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18两性新闻回顾(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转眼已成过去,回首18年,两性博弈在更深入的层面展开, 2018年注定成为性别新闻大爆发的一年。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18年的两性新闻焦点。
1. 彩礼引发的惨案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2018年民政部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在此之前,不断攀高的结婚成本引发一桩桩惨案。一场婚礼,照出了多少恶俗的陈规旧习与人心的贪婪无耻。



哪里有勒索,哪里就有反抗,彩礼的闹剧,最终受害的同样是女性及其家庭。贪婪总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彩礼问题往往被视为女利者与女权者的分界线,除去那些以女权之名,行女利之实者,正统女权反对物化的政治诉求本应反对彩礼,但男性的权利并非女权关注的重点。权利,包含权和利两个方面,旧时代嫁娶的彩礼,意味着男性掌握权力,女性获得利益的平等交换。在女性获得工作、社会地位的今天,本应消失,却死灰复燃。相较于铺天盖地女性对权力,地位、尊重的诉求,男性的权利却一直得不到保障,自己的权益只能靠自己争取,男性只能自己拯救自己,自己发出声音。这次民政部要求并不是第一次,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依然需要拭目以待。
2.metoo、性侵与构陷
比起彩礼惨案,更加吸引眼球的是米兔事件。一场全球范围内以“MeToo”为标签的反性骚扰运动,在中国有了响应者。网络上对性骚扰、性侵害的检举掀起了一种中国版的米兔运动。
米兔运动固然是对女性权益的保障,但却无法提供有效途径解决自身诬陷、谎言的问题,反而一味维护,从一开始就陷入内外交困:
困境之一是米兔通过舆论而非法律途径的运动手段和法制社会背道而驰,导致一些网络平台上对米兔的封杀。
困境之二是由于诬陷成本低,造成伤害大,刘瑜等代表理智的声音提出善意的质疑,但却受到支持者的口诛笔伐。米兔这种乌合之众的网络暴力,反而遭到更多人的反感。对于任何运动,“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的格言永远适当用。
https://www.douban.com/note/684815440/
困境之三是米兔运动的国外领袖丑闻连连。Metoo运动的旗手,著名的女权活动家Asia Argento被《纽约时报》披露曾性侵男演员;纽约大学女权主义学者女教授Ronell深陷性骚扰男学生丑闻。
困境之四米兔的污名化导致之前米兔的代表人物弦子与女权划清界限,从而加速了米兔内部的分崩离析。
困境之五是社会对米兔的应激反应,一些国外企业已经拒绝雇佣容易带来麻烦的女性职工,追求平权的激进女权运动似乎带来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与米兔相关的话题是波谲云诡的刘强东性侵案, 12月21日,刘强东于美国明尼苏达州被控性侵中国留学生,美检察院最终不予起诉。在美国性侵案件中,60%以上的是诬告。所谓证据不足,只是为了保护女性,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女性诬陷。
这件事情可供玩味之处是结果未公布前,网络上大量对刘的攻击与有罪推定,使人不得不感慨:法律或许是公正的,但舆论从来不是。
相较于metoo、刘强东案、高云翔案的过度关注,对于那些因性侵之名被诬陷,被陷害的普通受害者关注却少的可怜。例如,贵阳教师集体性侵案。27年前女生控诉遭33次强奸,疑点重重。27年的漫长等待与抗争,终于等到公正的无罪判决,但毁灭的却是几个人的一生。冤案已平,伤害仍在,这些被排挤在网络边角的事件以它们带血的沉默与不经的荒诞,让媒体的喧嚣失去了重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344458782264333&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79015523303377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344821850292651&wfr=spider&for=pc
与《狩猎》《即使如此也不是我》等西方反映性侵诬陷的影视作品类似,17年底,18年初,一部反映性侵诬陷的电影《芳华》登上屏幕,但过多的怀旧气息为罪恶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使人们只顾感叹命运的多舛,却忘记了恶毒的谎言。
“狼来了”的故事成为metoo、性侵与构陷最好的寓言与预言。当谎言无法遏止,怀疑就会成为习惯。在传统的“荡妇羞辱”之外,将形成一种新的“婊妇羞辱”,前者指性侵是女人的自甘自愿,后者是指性侵检举是女性买卖不成,栽赃勒索。王思聪的言论就是代表,遗憾的是他居然猜中了大概。这种双重羞辱最终的受害者恰恰是真正受到侵害的女性个体。

3.女性形象与男性气质
11月18日,俞敏洪公开宣扬中国女性“堕落论”,之后道歉。这件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实话总是不受欢迎的。俞的言论不仅侮辱了中国女性,同样侮辱了中国男性,中国男性成了对女性惟命是从,仰人鼻息的奴才,但俞的话同样是对男性的警钟,男性应该自立、自尊、自强,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自己,评价自己,拒绝“堕落”,不能按照女人的目光要求与评价生活。这件事的可笑之处在于,俞自己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屈从于女性的指责,用道歉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主张;而这件事的可悲之处在于,女性对于俞的口诛笔伐波及到中国男性,在受到俞的侮辱之后,男性又受到中国女性的双重侮辱。

与女性形象的讨论相似的是对男性气质的讨论。在“娘炮”形象受到抨击的同时,男性的“暴力”形象也受到批判,似乎男性生来就具有原罪。男性的形象和气概是从古到今都是被文化或者说女性的目光建构的,传统歌颂男性的孔武有力,现在嘲笑男性的雄性气概,准确的说,是既需要保护功能,又需要温柔气质,“小奶狗”之类成为女性的新欢。但无论讨论男性气质是暴力还是娘炮,都是女性的标准。注视是相互的,正像女性需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男性也要摆脱女性目光的评价,不再用女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男人的气质和气概是什么,只能靠男性自己来决定,做最真实,最自由,最自信的自己。西方米格道(MGTOW)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意味着更多男性的觉醒。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