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有感
题记——读点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由夏丏尊、叶圣陶二人创作的《文心》,是一部专为当时中学生写的国文书。 这本书以故事为依托,将国文知识渗透到周乐华、张大文两位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读来让人既能感受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授要求与状况,又可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交织的背景,夏、叶两位先生对当时的中学语文教育实是作了诸多尝试,用心良苦。
全书共分三十二章,带娃之余,读罢前八章。
中学生所学篇章与小学所学有显著的区别,无非是所选文章不再像小学语文课本中那般简单,可若要细究,终不能道出区别在何处。读了《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一文,才解吾之惑。借文中枚叔之言:“你们在小学里所读的国语课本,是按照你们的程度,专为你们编的。现在中学里,先生所教的是选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这些文章本来不为你们写作的,是他们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你们年纪这样小,经验又少,当然看了难懂了。”(4页)
经过小学阶段语文训练,学生掌握常用字词基本用法,犹如获得一把钥匙,可以在浩瀚的文学世界的翱翔了。慢!退回去!枚叔有云:“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是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你们在学校里有许多功课,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几点钟的时间,课外的余暇很是有限,所以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看看,看看,多科学,那时中学上午安排两个钟的自修时间,可怜我们没有啊,主课老师讲完题学生订正的时间都没有。)如何做到经济读书呢?按照枚叔的指引,概述如下:一是辞书类,如《辞源》;二是中外小说故事类,如说部中《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以及《希腊神话》等;三是古诗词类,如《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收录一百个常用词调);四是经书类,如《论语》、《孟子》;五是史书类,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随手翻阅,知晓体例)
谈完读书,自然少不了写作。写作是生命中一项重要事项,如同吃饭、喝水。经由写作,愉悦的心情会更愉悦,愁闷的情绪也会减轻不少。作文当是先有内容,再有题目。作文训练虽是先有题目,但本质与生活中写作是一样的。写文章要关注知、情、意的表达。“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明天值勤”是知,“希望时间快点过,明早快点到来”这是情与意。情与意似乎很难完全分开呢。
除此之外,书中处处透露出两位著作者的积极处世态度,如王先生教授学生如何作抗日救国之文,枚叔劝说乐华、大文慎读陶诗等情节。叶、夏两位先生既是教学生作文,更是教学生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