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旁白稿 EP4
因为很喜欢《人生一串》的旁白文案,所以花了一点时间记录下来学习用。
Episode 4 牙的抗议
在街头巷尾吃烧烤,绝对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对早就超越了果腹这种低级趣味的吃货来说,烧烤夜宵的本质,是要吃得有情趣,有回味,有声响。想要体会唇齿留香的感觉,不仅要满足胃,更要满足的是牙齿的快感。
宜宾 巡场 单四烧烤 烤猪鼻筋
宜宾人干餐饮,干脆、利落、彪悍。在吃燃面的宜宾人看来,巡场这座宜宾下辖巩县的中心镇,夜生活同样一点就着。喝酒、划拳,不只能在港片里见到,在巡场镇中心的烧烤夜市,每夜的兄弟聚会,都像是火拼之后的放纵。
好爽的巡场人爱吃烧烤,但除了上述一听名字就让人肝颤的烤品,这位大哥手里拿着的却是巡场人的最爱。这种与大哥造型反差极大的袖珍烤品,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在烤茶树菇吗?貌似很弹牙。嚼一嚼,却不一样。这晶莹透亮颇有弹性的烤品,到底是什么?
这位放出狠话,长得像玉面书生的大哥,却是巡场烧烤江湖的狠角色。单四烧烤的现任老板赵琳。到了巡场,尝一口层次丰富的猪鼻筋,你才能切身体会到巡场人赋予牙齿的VIP待遇。
这位大哥的解释,你听不明白吧?这是一个略显重口的神秘存在。猪头上有个部位叫做黑桃肉,而猪的两条鼻梁筋就藏在里面。一头猪只有两条,要满足一天需求量的确狂热而奢侈。
对待猪鼻筋,赵琳的态度同样疯魔。猪鼻筋烤前要煮,并且要去掉油。烤好弹性十足的猪鼻筋至少要四五年的烧烤功夫。烤制过程讲究大火出香,小火入味。先用大火烤出猪鼻筋的蛋白香味,再用小火慢慢注入辣椒孜然的灵魂,真正的讲究,就在几秒之间。只有火候刚刚好,烤出一层薄薄的胶质才能形成咯吱咯吱的牙齿欢呼。
猪鼻筋的诞生,意味着烧烤世界的全面升华。寻常烧烤对巡场人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牙齿的欲望,其实比舌头更加贪婪,要满足一天上千串的需求量,不知有多少头猪要引颈挨刀。烤猪鼻筋的巡场烧烤师傅的终极绝活。而大学生小曾,则是赵琳的入室弟子。
小曾没有想到的是一如烧烤深似海,即使在入门烤品四季豆面前,大学学历也没有帮他显得从容一点。口感是否到位,就在几秒之间,烧烤同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小曾的眼里,师傅绝对是一个烧烤狂人。
赵琳对烧烤口味的执着,就是要让食客的牙齿在凌晨之后仍然亢奋。有了猪鼻筋,巡场的夜宵就真的没法结束了。一拨又一拨的鼻筋,一浪又一浪的酒,让巡场的市井烟火,永远升腾在镇中心的烧烤街。
当你听到这样的咀嚼生,你已经离开了弹牙的巡场,来到了春寒料峭的辽宁海城三里桥。
这个村子乍一看不起眼,但进村一转,你会发现每家每户都立着烧烤招牌,这个把烧烤作为支柱产业的村子,就是名震辽宁,传说中的烧烤村。今天有几个口味刁钻的哥们儿,专程从省城驱车赶来,就是要嚼一嚼三里桥的味儿。
东北暖炉土炕,大粒儿孜然山椒,预示着这个地方,烤品的不凡。烤心管很常见,但心管整条烤,你只有在三里桥才能吃得到。面对慕名而来的各地食客,每家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意经。这是余少,三里桥最老的家族烧烤之一余家烧烤的少东家。每天来得最早精挑细选,从不把好货留给别人。
带回余家烧烤的心管由老板娘亲自处理。与寻常烧烤的猪鼻筋相似,需要剪掉头部的脂肪层只保留让牙齿兴奋的心管部分。心管是猪最为精贵的部位之一,每一条烤心管可以卖六到八块,卖这么贵,到底好吃在哪呢。
