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读书嵌入生活,生命于阅读中寻到宁静、智慧、激荡......
在2018年最后一天里,下了我今年在亚马逊上最后一笔购书订单,于是乎,在年底促销活动中再一次“沦陷”。之前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再买书了,小小的出租房里实在是空间有限,干瘪的钱包中现金也着实有限,可对纸质书的情节如此浓厚,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浏览其网页,“眼不见为净”,然而眼看着就要做到了(上一次购书是在11月底),却又一次抵不住满减活动中几本钟意书籍的诱惑,乖乖地刷了支付宝。看着页面跳转至订单支付成功的页面时,心中百感交集,混杂着欢喜(购得好书的愉悦)、后悔(再一次破费以及给拥挤的小屋增添负担)、兴奋(即将迎接新成员们的到来)。其实这就构成了我2018年的阅读史和读书的心路历程,因为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淘宝中,淘出了我的心头好,淘出了接下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也掏出了书中的智慧。
一直有阅读的习惯,无论去到哪儿,身边没有一本书的陪伴就感觉空了一块儿似的,这个”空“是心灵的空,会一直痒痒,是低头看手机无法弥补的空缺。而总结起今年的阅读时又让我兴奋了一把,因为这不仅是我阅读数量最高的一年,也是质量最高的一年。其实读书的数量是其次的,书本自身的含金量才至为重要——无论是输出的知识也好,从中带出的美学也好,文学艺术价值也好,抑或是单纯的愉悦放松阅读体验也好,才是其影响我们生活,给生命带来质感的“催化剂”。
在浩瀚如星空的书海中选出适合自己的、能带来惊喜的书籍的确是一个经验活,这不仅是通过多年阅读经验的积累,逐渐找出了对自己胃口的书籍类别和方向,当然还有名家推荐、豆瓣上豆友的评分都助力不少。从中也发现了分享的乐趣和必要。于是我在2018年的阅读中,特别注重写下每一本读过的好书的读后感并在豆瓣中分享出来,虽然不够专业但也希望能给每一位爱书之人在选择一本书时带来那怕一星半点的帮助和指引。因为我就曾在诸多豆友的书评中获益良多,并选出不少好书的,为什么不让自己这位受益者同时也转换成提供信息者呢?所以今年在豆瓣的年度报告中就得了个“冒泡评论员”的称号,写了35篇书评,哈哈,看着这个小小称号,心中竟是如此开心不已,也有了动力继续下去。
今年读了69本书,其中特别喜爱的有20本,它们给我的生命增色、启发、引来思考和快乐。这让我想起今年读的《为生命而阅读》这本书来,的的确确如书名那样,阅读本身就给我的生命注入另一个生命,使其更有活力和张力。这本书我就是单纯地被这一书名所深深打动决定购买的。在阅读此书中,受到作者的影响,圈出几本作者的推荐书单并入到了自己的心愿书单中,期盼着这些书也融入到我的生命中。迅速购入作者推荐的《箭术与禅心》,看了一遍后也被其深深吸引,一本薄薄的小书竟然蕴含了如此博大的智慧,绝对是一本一生中值得反复阅读的小书!
今年阅读书单推荐(有我的详细书评,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人口需要自由流动,大城市需要人们的集聚才能更好的促进其经济发展”,类似的话被作者反复N次的提及并从各方面加以论证。边读边跟着学知识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者作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作者以尽量简练又通俗的方法把“城市规划”、“市场经济”、“大国经济”、“大国形势‘、”中国国情“、”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问题“、”国际大城市发展规律“等概念和相关原理一一向我们列举并加以详尽的说明。非常推荐
今年读到的最激动人心,令我废寝忘食的人物传记!绝对当之无愧的五星推荐。读完此书不仅是被洪堡的精神才智和积极的行动所深深打动,同时也科普了不少关于自然环境、欧洲对南美的掠夺历史、英美奴隶制、美国总统杰斐逊等知识点。作者行云流水的记述背后有着大量的考证作为其支撑,不得不钦佩!洪堡的个人魅力以及对这个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无不让我为之动容,他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一颗又被我们认知的明星,它闪耀的智慧光芒也将万古留存。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洪堡在信中写道。
从一位外国学者的视角及其研究来一窥中国明朝的境况十分有趣,而且同时还能了解同一时期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美洲都发生了些什么以及与中国产生的种种关联。作者引导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这所有,就如一张巨大的网,每个节点有一颗明珠,它们最终会交汇、交织、彼此关联着,互为因果,以这样的角度再去看当时的全球商贸以及中国所处的环境会有意思得多,也更容易去吸收和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背景知识。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忍不住一边阅读一边用笔划下一些感兴趣的知识点,这种轻松扩充知识的喜悦总是在遇到一本好书时伴随而来。
在如今这个被人类无限贪欲开发破坏后的地球上,人类的明天何去何从?一个席卷全球的命题,一个汇聚全球有志之士、英雄豪杰参与的环保革命,不仅在作者的镜头下同时也被作者用笔一一记录了下来。这本书与同名的纪录片一样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也想加入其中。
其实我们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仍然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关爱地球,为环保助力。如今我买菜时都自带环保布袋子,从来不叫外卖,都是自己做饭或者忙起来时就出去吃,开始购买和出售二手物品,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消费。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何不今天就开始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从自己做起呢?
