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二季 文案整理2
(有删减和编辑,供个人收藏。)
第二集 广东省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院长魏峻)
我们,为什么是今天的我们?日月轮转,动静无常。幸好,我们仍能在祖先的创造里,找到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答案。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我们来了!
华夏大地,山河相依,多元文化,相生相融,感谢本季九大博物馆的鼎力支持。
广东,面海而兴,自秦朝设南海郡以来,两千两百多年历史,何其精彩。让我们跟随魏峻馆长,走进广东省博物馆。
【一】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胡杏儿/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 白芳/美国米德塞斯大学讲师 湛旭华
八百多年前,一艘商船驶向海外,却意外沉没;八百多年以后,我有幸见证了南海1号的打捞传奇。我是魏峻,一个地道的考古人,我也是广东省博物馆的看门人。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求索不止的代言,海上丝路在这个神奇的港口打开,便从未闭合。这是八仙福寿提盒,它的盒壁厚度不足一毫米,薄如蛋壳;这件德化白釉瓷器,在欧洲俗称“中国白”。究竟是创新成就了千年的口岸,还是古港成就了不变的创新?考古是盯着过去的事业,未来我相信博物馆将变得更加有趣。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听上去它的名字很长,但是如果跟它的内涵相比,每个信息点都十分重要。它手绘于桑皮纸之上,用水彩画成,一百五十多个人物,五十多组生产生活场景,以农耕、桑织、茶叶、瓷器为主题,千年的中华立命之本,薪火相传之根从未改变,当壁纸通过海上丝路外销,世界看中国,它不就是其中的一扇窗?
[前世传奇]
壁纸的前世传奇,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广州港商船云集,舶货琳琅,彼时,从爱尔兰到俄罗斯,中国风早在欧洲掀起一阵热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克号船长小亨利,已经是第三次来访清朝,除了完成商贸任务之外,他还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我们的故事就从他验收订单的那一刻开始讲起。
˙港口背后的样貌,才是这片土地最大的不同。
˙我知道你们中国的历史很长,可是你画得出来吗?
˙我只会选四样:农耕、桑织、制陶、制茶,它们历经千年都未曾改变,而且,这也不正是你们来到中国的原因吗?
˙但若用你们中国的传统绘画方式,这密密麻麻的还怎么看?你可以把它画于巨幅之上吗?
˙船长,请您看看这本《御制耕织图》。
˙我的天哪,竟然运用了我们西方的几何透视法,这是谁画的?
˙这是百年前宫廷画师焦秉贞所绘,他曾跟传教士南怀仁学过西方绘法,我会借鉴其中的场景。
˙那会是什么样子啊?
˙我将以东方技法将全局展现,用西方水彩光影明暗之法细致刻画局部细节。
˙太好了,我要的就是这个,这东方妙景,一定能一偿父亲的心愿!
小桥流水,农家舍院,安乐平和的背后,是强大的农耕商贸。向海而生,商,为广州之独到;农,为立命之根本,看来貌似平常,其中却孕育非常。此,为壁纸之魂,此,便为中华之独韵。
这些农耕商贸图壁纸,跟随商船漂洋过海,最终挂在英格兰约克郡夏活庄园的中国房间。两个多世纪之后,其中的十二幅重回老家中国广东,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广州十三行相当于清廷对外贸易的经济特区,除了它们,外商不得与其他中国的商人发生任何的买卖关系,十三行的洋行的数目,不是固定的十三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二十六家。
前世传奇中启发杏儿的《御制耕织图》,是中国作为农耕古国最重要的文化印证之一。古代帝王春天亲耕,称为籍田礼,连续两三千年。
[今生故事]
这套壁纸源出名门,流传有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的见证物,到现在为止都是中国文博界收藏的唯一一套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外销壁纸,顺利地征集回来之后,立刻就被评定为了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从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农耕的活动,和清康熙年间《御制耕织图》里面绘制的农耕稻作的场景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广州的画家又有自己的创新,融入了很多广府文化元素,比如说有镬耳沿的建筑,有广府人吃荔枝的场景,有广府人教导小孩子尊师重道的场景,还有很多生活情趣在里面。源自生活,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画面,不论是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由中国文化带来的热潮,所形成的洛可可时期的中国风,在欧洲流行了一百多年。中国的外销手绘壁纸,其实是高级定制的奢侈品,当时购买一个房间的壁纸大概要花60英镑,加上工人的安装费,一共要100英镑。三百年前的18世纪,一个英国普通家庭一年吃吃喝喝大概会花费15英镑,这样的中国壁纸,大概要10个家庭一年的吃喝。
