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CA BAR EXAM的峥嵘岁月
时间走到了2018年12月末,我即将迎来自己的29岁,也将开启自己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因为这一年,我终于通过了California Bar Exam, 自此漫长的学生时代走向终结,迎接我的将会是职业律师的新篇章。闲暇在家,总觉得应该写下点什么,来回顾自己大学毕业后的这段历险,而BAR EXAM是贯穿这段历险永恒的主题。当然我也想搞清楚,我到底是如何在没有答完题的情况下通过加州历史上最难的一次July Bar Exam.
前言
时间要追溯到2014年1月,我的LLM留学申请开始。申请LLM留学项目的时候,没有想到会留在美国,只是想着要完成儿时出国留学的梦想,走出国门,出去看看外面不一样的世界。尤其是读了四年法学本科加上一年的研究生学习,更让我对西方的法律和法学院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好奇和向往。除了这些理想啊热情啊,比较实际的读LLM的目标之一就是拿下纽约州或者加州的BAR。虽然我当初的想法是有了BAR回国好找工作,于是跟风报了听人家说比较容易的NY BAR;后来决定留在加州生活,通过CA BAR就是硬性的执业门槛。总而言之,从2014年到2018年,Study for the Bar 是人生List上永远的No.1。
可这毕竟是个List, 只代表理想,通往理想的道路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的。正如每一个20几岁刚出校门或者国门独立生活的年轻人一样,我也经历了异乡漂泊,身份和语言障碍,毕业等于失业,感情困扰,职场菜鸟,频繁工作变动,无法经济独立且需要父母接济付房租,纠结是回国/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继续奋斗。所以我很没有出息地看前阵子很火的《北京/上海女子图鉴》这种IP网剧我还看哭了。一路走下来才发现,原来所有艰辛都是一种历练,没有人不是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成长的。四年后的我真的很感激在一次次跌倒后又爬起来,继续努力生活努力学习的自己。
LLM学习 - 语言基础 + 美国法概论
2014年8月,我正式踏上太平洋彼岸的新大陆,开始了LLM的学习。选课基本是按着满足NY BAR 和CA BAR所要求的学分选择的,我当时还非常豪气地用我妈给的信用卡报名了$3000多刀的Barbri Bar Review课程。一年的LLM学习其实只能是学个语言和美国法的大概,算是有个通识的基础。这期间我还要花很大的精力来适应国外的生活,以及为将来毕业后找工作筹划。不过学生身份和家里经济支持让我没有多少钱方面的压力,所以学习之余我的生活还算是不错的,吃吃喝喝玩玩,顺带谈个恋爱,反正写完作业GPA在LLM里面不差就行。那时候还能没事美美哒发个朋友圈。美好的LLM生活就在2015年5月毕业典礼后落下帷幕,然后就是大家的集体焦虑: 准备7月的Bar以及在OPT规定的60天期限找到工作(哪怕是unpaid实习)。我当时有实习律所,所以还能比较静心复习2015年7月NY BAR。现在回忆起来,这段复习经验=惨痛教训还是很宝贵的。
NY BAR - 第一次考Bar = 第一次系统学习知识点的70天
NY BAR和CA BAR都是每年两次,七月和二月考试,包括选择题(四选一), Essay和PT。由于年度跨度比较大, 现在两个考试有改革。不过当年两个考试选择题都是MBE,所以选择考点一样,Essay和PT考点也有很多重复的部分,考试方式和答题基本套路是一样的。我今天还查了一下自己以前的Google Calendar, 这次NY Bar我一共复习了70天,每天用6-7小时听Barbri Lecture、查单词和同学谈论,连蒙带猜总算把每科outline扒了一遍。剩下的时间大概是2-3小时完成一套18道或25道选择题,Barbri MBE题每科也就做完1套25道题的worshop和4套18道选择题Practice Set。当时自己真啥也不会,完全学习新知识的感觉,所以这些题都是一科啃完在啃另一科,到第三科的时候前面学的又忘了,根本没有心情和自信做模拟考。Essay在当时LLM学习小组督促的条件下估计挑自己比较喜欢的科目做了1-2套题。我真是实心眼的full writing + 对答案估计也就练习6篇左右essay,就再无其他。PT完全没有练过。可悲的是我把PT workshop和sample answer教的方法自己YY成和LLM Legal Writing课上老师教的一样,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答题思路。结果就是我Fail了61%通过率+ 当年纽约州10年来竞争最小的一次July Bar Exam。看着身边同样来自中国的LLM同学一个个通过了NY Bar, 我痛定思痛,在2015年10月考过了MPRE (法律职业伦理, 全选择题)。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考不过,一是没有基础,很多知识点都是新学的,没有充足的复习时间来消化理解;二是语言不行,听讲座写笔记都写不下来,读题有时候也看不懂单词写的啥意思,更不用说写作了;三是没有策略,不过以当时自己的基础来讲,谈策略也没有卵用; 四是心态不好,不过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让一个语言不行的人心态好起来,除了老老实实查单词然后记住。
