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八)——《〈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
1 伊藤对《山经》描述的范围是没有疑惑的,例如《山经》即中原世界,《中山经次十一经》的乐马山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中山经次三经》的敖岸山位于新安县,“《南山经》记录的范围在黄河流域以南,大致到长江和长江支流地域,这已被公认为常识”26。
2 “旱魃栖息于各地山川,因地域之不同,形貌属性各不相同,这可能与各地的信仰体系不同有关”27。——对《山海经》内容理解的合理主义倾向。在相信它是真实反映了时人世界观的前提下,试图用简单合理的推测来解释书中的矛盾。
3 又如29页对肥遗和肥[虫遗]看似形貌不同的解释:“但实体却是一样的。因为山经的记述有点象备忘录性质,十分简略,对其所要记录的对象采取只抓特色的印象主义手法,所以,对同一对象的记录往往会各有异同。另一方面,山经又是在个地方记录的基础上形成的,就越发不易统一了。”
彩蛋:柳田国男说日本妖怪的モウやモウコ系的语言,就是根据妖怪出现时所发出的叫声“毛——”来定的。“毛——”在中世纪日语口语中,是“咬死”之意的省略,是妖怪向人发出的恐吓之声。我老家说到妖怪,也叫“毛”。这之间有没有人类思维、心理相似的原因呢?
-
e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14: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