这本关于斯宾诺莎的哲学书虽然有些冷门,但我确实读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剂让我在快节奏,难免浮躁、彷徨的都市生活中心能沉静下来的“灵丹妙药”,是哲学带来的心灵慰籍。读完后,斯宾诺莎也一下跃入到我最喜爱的哲学家之列。
“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不仅仅在于享受善的东西,而不在于自负只有他一个人享受它;那种因为他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好处,因而认为自己更幸福的人,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天啊,这简直是一本处处充满魔力和诗意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魅力就像一个黑洞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让我随之进入到那个与世隔绝,却又有其遗世独立之美和苍凉却又不失生机勃勃的“耶稣撒冷”。
“有你根本注意不到的访客。天使和魔鬼,它们无需我们同意便会到来。”
“当我们失去的爱的能力,世界就终结了。”
“生命太过宝贵,不能在无趣的世界中浪费”
“生命被创造出来,并非为了变得渺小与短暂。世界被创造出来,并非为了能够被度量。”
阅读这本书时有时候感觉像是在看一本童书,或者说是在看一本成人童话,亦或者是在读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历险记,各种混杂的阅读感受让我毒瘾(读瘾)大增。
书中的几个人物我都好喜欢,每个人根据他的职业设定或身份的不同,看待事情和世界都各有不同,有时候充满童趣或奇幻的背后却蕴含着不简单的道理。
有诸多场景的描写也甚是有趣:比如麦快乐家里挂着的辣椒啦、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东西啊都被塑胶封住呈现一种怪异的静止状态啦、一群菠萝的对话啦、悠悠上学时候经常经过的永别亭和出殡队啦、荒岛上的形单影只的那一个人啦......
阅读这本书时真是开心放松的不得了,心情就像一叶轻舟在作者文字的河流中轻快无比地漂流。惊叹作者的想象力,活泼而生动,表层的趣味又能带出底层的深意,强烈推荐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就爱上了西西!
小说中的人物们看似都是那么平常,仿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左邻右里,可每每读下来,尤其读到结尾处又总是被贯穿在每个短篇中的善良、正直和人间的爱情所深深打动,其中也夹杂着无奈的叹息。那些平平常常的人物在平平常常的人生中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可我们却能在其中读出不平常来,想必这就是汪老的厉害之处吧。
非常着迷作者看似不动声色却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对人物和环境乃至一件器物的描写,带着那种时代的印记,缓缓地向我们一一道来。
一直久仰其大名的一位本土作家,可由于平时总还是偏好阅读国外作家的作品,直到一次亚马逊kindle做活动时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入才列入了阅读清单,然而在kindle中又静静地躺了将近半年后才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第一次打开阅读,没想到从读第一页起便上了瘾,好看得连阅读速度都加快了不少,基本上在一来一回的飞机上就把它读完了。
作者就像是为民国时期的天津卫民间小人物们做了个列传,每个人都有一个看家本领,正所谓十八般武艺,个个拿出来都是个顶个,而且各个都极有个性。作者生动又活泼的描写使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有血有肉地展现在眼前,看得我那是个热血沸腾!再配上时而出现的天津话,更添一份趣味,真是“津津有味”呢。书中人物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份执着、热血方刚、骨气、有原则好像放在如今恰恰是大多数人所缺失的了,边读边想着不免有些小小失落。
每个故事里面都隐含着些耐人寻味的处事道理,可作者在通篇的描写中却无任何说教的痕迹,全部都藏在故事里由主人公一一带出。许多文章短小精练却不失深刻,觉得这才体现出作者的真功夫,实为佩服。书中最后有几篇散文,没想到竟也写得如此好,读得同样入迷。
对到现在才读到这本书心中多少有些惭愧,之前确实是低估了这位了不起的作家。但转念一想还是庆幸自己在有生之年遇到了这本好书,读到了作者的文字并体验着阅读带来的痛快感,喜欢至极,真心推荐给每位喜爱阅读的读者!准备以后再找几本作者的书来看,这本书让我有认识了一位喜爱的本土作家,开心不已。
充满奇幻的小本本,大爱博尔赫斯的一本集子。睡前一个晚上就读完了,和卷回味良久。虽有两篇没太看懂,但仍然被其深深吸引,无以言表的.....
这本书真是好看极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读得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内将其读完。很少看历史类书籍可以看得如此酣畅漓淋且从头至尾都体验着读得一气呵成的痛快。作者将知识点一个个轻松带出,内容紧凑,中西方两条线同时铺陈,对同时代地球两边所处的历史境况有了大致了解后方能更好地将其进行对比。随着许老的讲述,思维和眼界被同时打开,他先带领我们纵观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脉络,再横向做两边政治、经济、文化的对比就会更直观易懂了。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并且反复阅读的好书。
看完此本书后喜欢上了读许老讲中国历史,马上又购入了另外三本他的著述,年底又看完了《说中国》也是同样的好看。
这一年里,出差的路上就看kindle,在家就读纸质书,无比充实的阅读年,希望在2019年读更多的好书,继续乐此不疲地在豆瓣中与之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