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窥见生活真实的模样
在2018年的年末,大家忽然开始以十年为单位来怀旧。十年前,那是2008年,一个非常重要又特别的年份,大灾难、大盛会,人们眼眶噙满泪水度过春末和炎夏,也因此,有了这十年怀旧。年份如此,人也如此。十年后的样子,取决于十年前的努力,一切有因有果。
我也到了以十年为单位怀旧的年岁了,九月,我回合肥参加本科毕业十周年聚会,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再没见过的同学。欣喜的是,大家改变都不大,踩在“青春”的尾巴上,“中年”虽近在咫尺,但都依稀还有当初少年时的样子;也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远没到功成名就、改变阶层的时候,所以没得炫耀,也没得比较。统一设计分发的T恤上,印着“归来仍是少年”。当初提议用这句话的同学,是我多年好友,他跟我提起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怅然,我已接不住这句话……我已非少年,也无法“归来”。
记得一个时刻,是晚上,我听一首暴露年龄的老歌——《摘下满天星》,然后躲到阳台默默哭了。“让我实现一生的抱负 摘下梦中满天星 崎岖里的少年抬头来 向青天深处笑一声 我要发誓把美丽拥抱 摘下闪闪满天星 俗世翩翩少年歌一曲 把心声写给青山听……”我少年时,虽并无雄心壮志,但对生活和未来,总有些美好憧憬和想象,那满天星,即便摘不下来,也希望眼里常有星星,抬头常见星空。但在那个夜晚,那个小阳台上,我知道我眼里的星星熄灭了。
记得十年前,我在为汶川人民流眼泪;在困惑于为什么有的友谊走着走着,就淡了;在等待电影学院最后的研究生录取结果……是好结果,所以,我在毕业散伙饭上,都没有真正伤心,我那时候的心,分出一大部分憧憬未来,一个崭新的,超出我想象的读书体验。
我人生的轨道从此改变,与影视行业结缘。我成长得算顺遂,从无大坎坷,工作、生活,虽有不小压力,也时有挫折,但谁没有呢?这都正常。可在这正常之中,在琐碎的消磨中,心中那个少年渐渐离我远去。对,就是这么日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我顿悟成长或者沧桑,没有,就是每天中的某一天,毫无特点的一天,我跑到阳台默默一哭,告别了心中的少年,此后再没为此哭过。成长想必如此,心中常住少年的人,值得恭喜,若留不住,也是平常。这一哭,已是矫情,既然不是少年,此后,越发连矫情的资本都没有了。
今年,我发现成长不是纵向的,不像一条小鱼游过狭窄的缝隙,只需前进便可。成长,是以一种平铺的姿态接触到生活,如同魔鬼鱼,长成扁扁又硕大的一片,身体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表面积——魔鬼鱼是用来接触海水,而人类,是为了接触生活。
记得2017年结束的时候,我说我一头扎进了生活里,现在想来,当时说的所谓生活,还是它带着面纱的模样,我只知它的轮廓,看不清细部;只看出它的姿态,却看不明肌理。
2018年是充满着希望开年的,我马拉松式的装修终于结束,开始布置新家,憧憬另一阶段的生活,对未来也有些朦胧打算。可是我的打算,显然不是生活的打算。
正如在2018年,我们突然要送走很多名人,他们曾如璀璨明星般照亮人类晦暗的路,却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也因此,我们更关注健康、疾病甚至死亡。
而这,也是我这一年的注脚。无论是周围的人,还是自己的家人,我陆陆续续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让我震惊、悲痛。而这种情绪的顶点,是家母的身体检查出了一些问题。疾病可以治愈,但也要颇费周折,我将她接来北京,跟父亲两个人,跑前跑后,联系检查、住院、手术……当然这一路少不了家人们的关心与远程协助,更多亏了一些好心人施与善意。但大部分的体验,于我,依然是第一次,如果我是旁观者,我大抵会觉得震撼,但当我身在其中,却无暇多想。我永远记得,家母从手术室推出来,当时麻醉没有完全醒,依然处于朦胧状态,医生不让她睡,让我跟她说话。原来手术床是要家属推的,我一边推着她走过长长的通道,一边一声一声呼唤她,外科楼和住院楼之间的通道很长很冷,似乎走不到尽头,眼看一个健健康康活生生的人,变得宛如雪花般脆弱,心痛但来不及心痛,只能满怀希望,一声一声呼唤她……
现在,她在旁边的卧室安睡,依然还有后续治疗,但精神尚好。而我,经过术后的担忧和难熬的陪床之后,终能喘息,试着写下这一年的总结。
成长不是纵向的,不是说你可以专心致志去发展事业,可以专心致志去享受生活,不是只专注做一件事。成长,注定是一心多用的,因为生活首先会平铺开来,然后再慢慢深入。寝室的哥们,除了我,都当了父亲,他们在兴趣和工作之余,早就开始操心关于孩子的种种问题。而教育、医疗、置业、工作……一项一项平铺开来,每个人,都得长出三头六臂不可。
2017年的年末,我对生活最错误的想象,就是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生活可以一步一步来,慢慢打算,按部就班,是暂时的岁月静好蒙蔽了我。最终生活逼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地成长,兵荒马乱,仓促蹒跚……
成长不是纵向的,人要延展自己,延展自己触碰生活的广度,如同魔鬼鱼一样,扁而硕大,才有更多的浮力,才能让游泳的姿态优雅如飞鸟。而我们,又何尝不得如此?
