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活了三十年,终于勉勉强强地懂得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个道理
一直很喜欢做各种月度季度和年度总结。豆瓣作为我使用频率前三的网站之一,每年年底的书影音报告我都非常
期待。2018年可以查看报告的时候我正在西伯利亚,厚着脸皮到处蹭热点升级了一个豆瓣版本,然后点开了我期待已久的报告。
不得不说,做的是非常地不走心,非常地简陋了。很希望豆瓣书影音报告和豆瓣读书(不是豆瓣阅读)这两个产品做好,如果有像豆瓣电台和豆品那样可以互动和交流体验的运营小姐姐就更好了。
我的2018读书报告tag是:【冷门书搜猎人】和【读书行动派】
我自己跟自己走走心,总结一下我的2018读书tag
tag1.【享受重读经典】
我喜欢重复看相同的电影,我豆列动画/电影/剧 硬盘目录 里的很多电影我都看过十遍甚至二十遍不止,听着原声可以想起每一桢画面和每一句台词,我很享受这种消遣的方式。但是重读经典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如果去掉同一本书的不同语言版本和同一本书的不通翻译版本,那么可能不超过十本吧。其中有四本都是2018年读的。
豆瓣显示我是2014年标记“已读”的这本书,时隔四年,读起来一样的新鲜如雨后的绿草地。
《瓦尔登湖》则是我2009年标记的已读,当时给了三星。2018年读到一半就满怀对当年自己的鄙视把评分改成了五星。
没想到我会把五年以前的豆瓣连载拿出来重读吧,当时想着五年了阿怎么也完结了吧,结果又在腾讯阅读上充钱又在豆瓣阅读上买电子书的,最后发现五年了这个还是没完结。
《娱乐至死》和《瓦尔登湖》分别是我2018年的第一本书和最后一本书,而这两本书本身的内容几乎完美的总结了我的2018和我对2018的感悟。
tag2 【科幻】
读完了
#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三部曲中译和英文原版
#分别由Joel Martinsen和Ken Liu 翻译的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英文版
#Jeff VanderMeer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电影《泯灭》原著)英文原版
#特德·姜 的《你一生的故事》(电影《降临》的原著)的中文翻译
#Ray Bradbury的Fahrenheit 451原版
#Neal Stephenson 的Snow Crash的英文原版
#Margaret Atwood 的Oryx and Crake英文原版
#Richard Morgan 的Takeshi Kovacs三部曲英文原版
几乎都是最新的获奖作品或者是有影视改编品的,这些著作我全部给了五星。虽然觉得可能有几本书我是不太可能看第二遍了,但是打开的脑洞已经合不上了。
最后再裂墙吐血披头散发伽椰子式推荐一本虽然不是科幻小说,但是被很多科幻小说甚至《黑镜》拿来饮用和直接当作设定的书~
tag3: 【哈利波特】
我人生的第一本英文原版书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初一,它连载在一份叫做《英语辅导报》的报纸上,后来莫名其妙不刊登了,我就买了原版书回家看。那个年代魔法石还叫the philosopher's stone不叫the Sorcerer's Stone。但是我始终没有把自己和身边的所有小伙伴一样培养成一名哈迷,遗憾。
在2018年之前,我读的最后一本哈利波特在高中《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蓝色封面的中文版第一版。2018年我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翘班在家,把原版哈利波特从魔法石开始慢慢又读了一遍。中间哭了好多次,去练瑜伽一脸开心教练问我最近怎么了我说在看《哈利波特》她给了我一个蜜汁微笑和一个温暖的拥抱,一直看到凤凰社,我又看不下去了,留给以后吧,可能我不喜欢成长这个话题吧,魔法少年的成长让我钻心与不安。
tag4:【语言学】
2018我开始悄咪咪地毫无进度地学习起了法语和荷兰语,在西语方面虽然没有多少长进但是可以阅读儿童读物和《小王子》了,学习法语的主要素材之一也是童话。
因为对于语言学习有欲望,所以也尝试了去阅读一些语言学方面的书,在友邻的推荐下发现了2本神书。
非常吊的民科,读的时候做了很多的笔记,希望有机会可以买一本实体书。
好像在互联网上火了两年了,非常有开创性。安利给了我几个朋友读,被法国人告知书里非常多的隐喻放在法语里并不适用,我们讨论了中英法三国语言的隐喻后虽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是都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妙不可言。
tag5:【自我管理】
以前不太喜欢任何self-management的书,自打放弃了升官发财和迎娶白富美这两件人生大事后,我阅读的【自我管理】类书籍却多了起来。
读了大名鼎鼎的《思维导图》和《策略思维》,还有这本曾经的网红ppt教程
作者是定居在日本的PPT大师,读的时候我已经搬到墨尔本,距离曾经的讲台和讲稿又远了一个新的围度,当时写的简评:
