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点,也没什么
敲下这行字的时候,北京时间23:55,,而奥本还是31号的上午10点,2019年的钟声还有14个小时才会敲响。想一想,自己的人生好像一直都比别人晚一点,长智齿晚一点,上学晚一点,毕业晚一点,结婚晚一点,以后成家立业也会晚一点,生娃也会晚一点,如果老去和离世也可以晚一点,大概也不错吧。
上学时候总是听大人说“到什么年龄就做该做的事情”,但是“人生节奏”这种话题原本就是伪命题,尤其是成年后,主观能动性既指导人生走向,又影响人生质量,于是接下来的人生路线和节奏就千差万别。大部分人的主线基本一致:毕业,工作,结婚,育子,区别在于每个阶段存在与否和启动时间。当同龄人在这个阶段成绩更好时,比较就产生了;当周围同龄人陆续进入下一个阶段时,焦虑就产生了。如果你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内心,那么焦虑很难通过单纯开始下一个阶段来消除,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同步。如果你不仅容易受外界影响,同时无比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只能为你祝福。
所幸我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但是前面说的每一条,都是我。在凡事比别人晚一步的人生旅途上,焦虑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时候不觉得晚一点很要命,那时候很中二,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25岁以后,不停地出现降维打击,越来越多的事情努力之后仍然一无所获无能为力,于是慢慢开始接受平庸的设定,甚至在面对一些机会的时候也有些底气不足,现在绝对是没有勇气喊出“好饭不怕晚”的豪言壮语。
认识现状本身就是进步,即使是认识到的是自我的不足。现在的变化,我不觉得是消极的,反而承认平庸是一种成熟,进步和改变都是在当下的现状里起步,一味地生活在中二的理想状态下,并不利于对问题的认识。以前总安慰自己度过这个阶段就好了,其实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十足的期待,仿佛一旦毕业,下一秒马上就可以月入百万走上人生巅峰,殊不知过期的牛奶也不是到期那一刻坏掉的,临近赏味期限的每一天,它都变得不再新鲜。人生其实是越来越困难的打怪升级模式,真正改变个人感受的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和不断积累的人生经验。所以不要把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当下即使存在困难,也要发现和关注同时存在的轻松、乐趣和收获。享受当下,认真践行。
行动是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但是行动后依然一无所获,也不必更加焦虑。北野武说“如果将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前提,那失败的结论就只能是你的努力还不够了。这种话里没有一点关心你的意思。不管你怎么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做不到又如何,放弃就好了,没有人要求你是全才,你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舞台。
从6月份确定要出来交流开始,时间就像摁下了快进键,因为出国前要完成工作,争分夺秒赶进度;到了美国又开始紧锣密鼓写论文,转眼就到了年底。因为出国错过了秋季招聘,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明智的决定。但是因为出国我把原计划的实验提前半年完成,毕业也变得不再遥遥无期,这些大概是年初时候想都没想到的。生活充满变数,焦虑完全跟不上它的变化,设定的“节奏”赶不上它的丰富。所以遇到什么都别急,压力是最好的动力。压力山大的日子,进步飞速,这才是能够解决焦虑的利器。
过去的一年,谢谢每一个倾听、安慰和鼓励我的人。期待新的一年,也会非常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