所有的外销艺术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就是欧式的造型,中国的纹样,要么就是中国的造型,欧洲的纹样,兼收并蓄中西文化。
今年是我们共和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州一直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港,两千年持续开放的大港,它所输出的外销品,输出的文化,都向世界展示了广东自古以来敢于开放、兼收并蓄的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古代商贸的繁荣和艺术成就。
【二】宋金项饰——岳云鹏/南海1号考古队领队 孙键
宋金项饰全长1.72米,它是由四股八条纯金金线编织而成,人字形的纹路,状若麻花,葡萄纹饰长条带钩为首,四个环状搭扣成尾。它的主人是谁?至今成谜,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它沉没海底八百年,第一个被打捞出水,便揭开背后巨大传奇——南海1号。
[前世传奇]
宋金项饰的前世传奇,发生在南宋年间,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借由北风之便扬帆出行,船上众人千面,而这其中有一个于秀才,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他媳妇早挺不住了,断了他进京赶考的盘缠。被逼无奈的秀才,在大舅子的怂恿下,决意不争馒头争口气,出海贸易自挣路费,我们的故事便从二位出海开始讲起。
˙现如今朝廷动荡,官场莫测,倒不如这茫茫海路,虽出没于波涛之间,冒不测之险,好歹痛快,死且无悔。
˙可大丈夫总应该有所作为啊。
˙你怎知海商就无所作为?你可知有不少海商曾为朝廷使者通国信、送文牒、立大功。
那一年,南海诸国并未等到翘首以盼的大宋器物,百年如梦,千帆擦肩而过,直至宋金项饰第一个脱水而出,万件宝物才与沉船共同发声,再现波澜壮阔的海上丝路。
由于出水金项饰的商船原名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于是考古学家就将其命名为“南海1号”宋代沉船。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的商业打捞公司,合作寻找东印度公司的沉船时,意外发现了一条沉没了八百多年的中国古船,当时打捞出包括金项饰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实证了南宋时期海洋贸易的繁荣。
宋代海商贸易蔚然成风,利润丰厚和政府鼓励导致海商人数剧增,不止沿海农户渔户,即使被明令禁止参与出海贩易的文武官员也占一定比例。
目前从南海1号清理出土的铜钱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五千多枚,因为宋代铜钱铸造量大、精美,币值稳定,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均可流通,因此宋代铜钱的外流现象十分严重,甚至造成了自己出现钱荒的问题。
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设备都很先进,这也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关键条件之一。宋人还把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逐渐摆脱了完全依靠牵星术和辨别地标特征导航的局限,可以进行远海航行。
[今生故事]