这是我2018年最大的收获。
我不觉得2018是不好的一年,我感受到很多爱,来自家人,来自朋友,来自原本的陌生人……我们一起穿过幽暗和迷雾,努力看向远方。我很庆幸,生活的磨难给我带来了可贵的收获。我曾经经历过痛苦的炎夏,所以我从此讨厌夏天,今年我又经历痛苦的寒冬,我也想讨厌冬天,但却自己劝住了自己,生活的磨难多着呢,这样下去,最后保不齐四季都讨厌了……我很高兴自己能放下;然后,我的心也没有因为经历更多而变得更硬,反而是更柔软,更能跟别人共情……要警惕自己的心因“过来人”的心态而变得麻木;我告别了心中的少年,但也喜欢现在的自己。我不应惧怕变化与动荡,因为这是我爱这个世界的原因之一。
2018年12月31号,《北京晨报》宣布停刊;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2004年9月,我进入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习,老师们将由两大党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经营性报纸《新京报》当作一个典型案例来研究,当时,我还委托远在北京的舅妈帮我买了一阵子《新京报》以待研究,记得那不是她惯常订阅的报纸,需去报亭购买。那几年,是都市报的黄金时代,各种晨报、晚报、都市报、青年报……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新闻专业扩招,新闻学子不用非要挤破头进机关报、党报,而是可以选择进入都市报……那场景,距今不过十几年而已……
后来,我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影视,于2011年进入天津电视台从事电视剧制作,那几年,是电视台的黄金时代,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广告招标额屡创新高,很多大台动辄几十亿的广告额……电视台是毋庸置疑的媒体之王……但紧接着,视频网站兴起,电视台再不复往昔辉煌……距今,都不到十年……
所以,瞬息万变,才是永恒的不变。大到时代,小到个人,都是如此,谁都得三步并作两步,任谁也都狼狈……2018年冬天,跟一个朋友聊起死亡,她问我是否惧怕死亡,我说我怕。后来想想,与其说怕,不如说,如果离开这个世界太早,会觉得遗憾。因为我喜欢动荡与变化,我短短三十几年的生命,前十几年和后十几年,世界的面貌已经截然不同,未来,我相信会有更大的不同,我对科技的发展从不恐惧而是享受它带给我的便利和惊喜,对文化的演变也不悲观而是融入它的多元和精彩纷呈,我不觉得社会变坏了,不觉得人性变差了……我怀旧,但绝不想回到过去,我只向着未来,我要看着,人类还能给自己制造什么样的惊喜。我要往广度上延展自己,力争活成一条硕大的魔鬼鱼,虽然这于我的性格来说,是难上加难。
我是写电视剧的,故事要有始有终,所以我恨不得知道人类的结局,所以我怕死,可那样,真是太贪心了。
因为身处巨大的变化之中,我们更要抓住身边小小的温暖。圣诞节前一天,我疲惫劳累,根本无心过节,但京东快递员送来了早就定好的鲜花,还穿成圣诞老人的样子,他是一个中年人,个子不高,羞涩地跟我说,公司非要让穿成这样。外面天寒地冻,但愿他们这样穿,能暖和些。而对于我,这是美好的一天了。
我要给2018年鞠躬。我也想着,2019年还是时不时要抬头看看星空,虽然眼里的星星熄灭了,但希望天上的星星能映在我眼睛里,这,便是生活回馈给我的,最大的善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