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osa

我和贺译在尼泊尔餐厅吃饭,这家餐厅除了尼泊尔菜,还有口味地道的印度菜。
隔壁桌点了一份Samosa,一位印度食客正向他的中国朋友介绍这种美食。Samosa是一种油炸小食,源自中东地区,后来中亚商人将这一美食带到印度次大陆。今天,南亚地区的Samosa最为世人喜爱,炸至金黄色的三角外形很讨重口味吃客的欢心。
我告诉贺译,我们在印度的最后五天,每天早上都吃Samosa,有时人手一个,有时六个人分食两个,然后再吃些别的,但每天都会吃,太好吃了。他听闻,毫不犹豫点了一份。
和Samosa一同上桌的,还有一小碟薄荷酸辣酱。取一个Samosas 放在自己的餐盘里,用餐刀切开,露出混合了多种蔬菜丁的咖喱土豆内馅。再切一小块,沾上薄荷酸辣酱,用餐叉送进嘴里,心想:“我从未如此优雅地吃掉一个Samosa。
薄荷酸辣酱带出各种香料的滋味,在口腔散开,越来约浓郁的咖喱味道把我带回去年十月。我们在斋普尔老城的街道上闲逛,没走几步都能遇到一个小吃摊,堆着炸好的Samosa。我们中的一些人在尼泊尔领略过它神奇的滋味,再见时馋涎欲滴。无奈出发前,曾到印度旅行的朋友再三叮嘱我们不要吃路边摊,使我们心生恐惧,就怕吃坏肚子扫了这次旅行的兴致。直到我们离开斋普尔到达阿格拉,都没敢尝一尝路边摊上的Samosa。
参观泰姬陵是有讲究的,必须早起看一看闻名于世的泰姬陵日出。凌晨四点多钟起床,女孩儿们还来不及化妆、吃早饭,就急急地赶到泰姬陵门口排队买票。日出的自然光给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伊斯兰建筑染上温柔的色彩,此刻的泰姬陵确实美,但这美丽没能使我们忘掉饥饿。
从泰姬陵出来,六个饿瘪了的吃货穿过脏乱泥泞的小巷子,来到泰姬陵附近最热闹的市场。这个市场里有家印度人开的中餐馆,人气很高,不是因为食物有多好吃,而是因为它独特的经营方式。店里除了辛拉面外,没有别的食材储备。客人点好菜后,印度老爷爷将菜篮子递给他的小孙子,根据客人的点单,吩咐小孙子去市场采购食材。客人可以透过店里的窗户或站在饭店的露台上,看那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拎着大篮子,在商店间来回穿梭,购买食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前往这家小店的路上经过几个路边摊,快要饿疯的我们直勾勾地盯着摊上的食物咽口水。
找到这家独特的中餐馆,坐下,点了吐司、pancake、Lassi 和 冰咖啡,然后一边看着小男孩儿提着篮子去跑出去购买食材,一边忍受饥饿和等待。Icy 突然站起来说 “不能这样等下去,太饿了,必须买点吃的垫垫饥”,然后走出中餐馆。Icy 回来时,手里拎了一个半透明塑料袋,里面是报纸包裹的食物。我们展开报纸,看到两个Samosa,几乎要欢呼。管他是不是路边摊呢,管他是不是沾上了报纸上有毒的油墨呢,在一群对美食有追求的饿狼眼里,没有什么比Samosa更具吸引力。
那两个Samosa 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Samosa,超越我之前在南亚各地吃过的任何一个。但现在回头想想,那两个Samosa没有蘸酱,咖喱土豆内陷里没有混合其他蔬菜,口味单一而且奇辣无比。。。到底为什么觉得它好吃呢?也许因为打破“不吃路边摊的小小禁忌”带来的刺激感,也许因为旅友间的互相陪伴,也许只是因为我们饿了。。。 无论如何,那两个Samosas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开启了我们的印度路边摊美食之旅。
印象中始终用旧报纸包裹着的小食,用手捧着吃的小食,如今被放进了餐盘里,用餐刀切开,用餐叉送进嘴里,这种变化,也让我觉得新鲜、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