2016-2017 CA BAR - Lost
2015年7月NY BAR之后,我不得不开始面对之前自己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如何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虽然当时知道自己想要坚持自己的律师职业理想,而且留在加州生活,我就必须通过CA BAR。在强大的生活,或者说生存压力下,我几乎是无暇顾及理想的。当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每个月为房租发愁,纠结是回国还是留下的时候,我能有多少心思在看书做题上……但自己的潜意识还是不服输,我还是接连报了2016年2月的CA BAR和2017年2月的CA BAR 。
我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当时自己是怎么准备这两次考试的,Google Calendar上面也没有任何可寻的记录,貌似我只是重复了上面NY BAR 复习的过程(相当于没有准备),不断地抄写outline,听lecture,有一搭没一搭地做选择题。我只记得在2016年2月CA BAR考试那三天,心力交瘁的自己强挺着开车往返于DTLA和Pasadena之间蜿蜒的盘山高速和隧道,而2017年2月那次直接弃考了。$1600的考试费($800一次)就这么被自己糟蹋了,果然刷的不是自己的卡就是任性啊。现在回想起来,如果生活压力大,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真的还不如就不要报名,浪费时间和金钱,最后的弃考,也彻底粉碎了自己的自信心。
虽然这两年自己在Bar Exam上面毫无进步,我的生活确实在奋斗中越来越好了。随着语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我从拿$15/小时的工资到步入中产,从OPT到绿卡,不过就用了两年。稳定的生活,经济独立,让我有底气也有精力重新拿起书,准备CA BAR。
2018年2月CA BAR - 5 Months 巩固基础复习
这次自己真的没有借口不好好学习了,尤其是CA BAR已经改革到只考两天,对于非英语母语的考生来说是大大降低了写作的分数权重。我还真是系统地学了5个月,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2月。用的资料还是Barbri。就是自己太久没有认真看书学习了,也低估了考试难度,最后两个月边看剧边学的。我以为通过率为60%-70%,谁知道2018年5月出了结果才发现:我靠通过率只有27%!OMG,早知道我就拿出当年为考司考试在横跨太平洋的飞机上抓紧背题的那股劲学了。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钻研strategy,五个月复习也不够。
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刷outline和各种练习题。2017年10月到11月,所有MBE outline刷完 + 手写大纲 + Barbri所有MBE选择题刷完对答案写notes。2017年12月开始到2018年2月,每周能写3篇左右Full Essay Writing + 对着答案做Redline Review + 复习CA subjects outline, 到最后Essay每科能写4篇左右,加上写了2个Full PT。这期间我又二刷了一遍MEB选择题,模拟了三次MBE half day (3小时)。所以这次考试我MBE是过了分数线的,Essay差一点也过了,PT差的比较多。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练习,系统的复习,让我掌握了知识点,掌握了rules,掌握了写作语言,但是我缺少的是strategy, 包括time management以及如何把写作写到采分点上。当然还有运气 -- 27%的通过率是自从有CA BAR 考试以来的历史最低。。。就这么被我赶上了。所以出结果那天我没忍住哭了。。。
2018年7月 CA BAR - 60天暗无天日复习=考试通过
钱有了,基础有了,语言也没问题,Strategy不行我就报了个$300的PT补习班 +入了一个微信学习群,为了端正学习态度,我同意接受我妈眼线在家里的监督和唠叨,谢绝一切娱乐包括电视剧,而且把自己复习Schedule公布到朋友圈和Ins给大家监督。这60天复习就跟打仗似的,见缝插针,加班加点,上蹿下跳,暗无天日。于是,我还真就Pass了。虽然这次考试通过率只有40.7%,为加州67年以来通过率最低的七月bar exam。
我当时其实特别不开心,工作巨忙,几个亿美元的项目天天谈判谈的脑仁疼,还莫名其妙被卷入董事会老头子们的斗争。因为这个工作忙没时间复习的事情,我还在5月末的时候想弃考过,后来被微信群里一个在纽约做律师很多年的小姐姐劝回来复习了。然后我的复习时间表就是按律师billable hour那种按小时算的。
先说MBE。
