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我的2018年度书单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光阴似箭,岁月如梭!(o(╯□╰)o……)大家有没有好好读书?
今年我呢,读书结构跟去年没有什么大不同,还是以小说为主。可以参照我去年写的书单:《我的2017年度书单》
还是给大家推荐一些书吧,长篇跟短篇集再次使我陷入了纠结,去年各推了15本,刚刚梳理了这一年读过的,发现好看的、喜欢的太多了,列举出来的都超过了20本,所以我还是尽量忍痛割爱优中选优,还是比去年的15本多一些,以下就各类重点推荐几本典型或小众的。当然,还是小说最多……
我不是什么专业书评人,自我定位是“喜欢写东西的普通读者”,写不出深刻的感想,推荐都是根据直觉、喜好来,准则就是“好看”“我喜欢”,非常主观哈哈哈哈,大家随参考下就好啦~
完整书单附在最后。书单里其他没在这篇里的书我都写过短评,不嫌弃的话也可以看看。
一、长篇小说类(10本)
1.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回忆、岁月与生活之书。之前没有看过是枝裕和的电影,竟然是以小说这种题材首次接触到他。然后……我就被征服了。非常好。细腻柔软,脉脉的温情跟悲伤,还有丰盈的生活细节,像青蓝色海水一样将人包裹、浸润,太动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描摹得日常且令人触动。很多印象深刻的细节:蝴蝶,百日红(紫薇花),母亲对良雄的“报复”,她唱的歌,父亲的棒球,救护车……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它留下的意义,大概就是要很久才能让你明白。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年华老去,什么都留不住,但你看今天这枝百日红,跟十年前的,依然一样啊。
看完小说就去看了电影, 还是最喜欢蝴蝶跟百日红的细节~小说更丰富,还写到父母生病去世。另外小时候养蝴蝶的那个细节电影没有,拍出来会很好看吧。电影对淳史的刻画比小说多了些。最后散步去海边的画面倒是比小说更明显,老年,中年,小孩……一起走着。这条人生路,一代又一代,总是步履不停。
相关推荐:《如父如子》
2.凯特·莫顿《被遗忘的花园》
一场寻根之旅,涉及三代女性。每一节的时空都在跳跃,三条线交织错杂,繁复多变,纹路绚丽,简直是命运的纺锤。这样的结构容易玩砸,但这本丝丝入扣,抓着人读下去,完全没有分神(现在看书好容易睡觉),归功于前面短短三章就把故事核心通通说清楚了,又甩出一个终极谜题,构架得非常牢固,所以后面时空无论怎样转换都是为核心添砖加瓦,同时对迷题抽丝剥茧。绵延百年的家族史,很有时代感,荡气回肠,阅读体验太棒了。伊莱莎的童话也非常好看,最后看得好悲伤,差点落泪,完全沉浸故事中,所以真相其实有点逊色有点狗血也不算瑕疵啦。孤独的女孩最后终于回到了母亲被遗忘的花园中。无比期望拍成电影。
相关推荐:《雾中回忆》
3.米切尔·恩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简单来讲是一本童话小说,男孩的自我成长。巴斯蒂安的历险记。但结构非常精妙,书中书结构、现实幻想无缝切换的结构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且想象力超级棒,简直可以让人飞起来,回到小时候那种单纯信赖童话故事的心情,也想回到幻想王国,遇到所有精彩的故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适合看!彩色死神荒漠,银城,旧皇帝城,变化楼,图画矿山……设定真是太棒了,你所有做过却遗忘的梦都会变成云母片的画。我还好喜欢阿伊欧拉夫人,她说了一句:“我只需要某一个人,能够把我的丰饶的果实送给他。”
相关推荐:《毛毛》
