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受到的性教育
查看话题 >什么是「坏女人」?
本文授权转载来自看理想公众号(ID:ikanlixiang)
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


女人的坏,主要是从男人不喜欢的角度来说的,是对某种不言自明的男人的利益和自然权利的破坏。
坏女人先是男人眼里的坏女人,后来女人也开始学会用男人的眼光看自己,也把自己看成坏女人。
今天,我们想和你聊一聊《十日谈》。
《十日谈》是一本低俗小说吗?
不,它非但不低俗,它还不是一本小说。
很多人可能不太敢谈这本书,就好像谈论它连自己也显得低俗。帕索里尼的电影《十日谈》或许也给一部分未看过原著的人造成了误解,因为电影里赤裸裸的就是性。

虽然帕索里尼改编这部原著的原因,就是用“性”来批判现实、揭露人性劣根性,但这部同名电影拍出的内容还不到原著的十分之一,而薄伽丘想表达的观点也远远多于电影所表现的。
不可否认,《十日谈》是粗俗,即使对于今天来说也过于简单粗暴,但就品味和意义而言,绝不“低”。今天关于性教育、女性主义、恋爱自由等诸多话题,其实大可以回头看薄伽丘。

至于薄伽丘自己,他在写就这本后来的文学巨著之前,是个庸俗的商人,但他其实更像今天所说的“文青”,他很崇敬的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彼特拉克。
那么又为什么说《十日谈》不是小说?因为它是一本故事集,通常被视作第一部西方现代小说的,是1605年出版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而小说的概念(Novel)真正形成要等到18世纪了。
但不管如何,《十日谈》确实不受待见,薄伽丘曾经给彼特拉克寄过一部分内容,但是彼特拉克在信里告诉薄伽丘,他不愿意花时间读《十日谈》,那不过是一部讨好流行读者的作品。
可私底下,彼特拉克不但读了,还把一些故事翻译成拉丁文给他的朋友们读,后来他又告诉薄伽丘,他的朋友们读完之后,很多人都哭了。


乔凡尼·薄伽丘
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诗人,主要以《十日谈》留名于世。

《十日谈》故事背景:1348年正值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黑死病,瘟疫影响了佛罗伦萨城。有人死在家里,有人死在街头,丈夫和妻子分开祷告,母亲不敢接近孩子,商店空了,墓地满了,人们在墓地挖巨大的壕沟,里面也堆满了数百个尸体。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七位家境优渥的年轻女性决定到乡下庄园去避一避,还邀请了三位年轻绅士一同前往。十位青年约定,早晨傍晚散步、唱歌、宴饮,每人每天要按主题讲一个故事。
01.
性的“脏”与爱恋的“美”
尽管《十日谈》里十位青年举行故事会的地方,是一个如同“人间伊甸园”般田园牧歌式的场景,但在许多读者眼里《十日谈》仍然是粗鄙低俗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故事里有太多关于性的内容了。
那么,性又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粗鄙低俗呢?

杰出的人类学者玛丽·道格拉斯在《洁净与危险》一书里指出,人体的排泄物,液体的或固体的,都被人本能地视为“不洁”,也就是“肮脏”的东西。有的部落里,身份优越的人甚至宣称,他们是没有肛门的。所以,我们在伟人的传记里绝对读不到他在茅厕里或床上所做的事情,尽管他每天都要做这样的事情。
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露丝·韦津利(Ruth Wajnryb)在《脏话文化史》里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说,“人体的某些下方部位也是不登大雅或儿童不宜的;但我们还是有泌尿专家、直肠专家、妇科专家……我们不会因为蜗牛长得丑,就禁止在生物书里提到它们。”
虽然人人都离不开性,但在薄伽丘那个时代的文学里,性,仍然还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似乎一涉及到性,就是出口成脏。
其实一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也还在影响人们的思维。不仅是性,连性的欲望也经常被看作是污秽,是一件道德缺损的事情。
在学校里,老师出于“善意”,禁止学生“早恋”,显然也是把“爱恋”当成了一件坏事。在许多人的头脑里,“爱恋”和“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很自然地会用成年人的“性欲”去理解少年人的“爱恋”。
既然成年人的“性欲”有它“不洁”的一面,那么老师为了保护少年人,不让他们受到不洁的影响,自然也就要禁止他们进行和“性”有某种关联的“爱恋”活动。

