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商业头脑的艺术家和太过戏剧化的商人
早读时间,刚好读到一篇《幾米创作20年:创作的路途上藏着许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我也记不得了》,谢谢你幾米,能倾听你的秘密真好玩。 | 来自@TOPYS原文链接,突然有一种感觉涌上心头,但是约莫5秒钟之后,我又在心里喝止住自己: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由于内心的矛盾太激烈,所以书写下来,把这个麻烦转移给读者。
讲到艺术家,神奇的是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两个特定的公认的形象:1.年纪老迈(牙齿掉不掉光皆可),头戴一顶贝雷帽(搜艺术家的帽子就能找到这种帽子的类别名称,哈哈),有时候还会叼着烟斗,不爱说话,性情大多是古怪的;2.比较年轻(30-40吧),穿着前卫(而难以理解),披头散发(或者其他怪异的发型),有种嘻哈的感觉,但是整体给人感觉比嘻哈更陌生而古怪(总觉得相当一部分这种艺术家还会嗑药)。
而从这篇采访中认识的几米完全没有上述的一丁点儿影子,虽说千人千面,刻板印象都是毫无参考性的,但他的言谈点到为止,没让我感受到大部分艺术家身上独有的那种灵气,造型不仅平庸甚至让人有点失望,与其说像创作者,不如说更像出版人。来说采访内容,当介绍到创作的理念时,几乎是一笔带过,只是提到了12年奥美的壮志未酬,又提到了倾注全部心力在创作上,并以此巧妙地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创作理念”上转移开。实际上,几米的系列书籍我还是看了不下十本的,首先它是以女性般纤细的心理和幻想为主调,其次与图片所匹配的文字均是“精挑细选”,简单来说就是说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们最喜欢听的话,飞马行空而我行我素,正是这一代年轻女性最显著的特征,而这样准确的群体兴趣把握,正是得益于12年的奥美生涯;另外在整场采访中,他也没有提到他的团队,至少漫画师会承认自己有分镜、有背景担当、有描线、上色担当,但是几米却只字未提,有可能他的确是个人创作,但是一年一本的出版速度来看,的确超乎一个人的工作量。之所以说几米的采访转移注意力,就是因为他把这2个成功的关键点,给隐藏起来了,换到任何一个普通艺术创作者身上,就算感受再深刻,想象力再出众,技艺再精良,只因为缺乏市场洞察、缺乏出色的团队配合,也绝对不可能获得几米今天的成就。
隐去了生产要素等背后的环节,强调成品能带给人何种感受的想象,正是商业广告的显著特征,可以说几米最讨厌的那12年奥美过往,恰恰赋予了他现在商业化的气质和思维模式,因此才有标题所述,最有商业头脑的艺术家。
这是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呢?道家说,所有事情都是好事情,没有不好的事情。心性自然,只要当一个人所求即所得,那对他来说就是好的,至于众说纷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艺术家也好,商人也好,正直的人也好,骗子也罢,we should all find a way to live in which we feel good of ourselves. 普通人看破而不说破,而多管闲事的我,把它写了下来A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