4.安东尼·多尔《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这本书的写法很有意思,每一章节都很短、很跳跃、很碎片化,但读下来,并不会觉得琐碎,像无数晶莹的音符围绕着指挥棒旋转,奏出华丽的乐章——玛丽洛尔跟维尔纳的双重奏,夹杂着冯·伦佩尔的变奏。失明的少女,孤独的男孩,还有偏执的纳粹军官,旋律交织在一起。芸芸世界中,无边的黑暗里,竟能有这样光一样的相遇,但也像光一样短暂易逝。玛丽洛尔跟维尔纳才是真真正正的“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啊。作者下笔很诗意,很惆怅,描写人物也出彩,很喜欢弗雷德里克还有马内科夫人,艾蒂安跟爸爸。但是维尔纳,只有维尔纳,要为他哭一场。他像一抹光一样消失了,带走所有救赎,所有罪孽,所有黑暗的年月所有微小的悔恨……实体书的装帧很用心,封底印了盲文:“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但你要相信,即使不曾目睹,它也曾真真切切地照耀过你。
相关推荐:《拾贝人》
5.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十六岁的夏天》
开篇真的非常“利器”了:偏僻小镇,炎热夏天,多疑、自卑又自矜、控制欲强的母亲,怯懦的、爱上老师的女儿,新闻里失踪的女孩……本以为最后会走向一个毁灭的结局,但作者给她们都安排了一个出路,很自然,像几股绳缓缓拧着,力度渐渐加重,压抑,让人窒息,最后却又放松下来。作者到底是悲悯的,温柔的。三个女人夜谈那段真是让人感慨啊,还有“妈妈,有人跟我有关了”这句。结局真好,“轻盈柔和,近乎秋日”,有一种凛冽、金黄澄明的空气,像秋梨的甘甜。觉得这本长篇不逊色于《奥丽芙基特里奇》诶,特别是细节描写上,而且结构也没崩。似乎不是很火,沧海遗珠。
相关推荐:《奥丽芙·基特里奇》
6.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女巫的子孙》
节奏极快,酣畅淋漓。一直觉得阿特伍德的长篇比较重结构、细节、叙述声部跟口吻,很慢热(比如去年也入选过书单的《盲刺客》),这本却简洁高效,果然像一场暴风雨,很有戏剧性,好适合拍电影啊。复仇真是亘古精彩的主题,是一盘放凉了才好吃的菜。而且阿特伍德绝对研究很深,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原著互文得太精巧了。最后对原著人物之后剧情的补充也别出心裁,真是玲珑心肠。大团圆结局啊,最后他们都获得了自由。
相关推荐:也是重写莎士比亚系列的《时间之间》,都什么神仙改编啊
7.向田邦子《阿吽》
一段奇妙的三人关系: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
看完以后觉得,所以……仙吉跟门仓才是真爱吧。他们是狛犬,是“阿吽”,是左与右的协调与角力,是弥次郎兵卫的微妙平衡。向田邦子细节跟人物关系的描写还是那么厉害,举重若轻,看似纠葛,却有异常轻盈幽微的作用力跟反作用力。读着有一种“人生多复杂啊,走,我们去吃拉面吧”的感觉。门仓撞见多美穿西装写得真好,当然还有接下来仙吉被偷钱夹那儿。
相关推荐:《宛如阿修罗》
8.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这是一部“辞典”小说,用许多词条、片段、特写镜头、切面展现一个边境小镇千年的不同人物与生活,虽然每篇都很独立,但连缀起来,却有一种百年孤独的感觉。它的碎片化跟《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不同,《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讲故事的,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则是“造梦”的。它像一个网状的大梦,有着无数扇窗户,你从每一扇都可以窥看到不同的风景。而这些窗户还在不断移动、重组、两两叠合、或是用一根隐秘的线牵连彼此……显得更加复杂、动荡而迷人。
我特别喜欢关于梦、玛尔塔、圣女传、他和她的章节。宗教,魔幻,民族,生活,战争……开创与湮灭,幻境与真实,渺小与宏伟,这些细碎的云彩汇聚在一起,终于拼出一片浩瀚的天空。
相关推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9.红猪侠《庆熹纪事》
