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当爱成为苦难---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
![]() |
当爱成为苦难,解除痛苦的方法是什么?忘却?逃避?理性的说再见?所有这些的做法,在苦难的爱面前都显得轻若鸿毛。死亡,只有死亡才能解除掉爱的苦难。
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无疑是一篇描写爱的小说,但却是描写的苦难的爱。
书中写了四个人物:男人、女人、年轻女人、大提琴手
一个传说:《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和另外的起到烘托作用的人和事物:于连,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歌剧等等
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那个著名的传说---《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电影《王者之心》就是这个故事,特里斯坦是马克王的心腹爱将,马克王派特里斯坦去爱尔兰迎娶伊索尔德,在回程的船上,在女仆的安排下两人坠入爱河。其后,特里斯坦继续和已成为王后的伊索尔德幽会,并终被马克王发现。特里斯坦并不分辨,只问伊索尔德是否愿意以死相随。于是马克王的侍卫刺伤了特里斯坦。特里斯坦的仆人将其带回到城堡让其养伤,但特里斯坦已经伤重不治,弥留间期盼着伊索尔德的到来。伊索尔德来了,特里斯坦死在了爱人的怀抱中。这时马克王也来了,他是来成全这对有情人的,当他看到亲如儿子般的特里斯坦已经死去非常悲痛,而伊索尔德此时也死在了爱人冰冷的怀中。
这个故事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瓦格纳的同名歌剧,而最后的《爱中死》唱段被奉为经典。
可以看到《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就是一个苦难爱情的故事。
再来看看《寻找伊索尔德》中的人物与故事。
男人和女人原是夫妻,分居了,男人有了年轻女人,而且年轻女人还怀了他的孩子,为此男人要求女人和她离婚,但女人不同意。女人虽然和男人分居了,但心底隐隐的隐隐的好像还依赖着男人,与寂寞中女人走进剧场,迷恋上英俊的大提琴手。大提琴手喜欢女人,欣赏女人,但他就像是于连那样只是个向往高尚的卑微的人,只有在音乐中大提琴手才具有风采。四个人之间的爱是如此的艰难,有着逾越不过的种种障碍,以致最终成为了苦难,于是死亡出现了。
年轻女人本不是和男人本质上相同相通的人,当她觉得爱之艰辛时,杀死了腹中的生命,远走高飞,寻求那属于自己的生活。
大提琴手将远赴美国,女人和他在即将分别得最后几天里纵情癫狂,女人将这视为爱,将给大提琴手购买贵重的衣饰视为爱。大提琴手在临行前因纵欲猝死。
大提琴手的死作者写的很奇特,写成一种最为不屑的死法,或者说是最为高尚的死法,究竟如何看待这种死法,一定是因人而异的。
最终男人和女人面对面的坐下来了,他们的爱也许应该还有复原的可能,毕竟他们经历过苦难,虽然这苦难的恶果没有直接伤害到他们的肉体,但却深深伤害到了他们的心。也许经历过这些苦难后,他们会重新审视他们的爱情。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背负了罪孽,那是两个生命的丧失,没有谁能够于苦难中全身而退。失去特里斯坦的伊索尔德没有选择独生,虽然她肯定可以活下去,但当她想到将要独自面对那爱的苦难的时候,死也许是最最幸福的事情了。
只有死亡才是让爱成为永恒的唯一方法,不管是甜蜜的爱还是苦难的爱。
在《寻找伊索尔德》中作者写道:真有,诗一般的,爱情么?
尼采为《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写到:对于那些病得还不够重,还不能享受这种地狱中的欢乐的人来讲,人世间是多么可怜。
瓦格纳自己对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如此说:充满了最强烈的生命力,而我情愿把自己裹在结局飘扬的黑旗中死去。并且瓦格纳相信爱情可以拯救灵魂,使灵魂获得解脱。
苦难的爱情的最终结果只有死亡,死亡才能解脱,死亡才能永恒。“作为精神的爱情在肉体死亡之后依旧永远地活着,它不会因表象世界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于一个纯粹意志的精神世界之中,爱情也正因此而得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