水下考古走到今天,是我们所有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我想问大家,在你们眼里,中国水下考古的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并不低,而且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是国家主导,地方配合的工作模式,就可以集中力量,做出像打捞南海1号、南澳1号这样的大事,我们也完全相信我们有非常美好的未来。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四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内陆的文明,更是一个海洋的文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面对海洋、利用海洋,这些都是将来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解密的事情。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新鲜血液的成长,将来他们所做的工作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五千年悠长的历史岁月。在我们国家辽阔的海域中,不知沉寂了多少宝藏等我们去探寻,我想,掩埋于深海之中的,有我们民族曾经的繁华似锦,也有我们民族曾经的悲壮叹息,它们都是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铭记。宋金项饰的发现,让南海1号得以重见天日,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也因此拉开了帷幕,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通过水下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看到中国曾经的繁荣全貌,看到历史的真相。
我们志愿守护宋金项饰,守护历史,守护海域华光。
【三】金漆木雕大神龛——肖央/刘昊然/马来西亚槟城古迹信托会主席 林玉裳
图像巡回,乾坤戏场,潮州木雕,用刻刀讲述故事;玲珑瑰丽,栩栩如生,潮州木雕,用匠心雕刻时光。
潮汕人自古崇尚孝道,对宗祠文化也非常重视,会把它做得更精细更辉煌,这是对骨肉亲情的一种重视。
我想,潮州人对极致的追求,在一笔一刀的雕琢里,是执着的匠人心;我想,潮人们对敬祖的传承,在一物一画的精致里,是延续的民族魂。
在粤东潮汕地区,神龛是民间供奉先辈神位的特制用具,以金漆木雕装饰最为常见,它多放于祠堂之内,敬宗祭祖,追本溯源。我们身后的这件神龛,体量庞大,雕饰精美,为潮州木雕的佳品,它以木为纸,化木成金,采用多层次镂通雕,密而不乱,人物如生,潮剧戏起,花开富贵,鸟上枝头,再现古人美好的原始信念。如今我们并不知道这座神龛所属何人,但它所代表的家族精神是所有潮汕人共同的信仰,最重要的是这种信仰永存不灭。
[前世传奇]
金漆木雕大神龛的前世传奇发生在1943年,潮汕地区一场天灾人祸急速蔓延,在日军近四年的血腥统治之下,大饥荒又突至这片大地。远在泰国孤身打拼十五年的大哥陈卓心急如焚,家信汇款早已被日寇切断,如今故土饿殍日增战火升级,国内相依为命的弟弟是否安好?陈卓于是冒险归家,我们的故事便从他与弟弟相见的那一刻开始讲起。
˙陈凡,神龛怎么这样了?
˙还不是拜日本人所赐,在我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
˙算了,等我到泰国一定找一个好的工匠把它修好。来,敬拜祖先。
˙陈氏列祖列宗在上,子孙陈卓、陈凡敬拜。
˙十四年前,阿爹去世,我身在南阳未能尽孝,如今世道艰难,祠堂神龛如此蒙难,不得已要将你们带离故土,希望祖宗宽恕,阿爹保佑,此番顺遂平安。陈凡,收拾东西赶紧走。
˙大哥,我说过了我不走。
˙你胡说什么呢。
˙陈凡,咱们的防御工事终于完成了,咱们杀敌队终于可以和鬼子大干一场了。大哥你还不知道是吧,现在咱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杀敌队,我跟陈凡一起组织的,准备要和抗日部队共进退。
˙陈凡你给我跪下。父母去世的时候说什么来着?
˙万事以平安为重,长兄如父,一切听从大哥安排。
˙你听我安排了吗?我冒险从泰国会来救你,你这样做平安吗?你让我这个做兄长的能心安吗?
˙我打鬼子怎么了?
˙我不想让你死。
˙我打鬼子有错吗?大哥,你在泰国不也追随蚁光炎先生一起抗日吗?
˙那是我的事,那早就过去了。
˙过去了?大哥你告诉我,泰国到底怎么了?
˙弟弟我就是想带着你到泰国找一个安安全全的地方平安的生活。
˙我不去。
˙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大哥你就跟我走。
˙走哪?去那个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大哥,这个时代安全活着就是当亡国奴,你把咱们家神龛搬到那去,列祖列宗抬得起头吗?
˙列祖列宗要是得陈氏的根脉。
˙祖训说了:“诚第一,勇无惧”,大哥,我从小到大一直以你为荣,可今天的你,你不配。
˙热血谁没有过?你们今天的所作所为都是我当年干的。四年前蚁光炎先生在曼谷被暗杀,我当时就在现场,上一秒钟还跟你谈笑风声,下一秒钟血流满地,那种痛苦的滋味,那种折磨的感觉你们经历过吗?见过血吗?我不想看到我的弟弟走上这条不归路,我舍不得,我舍不得。
˙大哥,蚁光炎先生去世后,在海外的同胞们,他们放弃抵抗了吗?
˙当然没有,但可是……
˙他们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自己的族人吗?
˙当然有,但可是……
˙你在泰国的时候,你问问你自己,是只有陈家的人在帮你吗?