这一部从我初中时就开始坑了,隔了十多年终于完结,真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以我现在的眼光看,红猪的文字不算顶级,某些遣词造句还有点雷。然笔力一事,不止看文笔,更取决于作者的胸襟与视野。若胸中有丘壑,则纵横万里,江山皆在笔端,作画布以供泼墨,何等快意。庆熹纪事便是如此,谋篇布局浩浩荡荡,飞流直下,呈摧枯拉朽之势。节奏快,而且雄浑。红猪一支笔铁画银钩,隐藏在这支笔后的她,有着冷月般的洞察,偶开天眼觑红尘,让人感到一丝飕飕的凉意。
辟邪一生,可有为自己活过?他只是一把无色无相无想无念的利剑,从血与火的仇恨中锻造出来,先帝、颜王谁不利用他?唯一的温存,也就落在明珠身上吧。其实早已料到如此结局,但是太后跟段时妃倒出乎意料,第三本后面也非常精彩。 另外,没看够啊没看够,感觉可以写成冰与火之歌那样的长卷,这样宏大的格局,每个人的故事跟历程……庆熹里的好多人忍辱负重十余年,一出场就死了,惋惜,背后的故事太值得写。比如谢伦零,铁兰妃子,于步之,谢还,段时妃…… 作者真是挥霍。
相关推荐:《鹤唳华亭》
10.董启章《体育时期》
一部高级的青春小说,就像书里解释的那样:“青春与上体育课是不可分离的。体育课是成长期的特有经验……许多成长期的困惑和不安,可能都和某些体育课的场景有关。……所谓的体育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 董启章在这本书里运用的技法跟文本形式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日记、邮件、论文、名词解释、歌词、曲谱……还有元小说展现小说形成的过程,跟小说里的人物商量、对话,小说跟现实的混杂、互文等等。但是很密集的文本没有给人压迫感,反而酣畅淋漓,读得愉快。不是苹果跟贝贝两个女孩的青春都很深刻,很“疼痛”,身体书写,内心剖析。遗憾的是里面的原创歌词确实挺尬的。
相关推荐:《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二、短篇小说类(8本)
1. 阿拉文德·阿迪加 《两次暗杀之间》
基图尔众生相,有点类似于《米格尔街》,小人物的生命史。印象深刻的有第一篇原本很可爱后来变坏的小孩,天堂电影院那个死去的老师,僭越的灭蚊工人,被大哥抛弃的公交司机,疯掉的记者,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跟小女佣……贫穷是一切的原罪,然后才导致不公,反抗,绝望,疯狂。太喜欢了,作者的文字细微、朴素、锋利、精准、深刻,手术刀一般把这座城市切割开来,让你看各个不同阶层人物的剖面,那些被抛弃和被遗忘的人,有戏剧张力却又不刻意。一个活生生的、混杂的、在不断冲突动荡中寻找平衡出路的印度。
相关推荐:《白老虎》
2.爱丽丝·门罗《幸福过了头》
梳理的时候发现今年读了三本门罗的短篇,而且,每本都想写进来推荐……(*/ω\*)最后还是选择这一本吧。
或许是因为门罗处于癌症忧患之中写出来的,跟之前读过的几本略微不同。更富戏剧性的故事,更简洁残酷的命运,更密集高效的技术,仿佛要把写作生涯总结陈词,真有绝唱的华彩。《多维的世界》《游离基》《孩子的游戏》平淡地写杀戮,必须如此自信强势才能拿捏得稳准狠,而且不显得用力过度或猎奇(太喜欢看杀人的故事了星星眼)。同名篇《幸福过了头》眼界一开,更觉得壮阔深邃,令人惊喜(后来发现竟然写的是真人真事),让我想到另一位加拿大写短篇非常好的女作家,梅维斯·迦兰。
相关推荐:《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
3.张天翼《性盲症患者的爱情》
这些故事都好瑰丽,是乳香跟没药、金属玫瑰、水晶骷髅、黎明天空的浅蓝跟丁香的紫……《花与镜》有黑镜的感觉,带点赛博朋克,探讨了一种很新的“伦理”。《睡美人的梦》像温柔版安吉拉·卡特,迷人的童话,结局甜入心扉。《图书馆奇遇记》写得我好饥饿,不像一般美食文那种写得人嘴馋,就是切切实实的“饿”,引发了感官共鸣。《重逢的三个昼夜》看哭,那种对面不相识的隐忍的爱太浓烈!综合看来,这本书里篇幅较长的我都喜欢,都很精彩,看得无比投入。像中世纪说书人一样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优雅的叙述。
相关推荐:《黑糖匣》
4.马塞尔·埃梅《埃梅短篇小说精选》
