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愿 —— 读《露娜的鱼》

故 事 梗 概
这是一个小女孩和一条鱼的故事,他们无法用互懂的语言沟通,小女孩也无法留住这条怪怪的会飘在空中的鱼,家里不行,外面也不行,于是她带它去海边,因为鱼都是属于水的,但是这条鱼终于在月亮升起的时候露出了笑容,原来它是一条属于月亮的鱼。
露娜(Luna)是月亮的意思,是这条鱼口中变幻着各国语言在说的话,也是这个小女孩的名字。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颜色鲜亮、绘画生动可爱的绘本,第一次翻看它的时候,就觉得这不是一本属于白天的书,很纯粹的个人感受,似乎看到作者无数个不眠之夜(就像我现在半夜写稿一样),事实上,这二十页不到的绘本,作者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打磨。我想她精雕细琢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里面有她的人生,过去、现在和未来。
后来我把书给我十一岁的女儿看,她现在已经会用一个超大超酷的耳机很合理地把自己隔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发现每次要和她交流,我得敲敲桌子示意,就好像先得敲开一扇门。她本来不想接的,脸上表情写着“我都那么大了,还让我看小儿科的绘本?!”我用硬皮封面的一角敲了敲她面前的桌角,她扁了下嘴,接过去。翻过三页,她把耳机摘了下来,然后默默读完。我趁她耳机还没再次戴上,赶紧地开口:“怎么样?作为小孩子,你喜欢这样的画风和故事么?”,话一出口,我知道“小孩子”三个字成为了“泼出去的水”,于是这个“小孩子”简洁地答道:“谁说只有小孩子看的?画风超赞!” 我以为她是故意这样说,又试探道:“这暗兮兮的画风你喜欢?” 这次她直接把书递回给我,说道:“这就是孤独的颜色呀!”

作者Aisato出生在挪威的奥斯陆,在她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我找不到更多关于她童年的经历,但从她不同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种的肤色,推测她的身世并不简单,加上家境贫寒,这个姑娘的童年早早地被打上了“特别”的烙印,似乎像那条无缘无故而出现的鱼,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它要去哪里,也没有人在意它为什么不快乐。
Aisato绘画上的天赋,在她整个学生生涯中始终未被看好。家中经济条件的捉襟见肘,让绘画的道路走得更加艰难,有时连一块像样的画板和颜料都可能阻碍了灵感的实现。老师说“你不要再画了,不会有出息的。” 毫无自信的她,报考艺术学院也被拒之门外。
这种灰暗蒙昧的底色,正是她童年的色调吧,深深的孤独、淡淡的依恋。孤独和孤单并不是同义词,孤单的人未必孤独,孤独却也可以发生在人群中,发生在亲密的关系中,因为我们在一起,你却不懂我。Aisato应该是体会过人性中深刻的孤独感吧。就像那条鱼,在家里不被接纳,在大街上被人打量,在寿司店似乎只有逃命的份儿。鱼儿不会表达么?它说了,它一直在说,同一个意思,Ay, Kuu,Yue.......这些都是月亮的意思,只是,没人听得懂。就像Aisato求学的时候,她爱画画,就一直画一直画,哪怕常常会买不起颜料,哪怕老师也会直接打击她走这条路,没有人看见她的天赋禀异,她的画就像大家都听不懂的话,她一直画。

生命中,总有一些相遇。
小女孩露娜与鱼的相遇开启了这个故事,而隔阂应运而生。这个绘本故事里描述了很多种隔阂,露娜与鱼之间,他们一直连在一起,却也无法完全理解;露娜的父母,听不到女孩的愿望,他们只关心孩子准点应该上床睡觉;路人更加是冷漠脸,或者不怀好意地窥探。
露娜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是她“自以为”鱼的需要,她为它穿上衣服,她为它刷上了油漆,她甚至误带它去了吃生鱼片的地方......最后,她带它去了海边,这下总没错了吧,因为大家都知道鱼是属于水的。
这里值得每一位读者都去审视一下自己身边的关系,和我们每一天都可能面临的隔阂。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真正看到了我们的孩子,看到了他们的需要?是否常常”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去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
鱼在来到海边之前,一直是不开心的表情,直到月亮升起时,它终于露出了笑脸。原来它是一条特别的鱼,它要去的地方是月亮,露娜终于明白了这些后,”她松开了手中的线 ......“整个绘本一直到这个跨页的时候,才用上了明亮温暖的黄色,心情也随着鱼的升空而豁然开朗,奔向光明!
是的,露娜和鱼分开了,但她知道要“如其所愿”,放手在这个时候才是最大的成全。

这个叫露娜的小女孩,与那条只会说"Luna”的鱼,都有作者自己化身其中。他们像心理学大师荣格(Jung)的自性化概念里的两个“我”。简单地说什么叫“自性化”,就是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整合的,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自性化意味着人格的完善与发展,意味着接受和包含与集体的关系,意味着实现自己的独特性。
不被理解的鱼,天生就是一条不属于水的鱼,它的归宿是月亮,它辗转过再多的地方,收到女孩再多的呵护,都是不快乐的,因为它不是它自己,直到它第一眼看到水面上洒落的月光那一刻。也许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不属于水的鱼,但那又怎样。
露娜也在找寻答案,她付出了很多,却始终不得其解,在做过很多“非其所愿”的尝试后,她也没有放弃帮助鱼儿的心愿,直到最后的答案是那么意外,她也自然地松手放行。最后,她才能在夜晚的窗台上那么愉悦地望着鱼快乐地飞向月亮。一种互相的成就,共同的达到,才能造就这圆满吧。
Aisato的坚持,也终于有一天成为了“闪光的金子”。这位曾经从来都不被看好,也没有获得充足支持的画画爱好者,因为坚守自己的独特,成为了那条了不起的月亮上的鱼。

我想把这本书,送给我的女儿,一个也有些小倔强的爱画画的女孩。她后来告诉我,在整一本绘本偏暗淡的色调中,露娜和鱼的眼睛是亮点。所有其他人物的眼睛都是半闭狭长的,只有她俩的又大又圆而闪闪发光。
我很珍惜与女儿这样默契的时刻,我们在这本书里互相看到了对方。

《露娜的鱼》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个“我”与另一个“我”的相遇,他们都不再孤单,他们互相看见,超越语言、超越隔阂,最终整合成一个圆满的自己。
谨以此书,送给2018年末的每一位有缘在文字中相遇的朋友,愿世间更多明亮的眼睛,看见与被看见,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