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亿万富翁不愿与赤贫人群为邻,他们作出了这样反应
最近一条新闻莫名其妙的戳中了我的笑点。 我的笑点和嗨点都长的有点歪,一定要把这条新闻的背景都扒一扒,和同道中人分享。
纽约市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但不是美国的首都),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彰显了资本主义的繁荣,还容纳了全国最多的无家可归人员(homeless)。
据估计,在纽约街头露宿的流浪汉数量大概在6万人上下。

纽约日益上涨的房价和停滞不前的工资水平,给纽约普通市民的生活安全感越来越低,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居无定所。
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上任后,决定要在此问题上力挽狂澜,逐步解决遗留很久的无家可归人员的居住问题。
白思豪上任后,开始推行一个长达五年的“安居工程”。
五年内,通过新建或者旧房改造工程,市政府将在纽约市成立90个无家可归人员的庇护所。
可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个举动引发市民极大的不满。
很少有人愿意和流浪汉做邻居。
抗议这些举措,是人之常情。
一般人提出的反对借口就是:这些人是瘾君子,这些人是犯罪分子,这些人在街头做毒品交易,这些人在我们社区出入会带来治安隐患,这些人给成长中的孩子有不良影响……
市政府一边忙着和市民扯皮,忙着政务公开,忙着保持程序公正,一边推行“安居工程”的旧房改造和运营。
当政府将“安居工程”推到了曼哈顿中城,也将此事推向喜感巅峰。
纽约市政府打算把卡耐基音乐厅对面的一个老旧废弃酒店,Park Savoy Hotel,改造成庇护所。

曼哈顿中城,是中央公园和卡耐基音乐厅的所在地。
其地产价值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

这个区域,被当地人称为Billionaires Row(亿万富豪街)。这条街上的居民,都是超级巨富。
离Park Savoy Hotel步行距离两分钟的地方,就有一栋天价豪宅One57,里面一套一百平米的小公寓,估价三千六百万美元!
在2015年,这栋楼中有一套公寓以1亿美元的价格售出,创出纽约市地产史的最贵房产交易记录。

