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写作打卡结营总结
参加14天写作打卡群,要求日更800字,最明显的一个感觉是我每天脑袋疼。
以前每天做面包,耗时长,揉面费力,身体忙碌,但哪怕面包晚上12:00点出炉,整个人也是既轻松又开心。
而这次的日更,即使是认真写篇流水账,我也感到有点儿吃力。除了因为白天要上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工作上面之外,还有其它的几个原因:写作基础不扎实,个人知识面薄弱,思想不成熟,思维不够深度,输入极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费尽心思输出,难免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在打卡营期间,我还没有开始投稿,更没像其他伙伴写出几篇中稿的文章,赚到稿费。但至少,我可以确定,我是真的热爱读书和写作。
自从怀有写作的目标后,生活中和工作中每时每刻都是带着脑子用心观察、交流、思考。遇到一件事,让人更快能做出判断和决策,这是一件令人精神快乐的事情。
购物也好,用餐也好,与人聊天也好,看书也好,看电视也好,看别人的文章也好,看别人的社交动态也好,看新闻也好,工作会议发言也好……看待每一个问题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头脑更加地理智和清晰,事后不忘美滋滋地加以思考和总结。
这两周,下班后的生活完全变了。跑步少了,看书少了,面包没做了,晚饭也没做了。其中,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看书少了。不过,我也有在补救,中午吃午饭时间看书,日更完后睡前看书,上班浏览信息的时候收集金句,突发奇想自创金句。这种感觉,还挺充实的。
再也没有一天到晚嘴里一直碎碎念吃喝拉撒的生活琐事,不会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想同一个问题:今天吃什么。家务由男人来干,口渴了男人送水上手。而我,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寻找自我和思考人生,虽然感悟不够深,文章不够成型,但已健步行走在路上。
另外,最大的一个收获是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思想浅薄和思维狭隘。
以前没打算写作的时候,看书和看电影都是玩儿,没有带着思考问题和逻辑论证的目的。只要抓到一个共鸣点,取悦自己是很简单和享受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没想到要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思路并写成一篇文章,还隐隐约约为自己的小脑袋里萌生出的想法而感到骄傲。现在意识到,那只是比较分散细碎的灵感,如果没有继续挖下去,它极有可能是站不住脚、瞧不起推敲、主观性较强、说服力不够、考虑不全面、肤浅、片面的观点。
而且,以前看书杂乱无章,想看哪个主题就看哪个主题,没有针对性和研究性,这样问题思维和思想境界难以提高。现在会注意有针对性的阅读、收集主题和素材,制造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以发展思维,促进写作输出。
写作是一项知识输入和输出的高级技能,这个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同时,写作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路子是坚持找方法和坚持寻求进步。
我发现,那些至少坚持了2年的写作人现在都小有成就了。看他们早期的文章也一般般,但现在的他们完全不一样了,字里行间体现着个人的智慧,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敏捷,脱胎换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有了前辈们照亮前方的道路,感受前辈们的光和热,我一定能行。
同行路上,有了陈舟编辑大大的给力引领,有了小伙伴们的捷报频传,我一定能行。
我自知,我是一个没多大写作天赋的人。
我始终相信,稳打稳扎,坚持学习就是胜利。写作,先作为爱好坚持下去,而后发展事业。
打算从写书评开始写起,然后以写都市题材的虚构类小说为短期目标,从短篇写到中篇,再到长篇。观点文、散文、议论文等非虚构类的文章也写写。
不断摸索写作之路,坚定地前行。慢慢爬行也行,我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