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和袁崇焕
我想讨论崇祯和袁崇焕这两个人,之所以想说他们,是因为我感觉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似乎比较大,也就是说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够客观的。
先说袁崇焕吧,之所以心血来潮写这个主要是因为最近看了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他那里面开篇就说到明朝干了两件事自取灭亡,一个就是李成梁杀了努尔哈赤他爸,然后他就怀恨起兵,就成了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再一个就是崇祯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导致直接失去抵抗后金的屏障与保障。同时还称袁崇焕的死是千古之冤。那么,我在想袁崇焕真的死得如此令人嘘唏吗?袁崇焕的死真的全是崇祯的错吗?袁崇焕要是不死大明就真的不会灭亡吗?很显然,我的口气已经替我说出了我的看法,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时常在想最后一个问题,袁崇焕不死的话,明朝的灭亡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内忧外患的处境,真是气数已尽。且最后大明是死在李自成的手上,而不是清兵,崇祯自杀的时候就是李自成进入京城的那一刻。袁崇焕即使不死,国内的政局如此的混乱,该出手的各路英雄也都出手了,明朝的灭亡迟早都要顺应历史的规律,而在我看来,袁崇焕并不是个能够改变历史规律的人,似乎从古至今有一些人是可以改变历史,但是始终没有人能够改变历史规律。袁崇焕不过是历史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小角色罢了,所以我觉得把袁崇焕这个人和大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一人之力系一国之命实在有些夸大其辞,我个人就觉得,即使袁崇焕活着,他也挡不住清兵,清兵入关是迟早的事。
说完了大方面说小方面,袁崇焕是否真是死有余辜?这是肯定的,袁崇焕的死绝对是崇祯的错,但是我想说这完完全全不全是崇祯的错,太多人只知道崇祯急躁地把袁崇焕杀了,就把所有的错都归于崇祯头上,这是相当不公平也不公正的!袁崇焕的死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他咎由自取,因为他的性格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所以我说他无论活着还是死了都是失败悲惨的结局。袁崇焕此人比较高傲,从他刚出道擅作主张把一犯错的副总兵还是什么官反正是高官一刀杀了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崇焕并不是个能够非常沉得住气的人,这也注定了他还不够聪明,不够敏锐。就像崇祯第二次召见他的时候对他是和颜悦色大嘉赞赏之后,袁崇焕竟然还受宠若惊开始忽悠皇帝,这就是性格,这与智商无关。袁崇焕的总领辽东之后竟然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真是借刀杀人。这也是性格。在出征辽东之前,袁崇焕给崇祯夸下海口,说五年之内必收辽东,这真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大话,而崇祯却给了袁崇焕实实在在的希望和白花花的银子,这与当年的“予我一人以兵马足以守辽东”(大概意思)的气魄截然不同,至少历史已经做出了非常精准的评价。急躁,高傲,狭隘,自恃等等,这与很多普遍的评价都不一样,因为我就是这么觉得。我也在想这是为什么,曾经一个雄韬伟略的袁崇焕哪里去了呢?我觉得,只有这个解释比较靠谱,就是人是会变的。就像如今太多的贪官污吏他们最初在考上公务员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当然,这些仅仅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总的来说,我觉得,有没有袁崇焕,大明都会完蛋,无论袁崇焕是不是非正常死亡,他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
接下来说说崇祯,历史上的评价都说他急躁,很多人都以他杀掉袁崇焕为案例说什么做事不能急躁。我觉得这真是扯蛋,杀掉袁崇焕,是他的过错,不过这要归结于崇祯实在是忍无可忍和袁崇焕的太天真。怎么能一句话就注定崇祯是急躁的?崇祯要是真的是急躁,轻浮,那么他如何铲除阉党?如何始终选贤举能?如何敢系个人之性命同国家共存亡?就单单是国破家亡之际舍身取义之举,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有几个能做到?我非常佩服崇祯,不仅仅因为他有过人之处,更因为他也是个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虽非圣贤,但是人总有过错。崇祯非亡国之君,却从亡国之运,悲哉!兵家有云: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些在崇祯身上表现得无处不在,他在对待阉党,连老谋深算的魏忠贤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被他搞得一头雾水,能说崇祯小小年纪不厉害吗?与当时年龄相仿的我来说真是自愧不如望洋兴叹!以后崇祯为了给袁崇焕极大的信任与信心,他几乎就是倾囊而出,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的。要做到对一个人完全信任,并给予他极大的信心,这是需要多大的气量与魄力?即使后来袁崇焕让他彻彻底底地失望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袁崇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太极的过分强大。很多人都说在那个时候崇祯也只能这样他被逼无奈,可是要知道一个没有博大胸怀的人岂会如此地慷慨,所以我觉得他并不是被形式所逼,而更多的是我觉得自己应该且必须这么做!说崇祯急躁,崇祯急躁怎么会对袁崇焕的胡作非为没有任何不满且还大肆夸奖,对布衣一身的袁崇焕亲解罗裳为之披上,对袁崇焕的诸多要求满口答应绝不反悔懈怠,这就是需要气量!大度!心怀国家江山,不为个人私利己欲的精神,当然,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他自己,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作为一个人来讲,他已经是足够强大的!
