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流水账,记2018秋天的一次旅行
两个月前写完的游记,大部分是在银川回北京的飞机上完成的。一直觉得写得不好没发,但我现在准备写2018的回顾日记了,好赖都发了吧。算是对这趟旅途的一个纪念。(图?待我有心情的时候再插入吧)
2018元旦在零下很多度的延吉,我许愿天下太平,并例行附带了每年都会许的上草原的梦想。8个月过后,这个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今年秋天我终于遇见了草原,不止一次。
8月6日晚上,领导在微信上火速同意了我的辞职申请,第二天HR光速帮我办完了离职手续。突如其来的1个月假期让我感到意外,当然惊喜之中也夹杂着一丝火气。离职以后的我,很快跟丧友定下了8月底去蒙古的行程。
终于我可以去蒙古高原上的草原了。
朋友总开玩笑说,我上辈子一定是“草原儿女”。我说也可能上辈子我是草原上的一匹马。大概四年前,我在好声音上听过一首《鸿雁》后,便对马头琴的音色念念不忘。由于太喜欢,我甚至在淘宝上买了一把劣质马头琴。从那以后的每一年新年,我都有一个去草原的梦想。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这似乎是个不太现实的想法。因为生活总被各种琐事占据着。
8月的蒙古渐渐转凉,蒙古的绿野也开始露出枯黄色。不过对我来说,遇见这时候的蒙古刚刚好。
草原,总给人些浪漫想象
对于草原其实我也不算陌生,大概12年前,妈妈带我去了她长大的地方,若尔盖。那里是川北高原上的草原,从成都出发沿213国道一路往北,盘过深山,穿过隧道,过了松潘的丛山就是若尔盖一望无际的草原。沿途风景的多变让我至今都记得踏上草原时的辽阔。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草原这样的景观。
景看多了总是会厌倦的,但建立在景观上的生活总是迷人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我对那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相较于农耕传统深厚的中国,蒙古是个建在游牧之上的国家。乌兰巴托之外的草原上,还生活着大量的牧民。秋天,刚好赶上他们转场的季节。这趟旅途中,我们时常看到草原上正在拆帐篷的牧民,公路上载满羊的货车。
老实说,这趟旅途上我除了带上对草原的浪漫想象之外,其他准备做得并不多。飞机降落在二连浩特那天晚上,出租从机场开去宾馆路上,我望着窗外黑茫茫的一片,远处什么遮挡都没有,月亮低挂在晴朗的夜空之下,像就快从西边坠下去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草原已经到了。
骑着马儿奔起来的那一刻我终于不怕马了
蒙古的旅行从二连开始。到二连的第二天,我们去火车站买了火车票,在当地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换了蒙图,办了一张蒙古电话卡,满心期待地上了开往乌兰巴托的德国造绿皮火车。从二连浩特出境其实只需要十几分钟。蒙古境内的扎门乌德距离二连只有几公里。国门之外的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为了在这个陌生的国家找到些熟悉感,火车停在扎门乌德走出境手续那天晚上,我们在火车站对面找了家“中餐馆”。但除了招牌上写着Chinese之外,店里没有任何元素与中国有关。我猜,这家店骗过了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游客。
乌兰巴托,蒙古的首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挤进了这座城市。它看起来不整洁,也不算大。如果要用一个国内的城市做类比,它可能类似于像成都那样规模的二线城市。和所有城市一样,这里有着明显的贫富差距,穿梭在城市中忙碌工作的上班族。唯一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这座城市没有星巴克。遍布在乌兰巴托大街边的快消咖啡品牌是一家来自韩国的公司,Tom N Tom's Coffee。除此之外,这座城市没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反倒是Undral和他的小老弟Jason成了我对这里最深的回忆。
Undral是我们在蒙古第一站的房东。17美元一晚的青旅床位对没钱的我们来说相当友好。Booking上说,“如果你对蒙古的行程毫无头绪,就选这家啄木鸟。”这是吸引我们在这里订了两晚上。
Undral是个来蒙古待了十多年的德国人,有时候他的热情让我感觉他像个美国人。到蒙古的第一晚,Undral就说服我们成为他短途游项目的第一波客人——去乌兰巴托郊外的乡村骑马。“很多游客来了被导游带着坐车到很远的地方,拍两张照片又上车接着赶路,很无聊还很累。我这个地方风景特别好,你们可以骑马,如果想体验蒙古包,还可以在那边住。从那里回乌兰巴托也很快。”我不记得类似的话他那天说了多少次,总之再灌了我们一杯四十多度的伏特加和自制马奶酒之后,说服我们定下了第二天去骑马的行程。
这个意外的行程让我爱上了骑马。
领我们骑马的向导Jason,第二天一早就到了Undral的青旅。21岁的Jason,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浅棕色的瞳孔惹人注意。我们吃早餐时,他故作成熟地介绍着骑马项目的各种事项。这位Undral的小老弟,两年前被美国的养母介绍到这里工作。最近Undral大叔在开发这个新项目,Jason负责帮他联系提供马匹和住宿的牧民,兼做行程中的翻译和向导。大部分时候,他喜欢装一点深沉,但相处时间稍微久一点,那种属于20岁出头的天真就暴露无遗。
