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持做了一件事,发现了英语飙升的秘诀
2019年1月1号,我做了一件事,让我都惊掉了下巴。
跨完年,睡了个懒觉,便去了公司处理因为出差而还没来得及交的“作业”。最后实在是无事可干,便在楼下书店买了一本雅思13,一口气将里面的全部阅读理解都做了一遍。结果居然是全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度怀疑雅思13的难度大幅降低,因为整个阅读过程非常愉悦切轻松。
我倒吸一口凉气(那天广州真的很冷),因为这样的结果跟我16年准备出国时准备雅思(当时考了6.5分)的情形差别太大,以至于让我觉得雅思难度降低了。距离我大学毕业一年半,距离我上次考雅思两年半,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再碰过雅思练习,我发生了怎么样的化学反应?
站在2019年的年初,很想梳理一下毕业之后我生活和成长。
毕业
17年6月毕业,到现在已经1年半了,远离了象牙塔的舒适走入了职场的大熔炉,这一年半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重新的塑造。
2016年的秋招,所有人都在积极的准备各种各样的面试,而我铁了心了想出国念博士。那个时候的我,专业成绩不错,SCI论文也够,外国导师也联系得七七八八,便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了一场雅思考试,结果也勉强达到国外大学的要求。 就在我弄好了所有的出国资料的时候,我居然鬼使神差的参加了宝洁的校招,并最后拿到了offer。
思来想去,做不了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就做个经理人吧。于是,头也不回,接受了offer。
工作
我的工作是全球供应链管理,每天都要跟来自全世界的供应商、同事沟通交流,他们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印度、韩国,几乎涵盖了五大洲。当时觉得自己英语很厉害(仅限于口语,因为发音不错,训练得也不错),所以对这个工作充满了热情。可是当我开完第一个会的时候,我就跟老板说,我可能要辞职,因为我什么都听不懂。
紧接着,我迎来了我崩溃式的前三个月!
全英文的环境,所有工作上的同事都说英语,所有供应商都说英语,并携带者各自口味的口音,这对于一个在中国念大学,从未出过国的我来说,就好像被扔到了海里,我需要想办法生存下来。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培养了自己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也造就了现在我阅读英文的能力!
拆《经济学人》的句子
那个时候我订阅了经济学人杂志,时代周刊杂志,每天晚上回去都要泡在这些杂志里,以求自己能够迅速适应英文的环境,并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可是,如果你看过《经济学人》,你一定会发现你根本看不懂,第一是因为很多新的表达,第二是句子结构实在是太复杂了。
前两个月,我蒙圈的。但是,当你怕什么的时候,克服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去迎面挑战他!
我开始每天从一篇《经济学人》杂志里文章中,挑选3个长难句,一句一句的分析他们的结构,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哪个是宾语,然后将句子的主干挑出来,再去理解这句话。渐渐地,我发现我基本摸熟了英语表达的玩法,也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能够快速抓住句子主干的能力,并且伴随着这个过程,我的词汇量也大幅增加。
质变引起量变,刚好是差不多100个长难句的时候,我发现了英语的另一个世界。当你可以快速分析句子的时候,阅读对你来说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很多小伙伴在问如何订阅经济学人等外刊杂志,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添加QQ:2874223882

英语的突飞猛进
一年半之后的我,跟刚加入公司的我千差万别,无论是业务领域还是职场技能,再或是英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可以自如的跟外国供应商谈判,谈合同,谈人生谈理想,也因为广泛阅读外文期刊《经济学人》《纽约客》《时代周刊》等,让我积累了丰富的谈资和内容。我感谢的我坚持和学英语的方法。
写给所有想提升英语的同学
2019年,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同学、同事在打卡立flag,打击的都提到了想学好英语,但是学习英语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并且需要坚持的。我非常推荐大家去拆分一些长难句,通过这样的联系,提高自己对于英语逻辑的理解,可以事半功倍。
周六,我在公司码字,也给我的2019多一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