之所以特别喜欢崇祯,就是因为他内心力量的强大,其实朱棣和他很像,都是有水平有气度有手段的,但是在我的眼中朱棣更多的为的是他的个人私利。这就是他和崇祯的区别。我说了,崇祯也是个人,是人总是有缺点,在我看来人的很多缺点其实并不是缺点,而是人的个人习惯在特定的环境下是不适合他本人罢了,没有什么缺点一定只能用贬意词来形容,就在于你怎么看。在我看来,崇祯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欢结党,不喜欢结党并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他的个人思维模式,说白了就像人的第一印象,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人的成见,正因为人有诸多这样的特征,他会被人利用,会被迷惑,会被玩弄,就像当时的首辅,名字忘了,温儒仁?对不对?其实他也不是什么本质特别坏的人,可他就是太向往权力了,这也是人的性格,性格真的很重要,在后人看来,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为这个国家雪上加霜!对于喜欢明朝的人来说,对此人的评价就是:可恨!所以人一定是有缺点的,人总是不完美的,我佩服崇祯!同时也喜欢着他的不完美。
对于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当年明月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都不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它是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写出来的人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看到的历史。袁崇焕为什么名垂千古,就是因为清朝地一再匡正,同时也对崇祯地一再丑化。清朝当初打的旗号就是借明朝之名打跑李自成,清朝不想直接说自己是取而代之,即使的确就是取而代之,那至少也得说是明朝君臣无能,这就是历史,不断渗透着后人评价的历史。
先说袁崇焕吧,之所以心血来潮写这个主要是因为最近看了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他那里面开篇就说到明朝干了两件事自取灭亡,一个就是李成梁杀了努尔哈赤他爸,然后他就怀恨起兵,就成了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再一个就是崇祯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导致直接失去抵抗后金的屏障与保障。同时还称袁崇焕的死是千古之冤。那么,我在想袁崇焕真的死得如此令人嘘唏吗?袁崇焕的死真的全是崇祯的错吗?袁崇焕要是不死大明就真的不会灭亡吗?很显然,我的口气已经替我说出了我的看法,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时常在想最后一个问题,袁崇焕不死的话,明朝的灭亡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内忧外患的处境,真是气数已尽。且最后大明是死在李自成的手上,而不是清兵,崇祯自杀的时候就是李自成进入京城的那一刻。袁崇焕即使不死,国内的政局如此的混乱,该出手的各路英雄也都出手了,明朝的灭亡迟早都要顺应历史的规律,而在我看来,袁崇焕并不是个能够改变历史规律的人,似乎从古至今有一些人是可以改变历史,但是始终没有人能够改变历史规律。袁崇焕不过是历史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小角色罢了,所以我觉得把袁崇焕这个人和大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一人之力系一国之命实在有些夸大其辞,我个人就觉得,即使袁崇焕活着,他也挡不住清兵,清兵入关是迟早的事。
说完了大方面说小方面,袁崇焕是否真是死有余辜?这是肯定的,袁崇焕的死绝对是崇祯的错,但是我想说这完完全全不全是崇祯的错,太多人只知道崇祯急躁地把袁崇焕杀了,就把所有的错都归于崇祯头上,这是相当不公平也不公正的!袁崇焕的死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他咎由自取,因为他的性格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所以我说他无论活着还是死了都是失败悲惨的结局。袁崇焕此人比较高傲,从他刚出道擅作主张把一犯错的副总兵还是什么官反正是高官一刀杀了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崇焕并不是个能够非常沉得住气的人,这也注定了他还不够聪明,不够敏锐。就像崇祯第二次召见他的时候对他是和颜悦色大嘉赞赏之后,袁崇焕竟然还受宠若惊开始忽悠皇帝,这就是性格,这与智商无关。袁崇焕的总领辽东之后竟然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真是借刀杀人。这也是性格。在出征辽东之前,袁崇焕给崇祯夸下海口,说五年之内必收辽东,这真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大话,而崇祯却给了袁崇焕实实在在的希望和白花花的银子,这与当年的“予我一人以兵马足以守辽东”(大概意思)的气魄截然不同,至少历史已经做出了非常精准的评价。急躁,高傲,狭隘,自恃等等,这与很多普遍的评价都不一样,因为我就是这么觉得。我也在想这是为什么,曾经一个雄韬伟略的袁崇焕哪里去了呢?我觉得,只有这个解释比较靠谱,就是人是会变的。就像如今太多的贪官污吏他们最初在考上公务员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当然,这些仅仅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总的来说,我觉得,有没有袁崇焕,大明都会完蛋,无论袁崇焕是不是非正常死亡,他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