去郊区的路上,Undral喜欢拿Jason开玩笑,大部分时候Jason会害羞地说“别拿我爱玩笑啊大哥。”这总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朋友说这俩看起来像在演脱口秀。
Undral体型很大只,但却是个逗趣又细心的老板。他总不顾Jason的警告,借牧民家的厕所用,不分轻重地挑逗牧民的马,也时刻会留意着帮客人录视频,拍照片。下午在牧民家,他把背包里所有装备都拿出来给我们煮了一锅美味的意面汤,走的时候那些锅具都留给了牧民。“要随时让客人觉得开心Jason”他时不时给不太会照顾人的Jason提醒,教他怎么经营这门生意。
那天在乌兰巴托郊区牧场上度过的时光,是我留在那座城市最值得回味的时刻。虽然我骑了一匹性子比较野的公马,中间还一度失控地在公路上奔了起来,那种惊吓和激动让我喜欢上了骑马。
因为不会骑马,大部分时候我们的马是被马主人牵着在草场上遛。给我牵马的小男孩13岁,个子不高,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他没上学,说长大后想以赛马为生。爸爸赛马得的奖章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大概是村里少有见着外人,我们一上马,周边的小朋友都骑着马从围栏里出来了。他们老想让我们的马也跟着跑起来,但我和朋友是两个胆小的客人。大部分时候,我们让牵马的小朋友带着我们慢走在那片草地上。男孩时不时会回过头跟我比划着问,要不要跑一跑。被惊吓过一次的我,动用着整个上半身都在拒绝。好在大部分时候,他压抑了自己的天性。
草原上的牧民没什么时间概念,骑马回程时,一个小朋友问朋友时间,朋友把手表亮出来给他看时,他却不会看。这个细节朋友在我们走路去公交车站时讨论好一会儿。蒙古人的时间观念不强。这跟他们的游牧的生活有关。在工业没有进入这个国家之前,他们的时间感来自游牧式的生活。
牧民以自己养的动物为生,从牛羊马身上获取生产、生活资料。这些动物有很好的移动能力,能随着环境变化被赶到不同的地方放养。不同于农耕民族,随四季变化在固定的土地上轮回耕种。游牧民族总在迁徙,逐草的动物受四季草场的变化被赶往不同的地方放养,蒙古包也跟着这些动物在广袤的草原上移动。《游牧者的抉择》里说,这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游牧者对于土地更讲究使用权而不是占有权。在蒙古,每个向导都跟我们说,草原上的蒙古包可以随意进,无论里面有没有人。这大概那种没有财产占有欲的一种体现吧。
蒙古的经典线路——Orkhon Valley
在蒙古的第三天,我们离开了乌兰巴托,朋友联系的向导Sude那天一早在青旅接上我们,一路向西开向了哈拉和林。哈拉和林,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前,它是元代的首都。很多来蒙古的中国人都会在哈拉和林看一看。车开了5个多小时,我们下午才到Sude在哈拉和林郊区的家庭旅馆里住下。那天晚饭后,Sude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标出了未来几天我们的行程安排。那条线路基本围绕Orkhon河谷展开,出行前我曾在攻略里看过有人提到这是当地一条经典旅行线路。于是我们欣然接受了她的安排。
8月的蒙古已经进入秋天。一路上的天气阴晴不定,哈拉和林那天晚上下了很大一场雨。这让原本干燥的草原第二天多了些湿度。
之后的四天,我们开始了Undral口中“无聊又累”的公路旅行。第四天中午,吃过午饭,Sude联系了他的哥哥(也许是哥哥)Tulgaa接上我们开始了当地经典的Orkhon峡谷之旅。从哈拉和林一路向西,去杭爱山国家公园骑马、看瀑布,到Tuvshruulekh跑温泉,在Ugii看湖泊。老实说,这些景观我也不陌生,反倒是一路开向目的地的过程让人着迷。
离开了哈拉和林就没有了公路。大部分时候Tulgaa是沿着地上的车辙印往前开。我们坐在他的那辆改装日本汽车上一路左摇右晃,翻山越岭。一路上没有陡峭的山峰,绵延的山峦上没有路,路都是车开出来的。我们顺着车辙在山脊上行驶,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坡。这一路过来是蒙古相对湿润的区域了,虽然也干燥,但没有干燥到恶劣的程度。
我们走过最险的一段路是去Tuvshruulekh路上,车开到山坡上雨就下大了,下坡的路陡且滑,那大概是我最担心会翻车的一段路。好在我们安全的度过了。每当我们开过一个难关时,Tulgaa大叔就会竖起大拇指跟我们夸赞他的“good Japan car”。
开上这些野路的大部分都是经蒙古人改装过后的进口二手车。颠在路上行进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像颠在马背上一样,只不过坐着舒服些。这些改装车大概就是蒙古人的现代马。他们与生俱来有一种驾驭草原的能力。
在草原上度过的5天,安静且无聊。住在蒙古包里的四晚大部分时候没有wifi,手机信号自动跳转成E。网速不足以支撑看视频,晚上除了添柴保暖这项重要工作之外,大部分是无所事事的。自从手机不离手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感受过没有手机的日子了。
但我把自己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下时,偶尔会抓住一种自我的感觉。那是一种听起来有些玄且美好的感受。