5月18日出成绩后我第二天就做了一套MBE3小时模拟考,一是找做题感觉,二是通过做题复习一遍知识点。从5月19日到6月29日,我的MBE是在早起的30分钟,上下班通勤的30分钟地铁上,以及午休1小时中完成的所有Barbri MBE练习题。模式是30分钟做25道或者18道选择题,白天在单位自己挤出时间对答案回归Outline写笔记。同时,这期间我还在地铁上和谈判空挡完成了所有MBE科目outline和mini review的阅读和记忆,进度是1-2天一科。6月30日下午做了一套Half Day MBE模考。7月1日到7月14日,我在上下班30分钟地铁上和午休期间我又把MBE错题刷了一遍, 忘了是几号反正某个周六上午又做了第一套Half Day MBE 模考。
可能2018年2月那次基础打的好,我这次MBE练习的平均正确率差不多达到75%。由于工作太忙,我这通勤地铁和午休时间匆忙做题,反而训练了自己在规定时间完成题目的技能。7月14日以后我再没有碰过MBE。考试期间,由于第一天考Essay耗费大量体力,我吃了晚饭后8点就睡了,啥也没看。现在想想我肯定是吸取了模考经验,知道休息好对考MBE有多重要。不过当时是真累了,学不动了。考试当天心情也不咋地,上、下午好像各有8道题没时间看了都选C,涂完C后看还有几分钟,赶紧挑简短的题目速速重选了,所以最后一共有5道左右瞎蒙的C。
再说PT。
我觉得这次考试过了主要归功于6月末我参加的两天16小时PT集训辅导班。有老师带着做了不下20道题目解析和outline,我终于明白采分点是啥了。比如以前Legal Writing课上讲的paraphase case rule不仅不是考点,还是万万不能做的,一定尽量引用原文rule及其key words, 因为人家阅卷人看的就是这些buzz words。重点在抓到事实,把题目中给的事实Facts全部用上, 正反分析,还有正确的文书格式,tone以及小标题。这些我为啥以前从来都没又关注过,从来没有花16个小时好好研究呢?正确的时间分配对答好PT来说也很重要。由于PT占两个Essay分数,所以PT真的要花100分钟而非90分钟来答。考试第一天下午正确的时间分配应该是,60分钟写简单Essay, 100分钟写PT, 50分钟写难Essay。我当天就是这么分配的。
除了辅导班,我自己还完整地练了2篇90分钟PT full writing +2小时答案分析,分别在6月初和7月初;7月中旬又还花了大概3小时复习了辅导班讲过的题目和笔记;考前一晚花了30分钟读老师发的final review notes, 算是鼓舞了士气。
总之,跟二月那次比,这次PT是赢在strategy对了。同时也应了论语的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N个full PT writing却不知考点云云, 不如好好分析30个题目归纳出采分点和答题技巧,然后再练习两篇熟练技巧。
最后说我最痛恨的Essay。
虽然吧我计划着是每天写一篇Essay, 但实际上我只能一周写3-4篇左右, 所以最后每科也就full writing了三篇 + redline review sentence by sentence. 7月才开始看的CA subjects outline, 所以相应的essay也就是7月初才开始写的。没时间写咋办,最后一周疯狂刷题,从7月15日一直狂刷到7月22日(考试前一天)晚上11点,我把Barbri Essay Book上每一科没有写过的所有题以outline的形式(issue - rule key words - list key facts and key words of analysis)全部刷完。我当时真的一点不想学了,可是家里有人监督学习,加上微信群里大家互相督粗一起刷,于是就莫名其妙带着一口恶气刷完了。这样所有的知识点和架构我又以习题的方式重新梳理了一遍。
Essay答题策略的转变,我觉得也是让我通过本次考试的关键。考试当天5篇Essay我上、下午各有一篇没有时间写了,几乎是把outline以句子的形式写成答案了。基本是issue全部列出,rule用一句简单句解决 = elements造句,然后非常简单粗暴的正反分析key facts,各2-3句话。反正形式上是每个issue都列出来,都唠叨几句,rule element正确, 分析思路正确,能踩几分踩几分。我以前可不是这么干的。曾经我也很傻很天真地大段地逐一分析issue, 到后面就是几个issue连写rule的时间都没有,但采分点却不是这么分配的。之所以改变了策略是吸取了通过CA BAR 的前辈们和自己以往的考试经验以及PT辅导班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
结语
2018年11月16日查成绩当天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过,甚至在当天下午已经开始练习找tutor了,毕竟自己没答完题啊。直到今天我认真地回想整个考试过程,我才发现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从一点点知识积累,语言学习,适应生活,到后来的系统学习,再到整合资源转变策略,我看到了自己这四年的成长。这些准备BAR的峥嵘岁月,包含了我在20几岁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历程。我感激自己用勤奋最后通过了CA Bar Exam, 更感激在没有通过的日子里,在跌跌撞撞中没有放弃努力生活的自己。
2019年将会是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