埃梅是什么神仙作者啊,我居然今年才发现, 太好看啦。“短篇怪圣”的名头不虚。奇思妙想,荒诞无稽,幽默讽刺……将现实题材融合到幻想的结构与行文中,奇招怪招、反自然超自然,竟然毫无违和,而且细致入微,充满批判与哲思,诗意与绝望,太妙了。《月光下》应该收入《最后的仙女》。另外马尔丹是谁啊,好多篇主角都是马尔丹,埃梅是不是把写进小说报复哈哈哈哈……
相关推荐:《变貌记》
5.黄丽群《海边的房间》
初识黄丽群是看到她为胡迁《大裂》写的序,写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奇把她的短篇集找来看。第一篇《海边的房间》施针那段把我看呆了,前一秒还在想“怎么又是这种情节好老套呀”下一秒“诶???发生了啥??”看得心惊肉跳。《卜算子》太深太悲切了,但又精准地克制着。《决斗吧》《成家》《第三者》《无物结同心》这样短小精悍的反转也蛮漂亮。《绿小人》《贞女如玉》《三轮车》里的小人物都太无奈了。《猫病》《1023》写得很可怕。黄丽群在用一种日常、平静得近乎温情的笔调写畸零的故事,执笔如刀,刻绘人心,秾艳幽美,渗出阴阴的凉气,像一盆鬼火植成的仙人掌,晶莹地燃烧着,又冷又明亮。
相关推荐:《野菩萨》
6.吉卜林《丛林之书》
生猛有趣,生机勃勃。丛林的故事,动物的故事,鲜活而缤纷,如在眼前,就像焚风呼呼吹过了雨林,大象踩在落叶厚积的地上发出吮吸的声音,沼泽里的古神明低语着要毁灭现代入侵者建造的桥……读着很像童话,从里面可以看到友谊、勇气、亲情、爱情、信仰……《奎昆》这篇风格好像杰克伦敦代笔啊,冰天雪地,噗。最后毛格利让我想到人猿泰山……离开丛林的时候很伤心。没看过其他版本,但这版的翻译非常好,流畅又有代入感,歌谣的翻译看得出译者的功底跟用心。
相关推荐:《杰克·伦敦小说选》
7.迟子建《雪窗帘》
迟子建的文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是清新淳朴又灵动,像一个温柔的冬天,窗外有细雪,哈气吐在玻璃上,蔓延开细碎薄脆的霜花。有时竟连哈气都不忍。但她又很接地气,很自然,那些假恶丑也写得入木三分,并不避讳。《花瓣饭》《亲亲土豆》《采浆果的人》《一坛猪油》《雪窗帘》《逝川》都好喜欢,让人胸臆又温暖又酸胀。《爱情故事》第二节很不像迟子建啊哈哈哈,有点古风魔幻现实。
相关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
8.黎南《船》
开始以为是一本地域小说,看完发现每篇题材都千差万别,有越南旅美作家,少年黑道杀手,家庭破碎音乐家,海边小镇男孩,日本战争下的女子,伊朗反宗教徒以及偷渡者……身为出生于越南的人,作者好像极力避免“族裔小说”的帽子,他也做得很不错,大部分都精湛纯熟,且看不出越南作家的影子。叙述沉静舒缓,很喜欢这个翻译。《船》这篇确实最好,让我想到《不适之地》,看得人心痛。作者的色彩运用得很妙,后知后觉,没做笔记,印象中只有正午紫水晶一样的海、银鱼闪着蓝光的脊背、石油表面的暗色……会看第二遍。
相关推荐:《喜福会》
三、中篇小说类(2本)
1.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开篇就把我抓住了,写人状物,轻盈透彻,跃然纸上。乔治和莱尼,这两个一贫如洗,相依为命的流动工人也缓缓走到我面前。柯利的老婆跟莱尼说话那段就让我同情她了,结果……最后真是抹了一把泪,哎。这些可怜的异乡人,不过想要一块土地,可以种上苜蓿,养几只鸡,一窝兔子……想要做梦,心怀憧憬。但命运跟现实太过残忍,他们的梦不可能实现,所以最后要借由死亡让一切幻灭、落空。他们的处境,孤独又绝望,就是“人鼠之间”。
相关推荐:《愤怒的葡萄》
2.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一个打包工人三十五年在“时代的垃圾堆上”的生活独白,挺动人的。某些地方真好玩,确实幽默嘲讽,比如舅舅把主人公母亲的骨灰当甘蓝的肥料,曼倩卡的甩粪缎带、滑雪橇后的屎……以及她建造那座房子的神奇方式。老子跟耶稣一起出现那段也真是神了,嗑药般的梦幻感(主人公那时确实喝醉了酒)。写书籍回收的场所像屠宰场。小说文本很密实,读着有一种被浸没的感觉。
相关推荐:《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四、散文集(3本)
1.周晓枫《周晓枫散文精选》