接下来说说崇祯,历史上的评价都说他急躁,很多人都以他杀掉袁崇焕为案例说什么做事不能急躁。我觉得这真是扯蛋,杀掉袁崇焕,是他的过错,不过这要归结于崇祯实在是忍无可忍和袁崇焕的太天真。怎么能一句话就注定崇祯是急躁的?崇祯要是真的是急躁,轻浮,那么他如何铲除阉党?如何始终选贤举能?如何敢系个人之性命同国家共存亡?就单单是国破家亡之际舍身取义之举,中国历史上诸多亡国之君有几个能做到?我非常佩服崇祯,不仅仅因为他有过人之处,更因为他也是个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虽非圣贤,但是人总有过错。崇祯非亡国之君,却从亡国之运,悲哉!兵家有云: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些在崇祯身上表现得无处不在,他在对待阉党,连老谋深算的魏忠贤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被他搞得一头雾水,能说崇祯小小年纪不厉害吗?与当时年龄相仿的我来说真是自愧不如望洋兴叹!以后崇祯为了给袁崇焕极大的信任与信心,他几乎就是倾囊而出,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的。要做到对一个人完全信任,并给予他极大的信心,这是需要多大的气量与魄力?即使后来袁崇焕让他彻彻底底地失望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袁崇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太极的过分强大。很多人都说在那个时候崇祯也只能这样他被逼无奈,可是要知道一个没有博大胸怀的人岂会如此地慷慨,所以我觉得他并不是被形式所逼,而更多的是我觉得自己应该且必须这么做!说崇祯急躁,崇祯急躁怎么会对袁崇焕的胡作非为没有任何不满且还大肆夸奖,对布衣一身的袁崇焕亲解罗裳为之披上,对袁崇焕的诸多要求满口答应绝不反悔懈怠,这就是需要气量!大度!心怀国家江山,不为个人私利己欲的精神,当然,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他自己,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作为一个人来讲,他已经是足够强大的!
之所以特别喜欢崇祯,就是因为他内心力量的强大,其实朱棣和他很像,都是有水平有气度有手段的,但是在我的眼中朱棣更多的为的是他的个人私利。这就是他和崇祯的区别。我说了,崇祯也是个人,是人总是有缺点,在我看来人的很多缺点其实并不是缺点,而是人的个人习惯在特定的环境下是不适合他本人罢了,没有什么缺点一定只能用贬意词来形容,就在于你怎么看。在我看来,崇祯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欢结党,不喜欢结党并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他的个人思维模式,说白了就像人的第一印象,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人的成见,正因为人有诸多这样的特征,他会被人利用,会被迷惑,会被玩弄,就像当时的首辅,名字忘了,温儒仁?对不对?其实他也不是什么本质特别坏的人,可他就是太向往权力了,这也是人的性格,性格真的很重要,在后人看来,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为这个国家雪上加霜!对于喜欢明朝的人来说,对此人的评价就是:可恨!所以人一定是有缺点的,人总是不完美的,我佩服崇祯!同时也喜欢着他的不完美。
对于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当年明月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都不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它是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写出来的人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看到的历史。袁崇焕为什么名垂千古,就是因为清朝地一再匡正,同时也对崇祯地一再丑化。清朝当初打的旗号就是借明朝之名打跑李自成,清朝不想直接说自己是取而代之,即使的确就是取而代之,那至少也得说是明朝君臣无能,这就是历史,不断渗透着后人评价的历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