第五天在杭爱山国家公园,上午骑完马,等Tulgaa来接我们的那一大段空白时间里,我出了蒙古包,走去了草原深处的小溪边。水流很急,水声很大,头顶上飞过几只鹰,天上的云一直变,太阳时晴时阴。站在溪边放空的那几分钟时间感是不一样的。它不再是钟表上一秒一秒往前跳的时间,而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四周在流动,我也跟着动。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都希望身边能有一把马头琴,可惜我住过的人家里都没有Hulin Turr。当我想念马头琴的时候,我大概知道了为什么这片草原上为什么有了这样的乐器,和这样的音乐。也许那是一种想随着自然流动的冲动,也可能是那种广袤压下来的孤独感让人想要诉说那种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情绪。
总之,那是一种只有广袤草原上才能长出来的乐器。草原是它的故乡。
对于我这个匆匆在草原上逗留了几日的过客来说,这一切都满足了我对草原的浪漫期待。当然现实生活也同样让我想念都市生活。3天的蒙古包生活打破可以打破所有幻想,水源紧张洗澡不便,蒙古包火炉内燃烧的木头产生的一氧化碳,苍蝇满天飞的旱厕……就像旅途终究会结束一样,我最终还是会想念城市,想念现代设施带来的便利和干净生活。
最后两天我们回到了乌兰巴托。丧友很明智的在Airbnb上订了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新奇过后,我们还是迫不及待回到了都市生活里。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一切。回到乌兰巴托,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对草原更多是种浪漫想象而不是对那种生活方式的憧憬。现实总是比想象残酷。
只是,那种移动式的生活总让人联想到自由,无论背后意味着怎样的代价。
游记的常规配置——去蒙古旅行的小提示
出行前我做的最多的功课大概就是怎么去和怎么回。至于在蒙古要怎么玩,我其实也没有做太多功课,到了蒙古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在跟着感觉走。
国内的旅游网站其实很万能了,想知道去蒙古要怎么玩,注意什么信息,去马蜂窝和穷游网看看基本就差不多了。在那些游记里面,你能找到蒙古本地向导的联系方式。蒙古的这趟旅途,我基本靠这两篇游记完成了对蒙古旅途的想象。《【蒙古利亚】戈壁、草原、乌兰巴托,7日出征成吉思汗部落》http://www.mafengwo.cn/i/6184937.html《蒙古利亚:帝国余晖下的草原清晨》http://www.mafengwo.cn/i/6184937.html
但还有些信息是游记里漏掉的,当然也可能因为我太粗心了。
1、签证
出行前看很多游记里说自己办签证会更省钱,只是自己办需要蒙古那边的邀请函。
不过目前自己办签证已经不需要邀请函了。在北京,带上护照、3张白底护照照片和往返中国和蒙古之间的车票或行程单就可以直接去大使馆办了。出签时间3到5个工作日,普通旅游签300多块。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多掏了几百块钱找了中介,因为为了省钱我们选择从二连浩特去乌兰巴托,于是无法提供去往乌兰巴托的车票凭证。)
2、从二连浩特去乌兰巴托的确便宜,不过涨了快一百了。
出行前看到很多人都说从二连出境最便宜,于是我们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从北京飞去了二连浩特,第二天从这座边境城市出境。
路费是省了,但省下的钱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花在二连浩特。这座城市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显然是带着一种宰客般的友好。从二连的赛乌苏机场打车到市区只有20多公里,但从机场出来打车费一口价。一般是60-80。
在二连浩特可以直接买去乌拉巴托的火车票。在车站可以直接买两程的,二连到扎门乌德,扎门乌德到乌兰巴托。共计300多块。比之前游记里看到的价格稍微高个一百左右。
3、开往乌兰巴托的火车五点半发车,但最好提前一小时去排队过关。
火车发车后,十来分钟就出境到扎门乌德了。这个时候可以下车去逛逛,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从扎门乌德发车去乌兰巴托的时间是晚上9点半。车票上会写,不过我们都不懂蒙古语,所以当时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在扎门乌德吃饭,怕错过时间了(主要是我忐忑。)
4、在乌拉巴托火车站注意小偷,注意小偷,注意小偷!!
重要事情多说几遍。刚下火车,我朋友的iPhoneX就被偷了。索性最后在蒙古警察的帮助下找回来了。朋友们,这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我们刚好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来蒙古工作的中国人。他的蒙古翻译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因为她的暧昧对象就在附近的派出所上班,所以一切进展的很顺利。手机被偷三小时后就被找到了。但这样的好运气不常有,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办一堆手续,然后走一周的流程,这还不一定能找到手机。
在蒙古第一天就掉手机,并最后神奇的找回来这其实是个好故事。有功夫再说吧。(这句话写自2018年12月29日。我急迫的要写盘点日记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