周晓枫的文字非常粘稠、靡华、馥郁,像一种凝血般滟滟的酒,折射出猩红的光芒,饮一口,让人成瘾。但它也是带毒的,犀利的,像蛇的獠牙。她写过去的生命体验深刻幽微,描述生动,视角独特,充满智慧,独抒性灵。她浓郁的女性特质也让你有种溺毙的感觉。用她自己的话说:“奇峻句式和浮靡色调是我的语言风格,换言之,我一直带有巴洛克式的颓废。”不宜多读,反正我有时看她一篇都无法一口气读完,文字、体验跟思考都让我时时消化。
摘抄几句:“美到极致,其实可以选择两种出路:成为罪恶的粮食,或者,成为罪恶本身。”“这个夜晚有些锡箔般的质感。天,蓝得幽深……蓝得,就像寂静本身。”“我有手风琴的肺,有笛子的喉管……爱情交响,把我的身体变成秘密的乐队。”
相关推荐:《你的身体是个仙境》
2.曹疏影《虚齿记》
消闲佳品。如果说周晓枫是一杯血腥玛丽,那曹疏影就是甘芳清冽的梅子酒了。文字真好,诗歌一般的灵性,常有耳目一新的句子。曹疏影写食物,写旅游,写梦,写故人……都细致又轻灵,轻松愉快。看得出曹疏影也是喜欢李贺的,“萧萧发彩凉”“莫锁茱萸匣”被她单拎出来写,特别有风味,以前读李贺这两句倒是没多大感受。
摘抄几句:“其实香港的粥,我反而喜欢最腥的那种——蚝仔粥。腥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香;腥得温温吞吞,才是真的腥。”“但这美是一种让人心骨发寒的美,宛如面纱上端露出的凛然美目,它的金纹中藏着不容辩驳的训语,其余的部分则是直接丢给你看真主之真美的极端。而你的肉身、软弱和犹豫,你人性中所有所有的坑坑洼洼,都是它的反面,矛盾由你来处理,你携带着不完美的肉身成为极端之美的人质。”
相关推荐:《白马走过天亮》
3.埃特加·凯雷特《美好的七年》
这本很朴实,很生活化。本以为内容是祖孙三代人一起的生活,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一篇篇非虚构小短文,内容很丰富:父母,妻儿,酒店小伙,出租司机,哥哥,姐姐,恐怖袭击,愤怒的小鸟,犹太人,写作,政治……写得都好有趣啊,幽默又温馨,生活的切面,像撷取的一片片阳光,能让人从心底感到暖意。
相关推荐:《父亲的道歉信》
五、科幻(3本)
1.罗杰·泽拉兹尼《趁生命气息逗留》
《趁生命气息逗留》这篇足以封神,让我想到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有创世的魔力。《绞刑师》《富岳二十四景》《回到杀戮之地吧》也都非常精彩,跌宕起伏。有两篇很短的不够有印象,主要是篇幅限制吧。但这本仍然值得五星推荐了。
相关推荐:《光明王》
2.张冉《起风之城》
故事跟文笔俱佳,写外国像外国,写中国古代像中国古代,精品。《以太》的反乌托邦,《起风之城》的机械装甲,《永恒复生者》米尔普有种死亡笔记L的冷酷感,《大饥之年》非常可怕,《野猫山》迷失于历史夹缝的设定很动人,《没有你的小镇》是哲学与诗意,《晋阳三尺雪》太好玩了——蒸汽朋克的宋朝,《太阳坠落之时》很大片感,建议拍电影,也更能引人深思。作者“灰色城邦”系列的设定完全可以写长篇,期待。
相关推荐:《命运规划局》
3.罗伯特·谢克里《幽灵五号》
这本风格比较不一样,有趣、好玩、幽默,还充满讽刺,观照现实。里面那个行星清理公司的两个活宝好笑又可爱,有好几篇都是他们呢,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给他们写系列。 适合当睡前故事。
相关推荐:《浪漫服务公司》
六、写作类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很特别,也很有趣,像故事集,散文集,又确实在谈写作。“即使最不重要的知识也能向我们揭示美的新领域”,“高明的审美力首先表现为分寸感”……获益颇丰。写作家回忆录部分不是很喜欢,大概没读过其作品,莫泊桑跟左拉那个细节好好笑,可爱。另外,作者写景真的太好了!慧眼如炬,像什么被幼松针叶刺伤糊了满手的松脂,丸花蜂把淡紫色花朵压得垂在地上,鳞毛蕨叶子背面淡红色尘土一样的孢子……真是钻石般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呢。
相关推荐:《猎犬星座》
好啦,今年的推荐就是这些啦,再提一下去年的,《我的2017年度书单》
我们明年再见,以下是完整版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