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ear's Eve 愿你新年有一首歌
这篇文章和New Year‘s Eve没什么关系,只是不得不取个题目,而我恰好写于新年之夜而已。
最近因为沉迷王晰的低音炮和他与周深的“深呼吸”组合,复习+学习了各种年代歌曲,包括:Let it be,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Que Sera Sera, The End of the World 都是反复吟唱的类型(本来想挑战Sound of Silence 的然而记不住)。其中The End of the World的就是邓紫棋演唱的《后会无期》的原版。
在和Alexandra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对于歌词有完全不同的解读。(下附歌词)

Alex 的解读是:全世界的无常有常皆都与我无关。“我已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可为什我的心却还在跳?”一种巴不得自己“我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杀手”结果却“浑身通路打开,达到了sentimental的顶峰”的无奈。这不仅仅是对于自己无法控制住喷薄而发的情感的无奈,更加是一种被全世界(当然其实是个相当狭窄的世界)抛下的孤独。
我的理解是:那个唱歌的女孩,她在撒娇啊 —— 我都哭了,你这个太阳怎么还照常升起、潮汐一如往常;我的世界都快坍塌了,鸟儿你为什么还欢快地唱歌、星星还一闪一闪;眼睛都哭了,心脏你怎么能还跳!就差每来一句“你们这些小没良心的!哼!”然后摔门而去。这会是个怎样的女孩呢?有点任性、无理取闹,发脾气的时候会不自主跺脚的类型。 单纯,被过度保护。而每一个听众都是这个女孩的撒娇对象。
我们都觉得对方的解读非常之妙 —— 一拍大腿,“哇还能这样想!”
对于一首歌的解读我们能互相欣赏,也许因为这只是一首歌。现实中、网络上,却时常有无法对于他人完全不一致的观点互相欣赏/保持开放态度,而是陷入了言论/舆论混战的事情发生。可是那些混战中的辩题,和对于一首歌的解读有什么区别呢?是因为当某一种观点变成主流的时候持有另一种观点的人群就会受到压迫吗?似乎没有这么严重。可为什么心态会变成“非要把对方讲到无话可说”的地步呢?人们不会想着说服对方convert对于一首歌的解读,为什么却要说攻击/说服对在别的方面的想法呢?
明年如果看到无法接受的观点/人,就把分歧本身当作一首歌好了。
————————————————————————————————————————————
2018 recovery & normalise
2019: 不佛。
Happy New Y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