年今天我就想写杨千嬅,酝酿了365天,很多事情以为能放下。
但一年后的今天发现,原来就像杨千嬅唱的,
“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感情”。
01
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
分半点福气给我
不准留低我一个
——《姊妹》
杨千嬅性格大大咧咧,不顾形象经常笑裂,所以有外号叫“大笑姑婆”,又有乐迷会叫她“杨小姐”。但我喜欢叫她千fa,闺蜜之间,互相叫花名一样。
千fa有首歌叫《姊妹》,是她的闺中密友林夕给她写的。
“姊妹”这个词,在粤港地区的语境里,除“铁胆好姐妹”之外,还蕴含了一个意思,那就是送自己好姐妹出嫁的伴娘团。
很早以前,林夕说自己当千嬅是他身上的一块肉,好紧张她,也好爱惜她。他把最真最好的词,都写给了她。
从祈祷天父做十分钟好人的少女,到誓死都一齐的飞女,再到但凭傲气不怕死的烈女。千fa少女时代情路坎坷,林夕一路为她担心,把愿景都写进歌里:
“写《姊妹》的时候,我真的当自己是她陪嫁的姊妹。我很希望有一日她嫁得出。可能感情很真,所以《姊妹》我觉得写得很好。”
我懂林夕的感觉,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姐妹。
我和她互称对方“宝bui”。
宝bui是我的高中同学,兼同寝室的对床床友。铁胆闺蜜情,从分享秘密开始。高中时代讨论偶遇的好看学长,成年后深夜语音哭诉“为什么我这么好的女人没人爱?”
别人不懂,做姐妹的,你懂我,我也懂你。
我觉得她啥啥都好,可爱率真不做作,从小被父母宠爱,被姐妹淘簇拥,同性缘好,gay缘也好,但偏偏爱情运不够,总是遇不到对的人。很担心她,怕她受伤,又怕她不开心。
她喜欢过的男孩,身为她姐妹,总会觉得不够好,但她喜欢就没有办法。
“他有什么好?”
“我就是觉得他好。”
从2017年年初,她喜欢一个男孩。她害羞腼腆,常常猜对方心思。有时语气激动地给我发一张群聊截图,我看不出什么深意来。她说,哎他好可爱。我才发现在群聊里,男孩@她说了一句“乖”。
都是一些细枝末节啊。男孩说过每一句无心的话,做出每一个微小的举动,她表面若无其事,心里总会琢磨。
她主动接近他,追求他,一颗真心交付出去,至今已经两年。每一天都真心实意地开心,又实实在在地难过。
到今年年底,她终于,和男孩正式断开联系。
有些人很够运,求仁得仁,真心遇真心;有些人不那么好运,行李碰上游客,多情换来绝情,总是太爱人,逼得爱人变做朋友再变生疏。
断就断吧!她没回头找过他,自己哭了两个月。
同样是今年年底,她另外两个姐妹,王子和雪梨,一个刚办完婚礼搬新居,一个刚登记结婚。
前几天晚上,她像平常一样找我说话,忽然说起身边发生好多好事,“我的雪梨也结婚了。”

当时我就想起杨千嬅的《姊妹》——
“唯求好姊妹,抱我一抱,唯有我听过你对我哭诉。”
“终于你守得到,怎么我和我的他忍不到。”
“你知道那答案快提示我,分半点福气给我,不准留低我一个。”

02
而遗憾都只为了求证
最看不开的竟然是感情感情
——《电光幻影》
宝bui跟我一样,也喜欢杨千嬅。
去年底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要一起去看千fa的跨年演唱会。然而后来很多事变了,她没去成,我独自一个人去了。
我当时遇到一些事,全都跟S有关。我总想激烈地爱他,情不自禁想把我的所有都给他。所有的好、所有的真、我拥有的、我能给的,无论他需不需要。
他应该不需要。
我太敏感太细腻太情绪化了。不知道克制,也不留后路。想说的话会激烈表达,每日脑子高速运转,处理消化一万吨想法。情绪冲撞大脑外皮层,到达幽深的心脏,引起生理性的痛。
有时候坐着就突然呼吸沉重,大口大口呼吸,像CPU濒临崩溃,散热器高速旋转,“已经是极限了,我做不到了,我受不了”,如此的窒息感。
我被自己的情绪吞噬,不能再思考了。夜晚失眠,白天崩溃,常常早上喝半杯酒才打起精神去上班。
我需要一次宣泄的机会。
电影里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节吗,主角受到了生活重创,于是独自旅行,重新领悟人生的真谛。我以为对我来说这是个好办法,就请了两天假,连上元旦三天,打算一个人在香港呆到跨年。
结果,那一次的香港之行,被我后来定性为“极喜极悲之旅”。