老板娘是实在人,并不赋予它更多的形容词。但没有这干脆的口感,晚上的酒局就没法开始。
馋虫和心管其实都不能等。必须用三里桥特质的烤炉以及火力猛烈持久的木炭为的是大火快烤,千万不能烤老了。跟你家楼下的烤心管不同,这种整条烤制的心管最讲究独特的脆感,对火候的要求极为精确。这时候,光靠眼睛已经不够使了。
心管冒油的独特声音,只有在三里桥练上几年你才能听得懂。心管终于上桌了,当兴奋的咀嚼声环绕土炕,老友们的私密酒局才真正酣畅开场。嚼一嚼心管,抿一口小酒,这个悠然闲适的况味时刻,只有懂吃的人才能体会。
心管跟东北人一样随性,调料是什么味,它就是什么味,刚一入口,用门牙轻松咬断然后慢慢咀嚼,能回味到极为暧昧的奶香,这种原始的快感,能让人多喝两杯。
在寒冷的夜晚,喝光一壶老酒,和老友聊聊,略显颓然的近况,三里桥独特的烤心管,给这里的中年酒局涂上了知己难逢的底色。
这样的烧烤意境,如果再来点怀旧音乐,那就更有味道了。
山东烟台 阿宋烧烤 烤海肠
市井之中,多奇人异事,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烟台老城区,所城里有个阿宋烧烤,老板阿宋就一直把烧烤架当成是他戳碟的DJ台。
转行之后的阿宋,虽然胖了不少,但老本行仍然帮你他,自己剪辑的经典老歌,复古怀旧的店面风格,让吃烧烤成了一件浪漫的事情。
岌岌可危的老城区,灯红酒绿的酒吧街,守护着悠闲的慢生活。正式在这高楼环伺的遗忘之地,阿宋烧烤聚集了一批内心浪漫、牙口刁钻的老烟台。
能达到他们如此蛮横要求,只有烟台人才有福享用的烤海肠。每天清晨,趁着天没亮,对食材要求严格的阿宋就来到码头边的市场,买海鲜就要刚打捞上来的才够鲜活。
九田市场是烟台最大的海鲜集散地,各种海货应有尽有。但即使在这里,找到海肠也并非易事。转遍了市场,卖海肠的摊位也只找到了两三个,海肠品相也是参差不齐,可即便再缺货,阿宋也不会自降标准。粉嫩的色泽和十足的弹性缺一不可。
吃海肠,除了对抗性很强的咬劲儿,更重要的是只要喝到内部鲜美的海肠汤汁。为了锁住汤汁,阿宋穿串儿有讲究。
想要让烟台资深吃货们满意,烤海肠的火候尤其讲究,一定要快火烤制。海肠在高温地下会微微蠕动,在蠕动接近尾声,撒上简单调料然后马上出炉,这是的海肠口感最好,内部的汤汁也浓淡合适,最为鲜美。
烤海肠一定要倒着吃,不然非但浪费了精华,吃相也很狼狈。看着熟客们兴致勃勃躲在后厨观察的阿宋也饿得忍不住了。干上烧烤就跟减肥彻底无缘了。
仰头吃海肠,一起喝小酒,在阿宋的小店里,你总能体会到微醺的醉意。
湖南岳阳 烤牛油
所城里老烟台的居民们,喝酒少不了吃一口咬劲十足的烤海肠。而在湖南岳阳最早培养出刁钻牙口的国企工人们,打牙祭的头道贡品则是一手王阳历烤出的牛油。
能让这位泼辣的岳阳大姐如此陶醉,忘记减肥,只有岳阳资深吃货最爱的烤牛油。牛油难道真的是牛脂肪吗?这也能烤?外地人也许不理解,就让烤牛油的始作俑者,带你一探究竟。指点江山、目光如炬,他就是岳阳烧烤界的传奇,王阳历。
拜他为师要遭不少罪,但你却能学到最硬的烧烤功夫。因为他可能是最早一批干烧烤的汉族人。在老爷子开始干烧烤的时代,国营工厂收入高,工人的口味比较刁,让岳阳人引以为傲的烤牛油因此诞生了。
牛油就是公牛的胸,仅凭这点就知道其稀有,每头牛只有五到六两,因此被老一辈岳阳人称为黄金肉。曾经当过兵的王阳历,对待牛油的肉源有着军人般的执着。看老爷子的威风,谁敢不祭出上好的公牛。最好的牛油来自冬季,天气冷,牛油的脂肪含量增高,烤出来脂香四溢,香甜可口,所以那些嘴比较刁老岳阳们,会选择天气较冷的时候前来大快朵颐。
除了上好的材料,老爷子的手上功夫也十分了得,在撒上葱花的瞬间,卷上一把牛油,高温会让葱香恰到好处地渗到肉里。
