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自序
《浮生杂记》是我的自传。
我是谁?此处,我不想用一系列的定语来描述我自己。因为所有这些用以形容我的定语一定是我的个人认知,它们不是客观的。这些描述将被夹杂在正文内容里,这里只有一些关于我自己的客观事实。
我是人,性别男,生于1992年,卒于——这个待我将死之时补上,若死于意外,望后世子孙见此文时替我补上,若无后世子孙那便尘归尘土归土罢。我,南京某高校理学学士工学硕士毕业后转行后端程序员就业于上海一年又八个月至今。
为何要写自传?产生这个念头是因为高铁上闲的。
每当闲时,内心里便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说些自言自语的话,虽然许多是废话,但也有一些东西我想将它们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然而,“拔剑四顾心茫然”,差不多便是这种感觉,那就把这些不知能对谁说的话写下来,置于网络,这是其一。
其二,人生短短不足百年,死后一切化作虚无,有时候确实想留下点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其三,我对文字也颇有兴趣。小时候写过一段时间日记,因为某些事情断了以后再也没有写过,只后来看心情偶尔写点能公开的东西。极小的时候读《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之类带着拼音的故事书。初中开始,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常常是从一些书里节选出的片段,致使我买了些《童年》《边城》《呐喊》《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等当时几块钱一本的书来读。值得庆幸的是那个懵懂的年纪读了《红楼梦》,如今几番尝试再读不去第二遍了,过于凄惨,那些可爱的鲜活的却又如纸一般脆弱的生命,一个接一个地仿佛就死在我眼前,实在不想折磨自己。扯远了,后来因文理分科读的书便越来越少,最近因新买了kindle之故又重新拾起,总之这是其三。
其四,这不是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只不过前几次都只是想想并无作为,而这次成了执念,就好像看中了某一款商品,觉得它哪哪都好,只是价格不太友好却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不买吧就像一根刺一直扎在心里,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时常再去购物车看看觉得心里更加痒痒了。
最后,不知自传当如何写,于是翻了翻《浮生六记》,看到“‘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一句,颇以为然,遂定。
“浮生杂记”此名源于何处?前面提到《浮生六记》,《浮生六记》共六篇故曰“六记”,而我一番思量目前尚不知会有几篇,故曰“杂记”。另一面,《浮生六记》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等,而我所记恐非常繁杂,故名之曰“浮生杂记”。暂定此名,日后若有更合适者则改之,以免陷入计划过于周详,结果计划做了一万年还没有开始行动最后不了了之的窘境。
《浮生杂记》将会记录哪些内容?所有我认为值得一提的都会被记录。
这些内容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一是时间,所有的内容可以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这样一来,也许某一件事情的发生可以从前面发生的事情中找到它的因,而这件事情也许又连同其它事情一起成为了后面一些事情的因。或者也能发现一些很关键的事,当时觉得没什么,后来发现这些事情竟成了人生的转折点。或者当时便隐有所觉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再看到后面发生的事,一拍大腿,果然如此,后面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那个选择。如此一想,颇有些兴奋了。
当然,若只有时间维度,未免显得有些混乱,所以我会将这些内容分成几个大类,目前设想会有“情感篇”、“事业篇”、“业余篇”和“生活篇”四类。所有亲情友情爱情婚姻之类的情感相关的内容将归于“情感篇”。剩下的工作中遇到的与事业相关的将归于“事业篇”,料想这部分有些内容可能会比较敏感,如果公开万一对我本人、其他同事或者公司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就不好了,所以这一类的部分内容可能会延迟很久甚至数年才能公开。若不属于前两类,剩下的与业余生活相关的,如游戏、读书、观影之类,将归于“业余篇”。若还有不属于此三类的,比如哪天洗头不小心耳朵进水以致脑袋也进了水,想到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这些内容将归于“生活篇”。也是暂定这几类,以后如有必要会重新分类。
《浮生杂记》所有的内容将遵循以下原则:一,对事件的描述遵从我所知道的客观事实,不知道的不乱说,个人臆断与事实描述分开并申明;二,不恶意诋毁,指的是如果对别人的不好的行为进行批判,仅限此事本身且不会添油加醋;三,不泄露他人隐私、公司机密等,记述的内容可能导致当事人身份被猜测出时会征得当事人同意;四,不美化自己,个人认为行得正坐得端,无需美化,最多只是部分言行可能有争议而已。目前想到这些,如有必要以后补充或修正。
目前计划将《浮生杂记》首发于豆瓣,因为比较干净、纯粹,然后分享至朋友圈作打卡之用,也算对自己的激励与督促。
不定期更新,频率几日一篇或一日多篇皆有可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于扬州。
写了几篇之后发现上述分类并不合理,大多数内容都落于同一分类,这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但一时间又想不出更合理的分类,故暂且取消分类。
——二零一九年一月九日,更新,于上海。
-
瑞瑞瑞瑞瑞瑞瑞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22: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