我得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
以为巨大的快乐可以掩盖巨大的痛苦,那是错的。
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能去太热闹的地方。否则那种孤独感,真的五雷轰顶一样,劈头盖脸向你打过来,躲都躲不开。
记得之前有人说此生最想看的演唱会就是红馆杨千嬅,“如果有机会去看,我想我一定会哭完整场演唱会。”
其实哪有那么夸张。看演唱会的时候,你被万人包围,情绪高涨,每首跟唱,返场的部分最汹涌,动不动就全场大合唱,但哭,倒是不怎么哭。
是要到晚上,散场,你从红磡坐过海巴士,独自回到狭小的酒店,凌晨2点26分仍然没有睡着。
一种类似于烟火大会结束后的巨大空虚席卷而来。
你反复想起《红楼梦》里一个灯谜。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你猜出来了吗,是爆竹。
是烟火大会,是万人演唱会,也是我们的人生。
会消逝的,美好的事物都会一点点消逝的,盛大是暂时,孤独才是永恒。
是直到这时,你才会哭。
演唱会结束症候群跟很多事都如出一辙。
演唱会过后的第二天,我一个人在香港街头闲逛,把所有能逛的店都进去一遍,把所有想买的东西都买过了。最后一个人站在马路旁,等红绿灯,心里突然跟自己说,回去吧,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那份孤独感我这辈子不想体会第二次。
当处于一段强烈的关系中,人的情绪,很容易在一个极端与另一个极端之间摆动不定。
强烈的感情会给我们强烈的重量,一边是兴奋,盛大,狂喜;一边痛苦,焦灼,悲伤。最喜的和最悲的总是并行,不会因为某一方过于强大而另一方被掩盖,它们总是互相映衬相伴而行,就像火车两侧翻飞的轨道。
人们没办法只选极喜的一端。
所以很多人选择都放弃。放弃巨大的喜,也就避免了巨大的悲。
千fa有一首传唱度不高的歌叫《电光幻影》。
如难过眼泪淋熄兴奋烈火
如肥皂在肌肤上偶遇而破
如时间战胜了的一声苦情歌
来时如电光,去时似幻影,爱恨无常,雪落无声,过程很耀眼,最终也不过如是。
03
毕竟也自由过算有幸有不幸
当作四出消遣散心
预备66岁初吻
——《自由行》
在喜欢杨千嬅的这几年里,我发现我自己也总会被一类女生喜欢,像宝bui那样的——
她们单纯又真诚,感情充沛,乐于奉献,所以人缘好,朋友多。但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用情至深,又偏偏情路不顺。
大家也常常批评她们,这种一头热的奋勇,只不过是自我感动。
可是她们下次还这样,从来不担心会把自己的元气耗尽。
有一次宝bui跟我说:你没发现吗,喜欢你的人都是跟你一样的人。
原来如此啊。
原来我也是这样的人。
这一年里,365天的酝酿,365天的逼视自己内心。我不敢说我领会了多少,成长了多少。我还是看不开“感情”二字,我还是放不下很多事情,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和S的关系注定是这样的失败。我还是希望谁知道那答案的快提示我。
但我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甚至是我最好的时候,都要丰富。
只有在逼视自己时,我才获得了另一种生机。
正如只有在痛苦之中,你才切切实实感受到爱的存在。
杨千嬅是有很多苦情歌的。
这些歌所讲述的故事,以世俗标准来看,都是不成功的爱情。不可能,不合适,没结果,求不得。
但是,爱情的伤痛,不是一个终点。
只不过是一个停顿,一个注脚,一段经历。
这些歌的最后,总会出现转折——振作起来吧,期待一下呀,你要重新去爱人哦。
这也是为什么,杨千嬅没几千万行头,长得又不够靓,偏偏我们都喜欢看她笑看她哭,看她满腔的感情流露。
杨千嬅曾经在演唱会上说,她是一个很赤裸、很激动的人。
赤裸,激动,大无畏,用情至深,不计得失地奉献,甚至有点滥情,情绪化,而且自控力差。
这一类的词,最终都指向一个词——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不是性欲情欲的表现,也不是无脑短暂的“为爱痴狂”。
而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全面热爱生命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
你看这样的歌词——
“预备66岁初吻”。
“随心恋爱吧,永不超龄,带着十八的心境”。
从不奢求一世一生的爱,只希望自己一世一生有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