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查看话题 >元始天尊为什么要在西行路上作梗?| 西游记释疑34

【西游记释疑】 第34篇 元始天尊为什么要在西行路上作梗?
取经路上,元始天尊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在五庄观,一次在小雷音寺。两次都是一闪而过: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弥勒)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六十六回)
作者显然在暗示,两件事都与元始天尊有关。本回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五庄观事件和小雷音事件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二,元始天尊的目的是什么?
☟
先看第一个问题,五庄观事件和小雷音事件有哪些相似之处?
1、都与元始天尊有关。元始天尊不把镇元子叫走,不会发生人参果事件;元始天尊不请弥勒佛赴会,黄眉童儿也不会偷偷溜出宫。为了自证清白,镇元子和弥勒佛都搬出了元始天尊。用侦探小说里的话说,元始天尊给他们提供了无作案动机和不在场证明。
2、概率上难以解释的巧合。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镇元子和弥勒佛去天上赴会,哪怕只要一个时辰,也是地上一个月。
唐僧一行在五庄观停留了一个白天。镇元子不早不晚,偏偏在孙悟空推倒树的第二天就回来了。地上一天,只是天上四分钟。镇元子不像是去开会,像是打了个转儿就回来了。这种桥段出现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生活中也时有出现),不是要捉奸,就是要抓贼。可巧,镇元子回来抓了几个贼。
也许镇元子预感到家里要出事。
再看小雷音寺。从唐僧师徒被黄眉大王抓住到弥勒佛出手降伏黄眉,一共只过了七天,相当于天上半小时。眼看着事情要闹大,弥勒佛出来打了圆场。
这个故事也像极了古装剧里的桥段:地头蛇想给赴任本地的新官来一个下马威。于是派喽啰出场刁难新官。地头蛇暗中观察。不管结果如何,地头蛇都会出场喝退喽啰——下马威的目的是要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主动,而不是彻底闹翻。
有时候为了戏演得逼真,地头蛇还要打喽啰一巴掌:“放肆,吃了豹子胆,敢为难我们的唐大人!混账东西,还不给我退下!”接着,地头蛇皮笑肉不笑地对新官说:“唐大人,因有巡抚大人安排的差事在身,接驾来迟,恕罪!恕罪!”新官吃了下马威,从此就要夹着尾巴做官;没吃,以后也要忌惮地头蛇三分。
鉴于弥勒佛关于黄眉童子一事撒谎了。故有理由认为,弥勒佛可能没有赴会,而是在角落注视着一切。
五庄观和小雷音寺之间,相隔了七八年,也就是天上七八天。元始天尊在天上七八天里,开了两场会,请的恰巧都是唐僧一行所到之处的地头蛇。两场会恰巧都存在早退现象。这一切,真的都只是巧合吗?
3、原著中的草蛇灰线。草蛇灰线是一种伏笔写作的方法,最早由金圣叹提出。简单一点说就是,没有必要的重复往往说明其中具有深意。就像悬疑电影里,反复出现的一个物品往往与剧情有非常大的联系。
在五庄观故事开始的第二十四回和小西天故事开始的六十五回,疑似留下了一个草蛇灰线:
五庄观前: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沙僧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景致,必有个好人居止。”行者道:“此言却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二十四回)
小雷音寺前: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霭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道路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八戒道:“纵然不是,也必有个好人居住。”沙僧道:“不必多疑,此条路未免从那门首过,是不是一见可知也。”行者道:“悟净说得有理。”(六十五回)
两次对话的内容非常相似,都是唐僧师徒展开的有关前方是吉是凶的讨论。两次对话,都出现了唐僧问前方是不是雷音寺,孙悟空说不是。
区别在于,五庄观那里,沙僧说:这里虽然不是灵山,但是肯定住的是好人。孙悟空表示同意,猪八戒没有吭声。小雷音寺那里,猪八戒说:纵然不是雷音,也肯定住的是好人。孙悟空和沙悟净都没有表示同意。
真个是好人(镇元子)的时候,猪八戒不吭声;碰上了妖怪(黄眉大王),猪八戒却说是好人。如果知道了猪八戒是元始天尊的徒弟,而元始天尊又身处五庄观事件和小雷音寺事件的幕后,应该可以感觉到,猪八戒的表现和元始天尊存在着某种联系。
☟
再看第二个问题,元始天尊的目的是什么?