但这样的推理逻辑,从现代心理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认知。
读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知道,对于少年人来说,爱恋是一种自由个性的真情流露,在对灵魂亲和力的热烈向往中,其实可以根本没有肉体欲望的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柏拉图的《会饮篇》在讨论“爱欲”的时候,把爱神当作是人类幸福的来源,而爱恋的对象是男是女则并不重要。苏格拉底更是把爱情看成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人通过爱而接近善和永恒。
在少年人的所有感情中,爱是最纯洁、和平的,也是最真诚、友善和美好的。实实在在的爱,它对少年人的人性善教育胜过一切空洞的思想灌输。

《十日谈》里有很多坏教士的故事,他们不但数量很多,而且干的坏事也是多种多样,让人匪夷所思。第三天的第十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位14岁的少女因为完全没有性知识,心甘情愿地让修道士随时对她性侵,还以为是在指点她怎样侍奉天主。
因为性在当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青少年只能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摸索学习,所以遭遇是好是坏,完全是凭运气。
《十日谈》第四天第一个故事里,有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到深山老林潜心修行,后来和儿子一起下山进城,因为害怕儿子被美色诱惑,就吓他说那些花枝招展的美人都是害人的“绿鹅”。谁知,少不经事的青年儿子却央求父亲带几只“绿鹅”回山里。
像这样的荒诞故事也许也是在提醒今天的我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有多么重要。

02.
禁而不止的爱与性
不过,性和爱虽然可以分开,但在《十日谈》里,它们却是紧密相联的。
《十日谈》里的十个人物在十天内以开故事会的方式讲述了100个故事。整部故事可以归结出一个大的整体主题,那就是Love and Sex,特别是女性的爱情和性。

《十日谈》有73个故事都和女性有关,可以这么说,薄伽丘描绘了各种姿态的女性形象,传递的是他反对中世纪礼教的心声,也呈现出了现实生活里复杂的男欢女爱的关系。
它全面展现了人们在情欲支配下各种各样的行为状态。对人类的存在来说,爱和性是不可禁止、禁而不止的。
爱和性赋予了人类无穷的生命力和智慧,创造出各种美好的事情,但也创造出了各种丑陋的欺骗。

爱和被爱的含义都是复杂的。丑陋和脆弱、残酷和邪恶、有罪和无情都是在为爱和被爱服务。
《十日谈》最重要的信息似乎是:爱是一种不容否认的自然又超强的力量;它压倒了理性和常识;它改变了人。
作者薄伽丘为这些爱情游戏提供了规则,但又一直在打破规则——
在《十日谈》里,爱通常是在性活动中完成的。而男人只有当女人叛逆或不愿意,无法得手的时候,才会对女人表现出纯洁的爱情。
在爱的游戏里,自然欲望的男性扮演积极的主角,只有他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和获得性的满足。
相比之下,必须控制自然欲望的教士不是真正的男人,教士与女性一样,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才能从渴望的对象那里获得性满足。
在中世纪时代,压倒一切的性道德是贞节,但《十日谈》却让人们可以得出很多和这个性道德原则相违背的结论,比如:
性是自然而不可抗拒的;
对性的宗教限制是虚伪的,无论如何,它们都不起作用; 试图控制子女性生活的父母通常不会有好的结果; 通奸可以带来很多乐趣; 嫉妒的丈夫应该受骗……
这些观念在14世纪是惊世骇俗的,而在六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恐怕也还是如此。

03.
什么是坏女人?
《十日谈》里有很多“不正经”的情欲故事,可以叫它性,也可以叫它爱。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难以控制的“情欲”。
在当时,教会是十分敌视《十日谈》的,因为它在“情”的问题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三观不正”的。《十日谈》里写的大多是“奸情”。人们一般把“奸情”当作是人性的阴暗面所导致的一种结果。
但是,既然人性的阴暗面也是自然人性的一部分,那么,总要有地方放置这部分不光明的人性吧。这个地方经常就是文学和艺术,所以我们有了《十日谈》。
在许多现代作品里,出轨的一般不叫“恋情”,而叫“奸情”。小说《飘》《安娜·卡列尼娜》,电影《泰坦尼克号》《卡萨布兰卡》都是人们熟悉的例子。它们写的都是现实存在的人性和奸情。