˙当然不是,可话不能这么说,不能这么说。
˙如果我没记错,我们潮地的先民从中原南来聚群而居,若不是重情重义互帮互助,早就被大族所凌强宗所欺。所以今天在海外潮汕的同胞们,也依旧抱团取暖并引以为傲对吗?
˙你们说的都没错,可是……
˙没有可是。大哥,你看看这神龛,它不仅用来追思宗功祖德,更是要将一族之人心凝聚。如今那些日本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澄海三天被屠城,官硕几百平民遇难。大哥,你的心会疼吗?
˙对啊,不疼吗?
˙我们每个潮汕人心里都在滴血,若是国破家亡宗族散,何来的传承?今天你我兄弟二人走了,是,我们陈家的根是保住了,可若潮汕宗族的根都断了,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日本人这么快就打过来了?
˙阿力拿枪,我们走!
˙弟弟!
˙大哥,若人人只为自保,那神龛上所绘的美好向往,不就都成泡影了吗?
˙凡我陈氏子孙,凡我陈氏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凡我陈氏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大哥。
˙陈凡呢?陈凡呢?
˙陈凡他……他牺牲了……
˙大哥,这是我们杀敌队三十多个人的遗言本子,里面也有陈凡的。
˙若吾一日殉国,请活着的战友,将吾之遗书递还家人。
˙日本吞中华,合力灭倭奴。张忠,于1942年12月22日。
˙勿作女儿态,需有壮士心。书于杀敌队,梨黛。
˙振吾国魂。1943年1月12日,官硕人,王善慈。
˙一己之力固然微薄,但众志成城,虽鲜血不可避免,可正如蚁光炎先生临终所言:“我虽死你等免用痛苦,中国必然胜利。”是的,中国必然胜利。陈凡写于陈家祠。
˙中国,必然胜利。中国,必然胜利。中国,必然胜利!
两年之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8日,驻汕日军在汕头市签署投降书,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潮汕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支援从未间断,归国杀敌的广东各属华侨达四万人,正是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前世传奇中的泰国华侨抗日英雄蚁光炎先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抗战爆发以后,当时是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早已事业有成,但他不顾安危,倾心倾力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而这只是千千万万潮汕华侨投入抗战的一个缩影。
根据大神龛龛门上金漆画的落款推断,这个神龛是1935年在一座叫“贻穀祠”的祠堂内制作完成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广东省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了这件文物,2009年为了筹备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策展人员专门聘请潮汕的木雕艺人,用传统工艺重新配置了缺失的部件,重新复原成为现在所见的大神龛。
2006年,潮州木雕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遗留物,更是鲜活地体现了潮州的民情风俗。
[今生故事]
韩江在广东省,是沿着潮州的九个县所流的一条河,是我们潮汕人、潮州人的母亲河。后来,那些去到马来西亚槟城的潮州人都是单身的,怕自己死后没人拜,怎么办,就设立祠堂,立神主牌,所以叫韩江家庙。就是说潮汕人把他们的家化得更大了一些。在宗祠家庙里面,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神龛才是家庙的灵魂。
修复过后的韩江家庙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现在其实很多人对宗祠没什么概念,一说到它就想到祭祖、祭神,但是宗祠背后的家族力量,不仅仅是这些,我知道很多海外的潮州人在远离家乡多年后,都会回到潮汕地区认祖归宗。
身在海外的潮汕人如此执着地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其实就是这种神龛背后的家族精神,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自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件国宝——金漆木雕大神龛在当下最重要的意义,需要用它去唤起一代又一代潮汕人,乃至中国人对于家族,对于血脉,对于故土,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所以神龛代表着祖先的精神,是我们潮州人凝聚一起的载体,我常常讲,我假如不保留我自己的文化,我要靠谁来保留呢?
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不保留自己的文化,要等谁来替我们保留呢?中国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身体里流淌着华夏文化的血液是不会变的,流落四方的部件,我们可以拼接成一个精美绝伦的神龛,四散在海外的潮州游子也可以凝聚在一起,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家风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志愿守护金漆木雕大神龛,守护历史,守护血脉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