not providing a method, yet an approach. designing a presentation, like writing a book, directing a movie, performing a show, logic and emotion are the keys. 作者显然已经把演讲当成了一门艺术来讲,书里有超多可略的bullshit,但也像每一本教人写作,拍电影,演话剧的指南一样,bullshit建立在逻辑与风格的精算上就是又大又空但是让人发聩。从第四章往后的神叨逼里加了很多实例和带细节的干货,虽然很多给出网站都已经失效。看的时候也不断回想自己以前讲课和演讲的短板,但是下次再站在台上不知道猴年马月
tag6:【外文经典】
如诗般美丽,加入了重读的清单。
到灯塔去。灯塔是哪?是泯灭里的那个吗?对,灯塔就是你想要的一切。可是我怎么看灯塔都只想一个大屌。你说的也没错,灯塔就是男权和极权。
我不知道我读到的《到灯塔去》是不是Emma Rose Roberts读的《到灯塔去》。
太好看了,2019年会去读一下原版。
《人间失格》的英文翻译,跟读中文翻译的感觉特别不同,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读日语原版会是什么感觉。
泰戈尔和冰心就像一柄白玉如意上的两颗秀珠。
tag7:【散文杂文】
写吃鱼,我小时候不爱吃江鱼,理由颇多,有土腥气,太肥腻,等等等等,长大后很多小时候不爱吃的东西都变的爱吃了,却很少有机会吃到淡水鱼了。没有真正吃过江南的蒸鱼,许多年前吃的一盘西湖醋鱼我至今也只记得一个醋字,但随着污染,水利和工业化的影响,是不是就算我跑到顾村言的水边,吃蟹吃鱼吃虾也吃不出来他字里行间的清欢,真是遗憾。一个人在新西兰的半夜读这本书太虐了。 有一天说起来中外学生必读经典,我小时候读的大约是什么《古文观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鬼,感觉像这种书才真应该加到学生必读里,激起孩子对生活的乐趣,成年以后有的是愁苦,但是对生活中小事的情趣培养待到长大之后就不容易了。
不应该叫上海的倒影吗哈哈哈,写上海真是写绝了。
tag8:【旅行】
为了准备旅行,读了很多关于北朝鲜,巴厘岛和格陵兰岛的书。
还有这本《旅行的艺术》,让我反思了很多我自己漫游和远走他乡的目的性,五星推荐一下。
tag9:【科普】
写的很好啊!本科经济学,学士后也是经济相关专业,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反思,如果我高中的时候读了这本书后面对待学业的态度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吧。觉得应该列入中国中学生必读里面~
2018年是我自己突然对自己的本专业莫名其妙感兴趣的一年,恰好读到了常青老师的一本口袋科普,收益很多。2019年希望自己可以挤出几篇我早就想挤的经济学科(扯)普(淡)
非常开心成功地把这本书安利给了两个好朋友,其中一位在大学供职的朋友还因为这本书给他带来的启发发表了森林学上的新假说的论文。
看到又豆友评价说【要警惕拟人化】,给出的简评:
拟人化为什么会导向有神论?那你让狮子王怎么办?作者在他今年的新书里讲了为什么会用这种轻松笔调宿著,我深以为然,如果嫌弃不够严谨和没有数据支持作者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生物学和生命学论文可以看的。相比较来说读一些浅白的科普,我也更喜欢扎扎实实的啃论文和文献(虽然不但看不太懂而且也看不完),但是好的科普会让人突然充满感情和热情去想要投入到一门新的学科里,不是也很棒吗,而且这份热情甚至困惑和质疑不会也支持读者去想要继续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吗?推荐友邻们都去看
是啦,这本就是得·渥雷本 的新书,因为当时惠灵顿和墨尔本的图书馆里都借不到这本,我又十分着急看,最后在豆瓣阅读上付费买的电子书。感觉中文的翻译……怎么说呢,已经很棒了但是还是有好多句子要看上两三遍才能看得懂。
善待我们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以及尊重它们所有的神秘特质。看得我有点感动。真应该加到中国初中生必读里面!
一看到好看的科普就想推荐给小孩子们读阿,如果我小时候也读了这么美好的科普现在没准在神盾局里工作了。
《如何不被枪击,以及其他来自白人们的建议》是一本充满了辛酸和幽默的科普书,也是这篇总结里我最想要推荐给所有人的一本书。作者以美国枪击黑人案作为切口,对比了媒体的报道,警方的通告和普通民众的态度,勾划出了一个让人绝望的充满歧视和偏见的美国社会。
DL开篇诙谐幽默插科打诨,愈到后来强压愤怒,可是你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充满愤怒的控诉。The really best advice I have for you: How do you not get shot by the police? Don't be black. 好想也写一本书叫做:How not to get raped, and other advice from males.
最后作者充满愤怒和悲伤地嘶吼:“只有一条道,不要做一个黑人。”
我看完以后跟推荐这本书给我的女性友人说,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写一本书叫做How not to get raped, and other advice from males.她说“有什么可写的,下辈子别做女人。”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