人为什么会在情的问题上“出轨”呢?对这个问题,《十日谈》在不同的故事里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有的是嫌弃丈夫,有的是欲望太强,有的是寂寞、好奇、性无知等等。
薄伽丘没有提供任何一种一般化的回答。对问题的回答一旦一般化,也就变成了“理论”。
现代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出轨本身就像一台欲望机器”。人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得到满足后,就会不自觉地寻找新的刺激,这是人的通病。
日本新闻网站News Post 7曾经对1000名已婚女性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两成的调查对象都有过外遇经验。在许多人眼里,这些女性都是“坏女人”。日本也有一部叫《昼颜》电视剧专门讨论了日本的家庭主妇出轨偷情的问题。

《十日谈》里面有很多这种“坏女人”的故事,她们坏就坏在给男人带绿帽子。
女人的坏主要是从男人不喜欢的角度来说的,是对某种不言自明的男人的利益和自然权利的破坏。坏女人先是男人眼里的坏女人,后来女人也开始学会用男人的眼光看自己,也把自己看成坏女人。
坏女人能让男人吃足苦头,不仅给他戴绿帽子,还能把他耍得团团转,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样的坏女人刚好是幽默故事特别喜欢的角色。

《十日谈》里一位妻子把丈夫骗到缸里,与假装买缸的情人偷情
薄伽丘对待妇女的态度经常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十日谈》曾经多次表示女人只能算作是男人的附庸。
但是这可能对薄伽丘有点不太公平,我们不能以今天的女性觉醒标准来看待六百多年前的《十日谈》。其实,薄伽丘还是同情女性的。
他在《十日谈》的序言里说,
“虽说像这样一本书不见得会给予不幸的人们多大鼓舞……多大安慰;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这本书贡献给最需要的人,因为这对他们更有帮助,更可宝贵。那么有谁能够否认,把这本书——这份微薄的安慰,献给一位相思缠绵的小姐比献给一个男子来得更合适呢?”
薄伽丘之所以会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女性常常生活在一种比男性不自由得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处在弱者的地位。

薄伽丘说,“女人家因为胆怯,害羞,只好把爱情的火焰包藏在自己的柔弱的心房里,这一股力量……比公开的爱情还要猛烈得多。再说,她们得服从父母、兄长、丈夫的意志,听他们的话、受他们的管教。她们整天守在闺房的小天地内。昏闷无聊,仿佛有所向往,但又无可奈何,所以情思撩乱,总是郁郁寡欢。”
男子为情所困的时候,“可以去打鸟、打猎、钓鱼、骑马。也可以去赌博或是经商”,但女子不行。她们要么独守闺房、怀春感伤,要么就是红杏出墙,偷情成奸。所以,薄伽丘才会认为,偷情出轨是比独守闺房更好的选择。
这种看法虽然有点极端,但也能看出他对女性的同情和一种先锋的态度,刺激今天的我们去思考更多和性别处境有关的问题。


本文来源:
文以载道,雅俗有别? 低俗的性和崇高的爱
绿帽子、性滑稽和偷情无罪
——看理想APP,徐贲《自由的黎明:文艺复兴经典》,薄伽丘《十日谈》前三讲
这里是Yummy,新女性的欲望管理账号,同Yummy一起,发现你的愉悦新世界。
愉悦指南/故事/测评/陪伴,关注公众号:Yummy精选(yummylife2015)
万人验证,让伴侣激情重燃的小玩意,请了解:伴侣激情重燃的小玩意(https://h5.youzan.com/v2/feature/QkeYBso84X) ;
个人咨询预约/教程,请添加微信个人号“Yummy大长腿(ID: Yummykefu22)”,留言“豆瓣”,可获得首次免费答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