之前说过,猪八戒有“二心”。推演人参果事件和小雷音寺事件的可能结果,再结合猪八戒的“二心”,寻找三者之间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事情的真相。
人参果事件有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种可能是,孙悟空推倒树。(实际发生)
第二种可能是,孙悟空打死人,镇元子扣下师徒四人,取经失败。(未发生)
第三种可能是,孙悟空打死人,镇元子扣下孙悟空,取经继续。(未发生)
第一种可能成为了现实。但是,这一结果显然没有实现元始天尊的目的。
通过排除法,可以知道元始天尊希望的结果在剩下的两种可能里——元始天尊希望孙悟空闹出人命。但是,鉴于镇元子不会愿意跟灵山闹翻,如果孙悟空真的打死人,第三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即孙悟空退出取经,取经团队继续前进。
小雷音寺事件有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种可能是,陷入僵持,弥勒佛出手收服黄眉。(实际发生)
第二种可能是,取经团队集体阵亡,取经失败。(未发生)
第三种可能是,孙悟空死后,弥勒佛立马出现降伏黄眉大王,取经继续。(未发生)
第一种可能成为现实。同样,这一结果也不是元始天尊的预期结果。元始天尊的真实目的只能是第二种可能和第三种可能。但是,由于弥勒佛不会公开和如来佛祖作对,所以弥勒佛不会让取经失败。因此,第三种结果出现可能性较大。即孙悟空阵亡,取经团队继续前进。
猪八戒的“二心”:
前文分析过,猪八戒虽然有“二心”,但他的“二心”并不是破坏西天取经工程。证据是猪八戒在西天取经的一些关键时刻,挽救了取经团队。这也是笔者排除猪八戒的师父是太上老君的主要依据之一。那么猪八戒的“二心”是什么?这就要看猪八戒做了什么事:
猪八戒在五庄观教唆孙悟空去偷人参果。果真偷了,猪八戒又不经意地“告诉”清风明月: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哝,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什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
上文说了,猪八戒“出卖”孙悟空,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是取经结束,而是孙悟空退出取经团队,取经继续。
白骨精那里,猪八戒挑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关系: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白骨精这里,猪八戒的行为直接导致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团队。
把五庄观事件的潜在可能、小雷音寺事件的潜在可能和猪八戒的“二心”放在一起会发现,让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是三者之间的重合部分。因此,元始天尊是要对付孙悟空。
把孙悟空清理出取经队伍,对元始天尊和猪八戒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猪八戒会成为唐僧的大徒弟:
(宝象国)国王笑道:“你看你这和尚说话,终不然朕当怕他?”三藏道:“不敢说。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生得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他都是这等个模样,所以不敢擅领入朝。”
在宝象国,唐僧向宝象国王介绍猪八戒是自己的大徒弟(此时孙悟空在花果山)。
元始天尊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把孙悟空踢出取经团队。孙悟空一走,猪八戒就成了唐僧的大徒弟。这样,未来猪八戒在灵山的地位会更高。元始天尊帮助猪八戒获得更高地位,是为了让猪八戒成为其安插在灵山的一颗更有价值的棋子。
☟
那么,猪八戒为什么又在红孩儿那里救了孙悟空?有两个可能:
第一,经奎木狼一事后,猪八戒发现取经重担不是他可以一肩承担的,仅靠猪八戒自己,后面九死一生;
第二,猪八戒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奸细在卧底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动一点真情。
到底是哪种情况,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笔者就不知道了。
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师父讲完了,下一回讲沙僧。沙悟净的师父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待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游记释疑(xiyoujisy),作者:曹不空 弥勒佛为什么要主动收服黄眉大王? | 西游记释疑33 镇元子为什么要跟孙悟空结拜? | 西游记释疑32 地仙之祖镇元子到底是什么级别?| 西游记释疑15
《西游记释疑》已发文章目录: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93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