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七)——《〈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
今日偷懒,没有好好学习。翻《〈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序言部分恰好提到前几日读的论文,对伊藤研究观点理解大体是没有偏差的,开心。
中译本序
“如果究其内涵,则会发现它实在是了解先秦时代民众生活方面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我这本小册子就是把《山海经》专门作为民俗学资料来论述的。……其内涵绝非一元论所能把握。”
日文版序言
“可以确定的是,《山海经》所描绘的世界的基础部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先秦时代的民俗社会。……如何能够具有这种全国性眼光和体系化的体例?这里面,一定有超越民众生活的高层次的思想在起统领作用。……《山海经》反映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意识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 文明社会的外围世界
1 需与《〈山海经〉的民俗社会背景》对读。
2 “要探讨古代中国的“外部世界”,《山海经》是唯一不可缺少的古文献。”3
“我推想,不拘怎样,《山海经》最迟也是在先秦以前形成的。”3
“《山海经》绝不是一部子虚乌有的捏造。”5
3 外部世界:
熟悉的内部世界的外围,蛮荒恐怖陌生,负的空间;
《山经》描述中原世界,包括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外部空间;
本书讨论对象就是《山经》的“外部世界”,《海经》是辅助资料。(思考: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海经》内容成书的复杂,没有一致性,与《山经》也不一致)
4 思考:为什么要认定一个外部世界?因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发生着关系,人们的生活受到外部世界的威胁,同时又开拓外部世界;将外部世界的范围界定在《山经》,和内部世界关系不大的《海经》只能作为辅助资料,原因也在于此。归根到底是为了“民俗学资料”这一目的服务的。
是不是认为,伊藤并没有认定《山海经》是一本民俗记录性质的书?正如在《〈山海経〉研究上の一課題》中所言,他的研究是针对《山海经》内部独立篇章的,而非书的整体。反对一元论的理解。
再读《〈山海经〉的民俗社会背景》:
“这两个异质的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与妖怪、鬼神不是毫无关系的。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人的妖怪、鬼神观上。即,妖怪、鬼神是以什么形态出现在人类社会中的,它们又是怎样胡作非为的。”485
“包围着村寨的‘外部世界’栖息着伤害人畜的凶猛野兽及各种各样的怪力乱神。当时村落社会的人们对那些妖魔鬼怪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488
“假如广泛收集、编录了各地山川的妖怪、鬼神的资料,那么或许会产生《山海经》的山经之类的书。”491——从这个角度来讲,批评《山海经》满口荒诞之言,是站在今人的科学立场上而忽略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环境的作法。对于时人来说,识别妖怪、鬼神,是有实用价值的。
“《山海经》山经讲述了怪力乱神,记载了其居住地、形状、属性、名称等。或许是为了有效地行使驱除它们的咒术,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大呼其名的咒术。”493
需要读《山川诸神》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