总之,读者朋友们,就把它当作美国的汤臣一品好了。
住这种豪宅的人无论个人财富,社会地位,社会资本,都不是常人所及的。
无家可归人员和他们做邻居,那就活生生的把上流社会拖入了下流社会,把高尚社区变成卑鄙社区。
他们怎么甘心和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无家可归人员为邻?
普通市民抗议市政府,无非就去游个行啊,去市政公开的听证会提出反对意见之类的。
对于超级富豪来说,上街游行这种瞎蹦跶的手段是很难表现出人家的智商和教养的。
他们也先去政府听证会沟通庇护所的选址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富豪1:你们干嘛选这呢?我们这是纽约的一大观光景区,让观光客看见咱纽约市净是流浪汉,影响纽约市的伟光正印象!
(注:我去纽约的时候,被纽约街头又脏又臭的景象惊呆了。垃圾堆在街边,臭水四溢,真和流浪汉没多大关系。)
政府心想:纽约的脏乱臭举世闻名,市政府都认命了。你们没必要硬着头皮给纽约脸上贴金。
富豪2:这个地段生活成本超级高。一杯咖啡都要6美元。万一他们喝不起咖啡就动手抢怎么办呢?
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高物价地区,考虑过他们的生活成本吗?这种政策短视,容易逼着人犯罪!政府这样安置流浪汉,太不负责任了,太不负责任了……
(价格参照系:麦当劳一大杯咖啡售价1.49美元。美国很多无家可归人员是刚从监狱里释放或者假释的罪犯,也是重复犯罪的高发人群。出狱后家人也不待见他们,所以只能睡街上。)
政府:这个庇护所的居民全都是有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你们不用担心他们游手好闲的犯罪。
富豪3:政务不公开。安排庇护所的过程中有征求民众意见吗?有让群众参政议政吗?政府背着老百姓安排这么大一局棋,你当民主制度是摆设吗?
市长白思豪:我竞选的时候就说了,上任后要在全市建90个庇护所。还要怎么公开?我是不是你们民选的市长?
政府心想:你们这点小心眼儿我还不知道吗?你们就是担心房价下跌,担心邻居配不上你们的身价。全市都在建庇护所,你们有钱怎么滴?有钱了不起?有钱就要搞特殊吗?
超级富豪的这种无力申诉,都被政府一一驳回去了。
今年二月份,纽约市长白思豪大笔一挥,批款八千万美元,用于这栋老酒店的旧房改造工程,要把它改成无家可归人员的庇护所。
(八千万啊,八千万啊,我的心突然好疼。)
接着,超级富豪开始憋大招:
他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还开个了网站,还聘用了律师和相关专家,一定要阻止这件事情!
他们雇了一位从纽约市消防局退休的消防专家做调研,其结论是:
这栋房子只有一条通道,又窄又是风口,如果房子从底层着火的话,里面的人都逃不出来。
于是超级富豪就去法院把纽约市政府告了!
(看见三权分立没有?去法院起诉政府。在三权不太分的地方,很多人会觉得,法院归政府管吧?)
富豪另辟蹊径,找了个冠冕堂皇的起诉理由:
政府良心大大的坏,敢把这种老危房给无家可归的人住。 流浪汉怎么了?流浪汉也有基本人权!流浪汉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关心的焦点! 就算是建庇护所,也要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吧? 你们这是看人家无权无名,为了自己出政绩,打算草菅人命啊! 作为纽约市的普通市民,我们有维护城市安全的义务,不能让政府把危房给人住,即使流浪汉也不能住危房!
(先让我笑一会去~)
法官一听,有道理诶,有安全隐患的地方确实不能让人住,无论是谁都不该住。
就在本周三,2018年12月26日,法官签了一个temperary injunction order(临时禁令),让政府对这栋楼的改造工程暂停,重审安全问题。
政府目前为止对此事的回应是:我们的工程都是依照现行的建筑和消防标准来的。
因为政府还要向法院提交证据申请复议,所以这段时间信息不对外公开。
这件事情还在进行中,所以不知后事如何,我看热闹看的很开心。
千金买屋,万金买邻。
人在社交生活中愿意高攀不愿意低就,乃人之常情。
阶层分化,分化的第一步就是住房。
不同阶层人的住房,无论面积,内部设施,还是房产地段,都会大不相同。
人分化出不同阶层后,不同阶层的人如何在同一空间相处,能否和谐相处,就成了一门学问。
今年年初,北京五环外天璞家园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开发商用一道墙隔开了天璞家园单价八万的商品房和单价两万的自住房。
多方面沟通无果后,自住房业主推到了小区隔离墙。
第二天,商品房业主又把墙重新立了起来。
一墙之隔的邻居从此势如水火。
(我一直好奇这件事情的进展,但是没看到相关的后续报道,如果有读者知道,麻烦告诉我)
天璞家园的商品房业主和自住房业主,“身价”差别六百万。
纽约这件事情中,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和街头露宿的流浪汉的“身价”差别的计量单位应该是“千万美元”。
美国人也会势力,美国富豪也会瞧不起底层人民。但是,他们采取了什么方法来达到目的?
我觉得这件事的好看之处,还是过程。
亿万富豪组织专项委员会,雇佣专家证人,寻找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程序漏洞,同时开启网站和视频管道来对外宣传。
富豪的一系列举措都指向一个目标: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有失程序公正。
纽约市政府面对这些抗议声音也冷静应变。
市长竞选的时候就已经告知90个庇护所计划,这叫信息公开透明。
“安居工程”不仅给流浪汉提供临时住所,还提供一系列就业指导,让他们找到自救的机会,这叫科学扶贫。
政府不是看你们华尔街之狼不顺眼,也没有欺负皇后区的蓝领工人。全市都在推行“安居工程”。全市居民一视同仁,这叫政策公平。
一个透明,公平,科学的制定推广过程,才能叫做程序公正。
政府在落实公共政策,一直都保持程序公正。让你找不出茬来。
至少目前为止,事件双方都很讲道理,没人动用暴力。
这些人为什么反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都不敢说出来。
说出来就显得自己是个只关心钱,不关心弱势群体的冷血动物。
所以双方怎么辩论,都得戴个遮羞布:经济利益先盖住,让同情心和同理心升上来。
这些富豪能想出这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我也是大写的佩服!
不知道纽约市政府会怎么来应诉。
现阶段,政府部门正在向法院提交全套改造方案,让第三方建筑和消防专家来审核,查看改造后的住宅是否符合消防标准。
如果纽约市政府能成功推进这个庇护所,今后的其他庇护所就不会再有太大社会阻力。
反之,如果市政府在此战败下阵来,那搞不好其他地段的居民会有更激烈的反应:你们是不是看这些人有钱有势而妥协的?
另外对于无家可归人员,因为我研究生期间有个同学做过相关的研究课题,我听她的报告也了解了一些,所以在这里我多说两句:
尤其在大城市的市中心,经常看到露宿街头的人。
如果说一个人因为懒,而去政府领福利,我觉得很可能。
但是因为懒,懒到宁愿在街上风餐露宿,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一个人如果能在苦寒之地纽约露宿街头,说明他很能吃苦耐劳。
Homeless shelter因为提供大规模临时住所,所以会对受众细分。
在女性庇护所(Women's Shelter)住宿的人,多数为家暴受害者。女性庇护所提供暂时住所,提供工作信息,提供法律援助,有些地方还提供托儿服务。
还有一家几口老少homeless的,通常都是遭了什么天灾。
很多单身Homeless青年是同性恋,向父母出柜后被父母赶出家门。
成年男性则常常是离婚、失业撞到一起。当然,也有大量犯罪假释或者刚刑满释放的人。
假释需要交抵押金,而且身上背了犯罪记录就更难找工作,几乎进入一个贫困的死循环。
怎么解决这类贫困,非常考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
美国超过90%的贫困人口都会在2年内脱贫。
庇护所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遭遇天灾人祸后的缓冲区。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1.https://ny.curbed.com/2018/9/26/17901364/new-york-homeless-shelters-turning-the-tide-de-blasio
2.地产数据来自zillow.com
3.富豪抗议的网站是https://www.w58coalition.com
4.富豪还有一个YouTube Channel:West 58th Coalition,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他们怎么做argument。
5.New York Post, CBS NY News 都对这事做了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