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12月30日 阴天 天气很冷,一身正气起得床
看《奇葩说》认识薛兆丰,记得第一眼就是带过,不过马东认真得介绍了,给的评价是:这个时代该有的知识分子。随着《奇葩说》一集一集看下来,越来越喜欢薛兆丰这位经济学教授,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用他的经济学知识介绍婚姻关系当中男女双方各自的“地位”。然后也看着一点一点越来越皮,学会去避开马东老师挖的坑,越来越“上道”,第五季《奇葩说》能让我坚持看到最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薛教授。喜欢他层层深入,一针见血的分析,就觉得他很恐怖,但是又好喜欢啊,第一次喜欢一位这么直的直男。书也是因为一期节目的硬广的才知晓的,然后就放在购物车里,躺在里面躺了好久,终于在11月份下单了,拿到看了第一讲就很受益,觉得理解这个市场的经济有了新的眼光,里面讲人情,小圈子用人情,大圈子靠市场,发给给朋友,朋友说: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也立刻决定下单了。已经看完三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稀缺,成本,需求。每一小节后面还会有一道思考题,很喜欢每节课后的额思考题,可以让我根据该节的知识点分析这道思考题,不过有些题目的答案还是一下子答不出来。自己大学唯一过的经济学的书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是讲应人应该具备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而不能一直墨守成规。这本算是最接近经济学的书了,后面看得最多的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小说。这一次因为薛教授的书,难得对经济学类的书感兴趣,兴趣又扩展了一部分。
说起看书,回头想想自己看过的书也是有那么几本的,比起作家啥的肯定不值得一比。今年看书最频繁也是这一两个月以来,还是手机玩得多,喜欢看剧。看书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算是自己精神可以逃到的地方吧。小说看得最多,偶尔会找些高中时期很喜欢看得网文小说,曾经也一度一直读东野圭吾,不过好像看完《白夜行》之后,觉得看得最爽一本之后,后面也接连看了几本,然后有天在新华书店看《时生》,看着看着突然就看不进去了,然后后面就很就没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了。
以前看书是因为别人推荐,现在看自己喜欢的书,我也是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喜欢的书。其实真正开始看书的算是高中时期,那时候纯粹是为了写一篇好的作文,现在想想,那时候看得书都是很鸡汤,导致我三年时期都是浸泡在毒鸡汤里,真是毒鸡汤泡过的脑袋很自我很自私。现在想想,好在大学里有图书馆,可以让我接触更多的书,冲刷一下被毒鸡汤侵染的脑袋呀。
总之,还是很多感谢吧。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酸甜苦辣,但是也拥有了一个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