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沉浮无了时,小小失败算虾米
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戍、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曾文正公家书 熟悉曾国藩的历史,都会被他的故事所感动。出来做事、家境一般的人,能够吃的苦,曾国藩一样没落下。从初期的不与官场中人同流合污,到后期的屡败屡战,所谓的雄才大略,不过就在于你能不能挺过去。所幸,他挺过去了,才有这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在谭伯牛所著的《战天京》一书中,是这样描述他那段失意的往事: “咸丰四年末,收复武汉后,湘军水陆并下,在田家镇大败太平军,随即进攻九江、湖口。水师一部冲入鄱阳湖,被太平军封锁湖口,不得重返长江,水师遂被分割成外江、内湖两部分。外江水师多大船,不能近战;内湖水师多小艇,不利补给。太平军坚守九江等处,又分兵攻击武汉、江西,准备活生生把湘军“枯”死在长江中段。从咸丰五年被困到七年二月丁忧回乡,曾国藩一直困守江西,每日都处于愁苦凄凉的境况。军事方面,名将塔齐布、罗泽南递相沦谢,后继无人,攻守俱惫。经济方面,江西省官方吝于给饷,晋、陕、川、浙等处拨饷则多为空头支票,全靠湖南协饷和办捐收厘苦苦支撑。形格势禁,师久无功,朝廷不仅不予谅解,甚至以‘顿兵不战,坐耗军需‘[ 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上谕。]严词诘责。” “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曾国藩全集里的这句话,就是他内心的写照,对于他来说,自湘军创办,迄于困守江西,差不多五年时间;这五年,是曾国藩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年。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这里不再重复了。说起曾国藩的故事,想到我的一个竞争对手,严格说来,他还是我培养出来的。从一进单位,我就认识他。小伙子虽分在小县城,但是人很积极,刚进来就参加竞聘,因为条件不合格被刷了。但是他从未放弃,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巴结上级,广结人脉。有一次上级部门需要人去帮忙,我就推荐他去了。但是他到了那里无所事事,眼里没活,混来混去。我好意提醒他,他觉得翅膀硬了,对我不理不睬,结果被领导诟病退了回来。本来被上级退回来加上他平时为人心眼多,很多人不喜欢他,他以后都不太好发展。但是他回来后痛定思痛,更加积极,在这段不如意的时候,他学了车,先想办法调到我们这里,在郊区买了房子,抓住了别人放弃的机会,成功上位,并牢牢占住了位子,现在已经作为中层预备人选去帝都进修了。一路共同走来,我对他的人品虽不赞成,但是对他的积极进取之心却赞不绝口。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古今同理。 前段时间看了傅高义所作《邓小平时代》,写到邓小平被下放到南昌时,“当邓小平登上飞机时,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在江西待多久。”书中写到邓小平到了南昌后,“文革”对国家、对邓小平本人和家庭的影响让他感到痛心。但是,据在江西最后两年的大多数时间跟父母住在一起的邓榕说:“他没有意气用事,没有情绪消沉,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毛泽东曾经利用他在延安那段被封锁隔绝的时间思考中共夺取政权后全国的整体战略,邓小平也利用了他在江西的时光,思考着他所要进行的改革的大方向。邓小平在南昌的时光,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着中国的未来,这段失意的日子恰恰给了他宝贵的喘息机会,只有这时候,才能看清自己存在的问题,更好的面对未来。他离开南昌回北京的时候,也就是他要开始新的奋斗的时候。 很久没有进行这么深刻的反思了,说说我的故事吧。我前几年成功跻身国企中层,时也命也。工作中我不仅自己干,也培养了一批人,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培养人,万一被别人抢了位置,“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不这么认为,现在的位子很多,不用怕,要怕就怕自己没有本事。结果去年有好的机会能去上级部门,我因为个人的原因没去。单位现在人才济济,已经被这些年轻人占住,我被下派。从暂时看,我是失意了,但是从长远看,未必! 这段时间,我大量阅读,历史、党史、哲学,甚至是佛经,大大减少应酬的数量,特别是时间多了以后,我能够集中精力将我的所思所想,看书心得,好好总结。我很喜欢唐朝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一句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职场上的起起伏伏是常事,关键看你做了什么,有没有放弃,能不能等待机会,找到自己的未来。 闽南语《免失志》里这样唱的,“杯中沈浮无了时,小小失败算什么,啊免失志免失志,机会那到满满是!” 我在努力,我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