吃烤牛油最有趣的体会就是油脂在牙缝间流窜的快感,要达到这样细腻的口感火候的拿捏十分重要。一定要小火慢烤,如果火大了,牛油就会被烤焦,一旦出现明火必须用水浇灭。三十多年的烧烤经验让王阳历可以根据客人的偏好,控制油脂渗出的程度,从而决定牛油的口感软硬。阳历的牛油出炉后,如果从没吃过,你会被满口油香的幸福冲昏头脑。多吃几次,你才能像本地资深吃货一样品味出深奥的门道。
像这位小哥一样的烧烤美食家,每次来吃王阳历都要亲自上炉。因为这些老客人的牙口真的很灵敏。三十年来,老爷子仅凭一手牛油就打遍天下无敌手,靠的正式对烧烤行业的虔诚。
如今阳历的徒弟多半出去闯世界了,只可惜他们没有让烤牛油风靡全国。
陕西西安 杨姐烤肉 烤板筋
对于吃不到烤牛油的人来说,让牙齿兴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烤板筋,但你吃的板筋真的让牙齿满意了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来到西安,这座底蕴极为深厚的西北重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亏待自己的牙。
这位颇具艺术气质的哥们,是个老西安。走南闯北,朋友不少,回到主场,必须要带外地朋友去试一试西安的嚼劲儿。别猜了,这绝不是你想象中的板筋,西安人吃的板筋不是咱们常见的方形片状的长相,这种非常粘稠的调料也略显违和。那它到底是个什么味儿呢?
在西安老空港的大院里,十几年前,杨姐的糖醋板筋就已经让城西北的老住户们没齿难忘了。有劲道、不沾牙是上好板筋的第一标准。在会吃的西安人眼里,只有产自牛上脑的筋膜才能称作真正的板筋。如果以这个标准看,我们大部分人压根就没吃过板筋。
每天清晨,杨姐的侄子小杨要起个大早去本地的回民肉铺买回用于烧烤的牛肉,嘴刁的西安人烧烤只吃肉质细嫩的秦川牛。跟牛肉打了多年交道,小杨已经不再是用手挑肉的初级水平。好筋出在好肉上,这是老西安人的美味信条。牛上脑肉只有两条,杨姐家的板筋就是从这两条肉上片下来的筋膜。筋膜,薄而透明,筋道不沾牙,切出两大盘上脑肉串,才能穿出几串板筋,即便是老主顾也有吃不到的时候,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如果吃不到杨姐烤的板筋,吃杨姐烤出的肉串也算值了。杨姐手上的旋转功夫维持了十多年火爆的生意。在她的巅峰时刻能一把烤出三百多串。这样高频次的旋转正是为了热力均匀渗透,数百串火候一致绝对是个功夫。最后,撒上自家配制的辣椒面,再翻转数次,口感就能恰到好处。
每天深夜,杨姐都在封闭的后厨里调配不为人知的秘料。白醋、砂糖、番茄酱、芝麻等各种香料充分混合文火慢熬,行程酸甜爽口的酱汁。刷上秘制酱料是最后的工序,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刷在火候正好的板筋表面,给弹牙的力道和香辣的刺激又增添了甜蜜的回味。
哥们儿只说对了一半。杨姐的店靠近空港,有许多空姐来吃糖醋板筋,许多男性朋友也因此慕名而来。华灯初上夜色渐浓,从传统小吃到糖醋板筋的新发明,正是对牙齿感觉极为重视的西安人,让十三朝古都的烧烤夜宵长夜未央。
除了小曾之外,烧烤狂人赵琳又有新徒弟了。看着火上的猪鼻筋,他的小儿子像个好奇宝宝;炭火没有蒸干海肠的汤汁烧烤也不能丢下唱歌的乐趣,猜出歌名的人阿宋更愿意为你贪黑起早;傍晚的三里桥,于家的炉火早已备好,跟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不怕喝高;筋头巴脑缠绵撕咬,牙的感受至关重要,兜兜转转许多年,板筋还在,牙口尚好。这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脱俗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