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保险课】第十四课:退保的那些事儿
退保很正常,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商品。那么,保险公司允许投保人退保么?退保的代价是什么呢?作为消费者,一旦需要退保,又有什么样的退保技巧可以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退保的那些事。
对于退保,能不退尽量别退,原因是退保的损失很大。
退保的代价
第一:金钱上的损失。根据《保险法》规定:已交满2年以上保费的,退保时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未交满2年保费的,退保时扣除手续费后,退还所交保费剩余部分。退保越早,得到保费的剩余部分就越少。
第二:核保上的麻烦。对于健康险尤其是重疾险等长期险,保费和年龄都是深度挂钩的。退保后重新投保,年纪增长带来的审核必然是更严格,同样保费也越贵。
第三:保险权益上的损失。一旦退保,原有的保障就都丧失了,所有的风险必须自己承担。退保之后重新投保的话,等待期、责任免除期、两年不可抗辩等都将重新计算,而这些都是要考虑在内的隐性成本。而且可能会因身体原因被拒保。
可以考虑退保的情况
第一,每年的保费支出明显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保费占比在家庭年收入的5%-10%之间比较合适,如果家庭收入比较有限,是非常需要精打细算的。
第二,买错了保险产品。本想买消费型的终身重疾险,买成万能险附加重疾险;重复投保,需要果断退保。
第三,在犹豫期内退保。类似“7天无理由退货”,总体来说损失很小。需要注意的是: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在犹豫期内给投保1年以上产品的投保人拨打回访电话,电话必须录音,客服会核实我们是否知晓产品的基本情况,没有收到回访电话或者保险合同是由业务员代为签名,非本人签名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全额退保的。
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怎么办?
一般来讲,新产品和老产品相比,要么就是保费明显便宜,要么就是保障明显效果更好。这种情况,最好还是拿起笔来算一算退保的成本,成本比较高昂,那就不换,有明显的收益,那就换。(计算价值的公式过于复杂,一般人无法精确计算)
第二,两者的保额是不一样的,一个20万,一个50万,你要换算,就要算出他每万元保额下的成本比。有人可能已经听糊涂了。不要急,我后面会给你们公式,你们直接把数字代进去就行了。这里我先要把概念讲清楚。首先要引进PV函数。PV函数是基于固定利率及等额分期付款方式,返回投资的现值。这个函数的功能可以让未来每一年的保费贴现。贴现计算很麻烦,不过excel里边有专门的公式,也就是我在文稿中附的公式1。在这个公式里面,利率一般采用当前货币基金的利率,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就用3%来算。支付总期数就是你需要缴费的年数,如果是20年,这里就填写20。定期支付额就是你每年要缴纳的保费数字。你根据现在手里的产品数据,直接代入这个公式,然后复制,打开excel,直接在空格处黏贴按回车,就可以直接得出未来保费的贴现值了。有了保费的贴现值就好办了,然后你把这个贴现值代入文稿中的公式2;就可以得出卖掉旧保险的总收益和买入新保险的总开销了。
公式1:“=PV(利率,支付总期数,定期支付额)”公式2:旧产品支出:(旧保险剩余保费贴现+退保现金价值)/ 旧保险保额新产品支出:新保险需要交的保费贴现 / 新保险保额
然后你将两者进行对比,旧产品的支出高,那就可以考虑退保;新产品的支出高,那就不适合退保;如果两者差距不大,就重点看条款,如果条款优势不是很明显,建议不要退保。另外,这里计算的仅仅是经济上的得失,退保带来的损失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果2个产品的成本差在20%以内,我个人也不建议退保。
退保技巧汇总
方法1:拖延垫交。如果因为资金紧张,考虑通过自动垫交、保单中止和复效等方式解决保费问题。一些长期型寿险是设计有自动垫交保险费功能的,前提是保单现金价值必须大于应缴纳的当期保费和利息,且投保人事先又约定过,保险公司就会自动垫交应缴的续期保费,让保单继续有效,只需要付相应的利息就可以了。此外,保单还有“60天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即使没有缴纳保费,保单也不受影响,保障责任继续存在。还是周转不过来,就进入保单中止期,只要在2年内申请保单复效,保单的效力是不变的
方法2:减额交清,又称“减保”,可简单理解为把保单的现金价值当做一次交清的全部保费,然后相应减少保额,同时保单继续有效。减额交清与退保的区别是,减额交清是使用现金价值去交以后的各期保险费,合同继续生效,保障还有,只是保额减少;而退保则是解除保险合同,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
方法3:保单转换。就是将以前购买的比较昂贵的储蓄型保险,转换为同一家公司的消费型保险。相比退保再投保,“保单转换”无需二次核保,并且必须按照投保户初次投保时的核保等级来进行费率计算;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也不是所有产品都有转换功能;并且它需要保单生效2年后才能开始转换,且在原保单缴费期满前2年开始不再享有此权益。
方法:4:保单贷款。如果购买的是理财型的保险,是可以申请保单贷款的。但一般保单带来的利率要比市场利率低一些,能贷多少钱要看实际的保单现金价值。
总结
1.退保一般情况下,建议能不退尽量别退,除非是在犹豫期内,或是保费太高承担不起,又或者干脆是买错产品了。2.如果你发现了一款更好的替代品,不妨拿起笔来跟着公式算一算,看看退保是亏了还是赚了。3.最后,如果非退不可的话,还能通过拖延垫交,减额交清,保单转换以及保单贷款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