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5
一不小心日期就变成了2019,去年做的最后一件对的事是决定去台北跨年。
请把这篇当做我一贯风格不负责任的散漫游记+告别18年迎接19年的新年献词 ^ ^
2018年12月29日 Shanghai ---> Taipei
这次头回坐中华航空的航班,之前买机票的时候还出现了bug... 不提了。
航班本身还好,我在飞机上看了美国老板极力推荐的Crazy Rich Asians。不出所料是小时代的好莱坞版本,如果主人公不是真人出演的,说它是童话故事也是可以的。
美国老板说美国人喜欢这个电影是因为他们头一次看到都是亚洲人面孔的电影,很新奇,这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在台湾书店里的排行榜上,这本书也总是高高排在前五呢.....?
anyway,坐飞机的时候看这个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不用我动脑,都是好的:)
到台北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多,在机场买了ipass交通卡(我必须要在此点名批评我的朋友程律师,作为一个每年要去N次台北的人,我之前非常诚挚地寻求她的帮助,让她推荐我哪种交通卡比较好用,她说现在都是用ipass了啦。然后我就听话地买了ipass......至于出现了什么后果,我下文再说。请大家如果是为了在台北交通方便的话,一定要购买悠游卡不要买ipass!!!但我还是很爱我的盆友程律师,希望她下次亲自带我去台湾玩耍!)
好,我们刷ipass做机场捷运快线到台北车站,车程大概40分钟到一小时。
在捷运上一路看台北的街景,发现和五年前真的没什么变化,还是老老旧旧,看不出发达,也看不出落魄。
下了捷运,打出租车从台北车站到酒店。我们这次定了台北喜来登,位置大概在捷运板南线的善导寺站,非常便利,推荐。(ipass的bug是,出租车不能刷)
check-in后出门觅食。这次饮食的部分由徐老师详尽地做了攻略,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步行到第一家传闻中的牛肉面店,关门。
步行到第二家小日料店XX食堂,门口排队的人数绕地球三圈。
步行到第三家吃鱼生的小店,关门。
步行到第四家我都忘了是什么店继续关门的时候,我们俩都准备当街大哭。
徐老师一边拿着手机举着伞在前方google着下一个门店地址,一边嘀嘀咕咕:尼玛下次再也不这么认真做攻略了!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哦!
但是徐老师辛勤地做了攻略,我们就要珍惜她的劳动成果,以下是几家店的信息,如果有人幸运地吃到了,请跟我们分享心得:
1. 老王记牛肉面,中正区桃源街15号,营业时间11-14:30,7-19,周六到下午3点
2. 天天利美食坊,万华区汉中街32巷1号,9:30-22:30(周一公休)
3. 三味食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116號,11:20-14:30,17:10-22:00


.....台湾的一些著名的小吃店确实都有各自的营业时间,所以碰壁是常有的事。原则上很多小店周一都会关门(虽然我们达到的当天不是周一),敬请注意。
但我一贯的原则是,吃到就是赚到,吃不到也无所谓啦,说不定留着肚子就吃到更好吃的别的了呢?
后来为了临时充饥,我们去了老字号咖啡店蜂大咖啡。这家咖啡怎么说呢...徐老师说她点的那个口味不错,并且喝完之后还顺带买了咖啡豆,但我点的那个招牌真的非常苦涩,像我这种连costa都能容忍的友好型咖啡爱好者都忍不了,大家请自行抉择。
蜂大咖啡,万华区成都路42号,8:00-22:00
喝咖啡的时候,我问徐老师如果可以自由选一个地方生活会选哪里,她说欧洲某个城市吧,感觉那边的人都不怎么要上班的。
我大概会选日本某个二线城市,首尔或者台北,原因我不知道,但感觉我在这些地方能活的不错 --- 不需要那么高大上或者经济发达,但是人均水平差不多,大多数人普普通通但过得尚且体面。
咖啡没吃饱,所以我们后来又去西门町吃了阿宗面线(地址不明,西门町排队最多的那家),老虎堂(地址不明,西门町Champion专卖店对面),以及一家牛肉面店(地址不明味道可以)。然后心满意足地拿着在711买的零食和饮料,回去加班。
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一个从八月份沉寂到现在的项目,非要在我出门玩耍的几天启动交割。唯一安慰的是,徐老师也要加班。耶嘿。但是她们公司给配的电脑是apple最新配置,这我就不太高兴了 :(
我们俩敷着面膜各自在房间一个角落加班的时候,徐老师幽幽地说,五年前我们大学的时候来台湾环岛游,一路上每晚回到酒店你都会写当天的日记的...你看看你现在,日记终于变成了加班。
...心酸又好笑,不过我们确实长大了。
虽然听起来辛酸,可是换个角度想,当年我一边写日记的时候一边也在长久地担心着以后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现在,时间终于告诉我们,我能找到工作。难道不是可喜的成长?


2018年12月30日 Taipei富锦街+信义商圈+松山文创
不管昨晚几点睡的,第二天早上我们还是按时起了,因为徐老师说要带我去吃一家厉害的不行的早饭。
阜杭豆浆,捷运善导寺站附近。当我们走到距离它一个街区之外就看到了排队的队伍之后,我由衷理解了“厉害的不得了”的含义。
..............也拥有了人生第一次排队一个多小时吃豆浆烧饼的体验。
其实我并不怕排队和等待的,相反我潜意识里喜欢排队等待的时间,什么都不用做,打着哈欠看着路边来往的人就行,多好。

吃完早饭去富锦街,富锦街的感觉类似于首尔的汉南洞,远远望去觉得只是居民区,但街道里别有洞天地开着很多风格各异的咖啡店,服装店和卖其他七七八八的小店。
在一家organic food的小店,我们买了糯麦煎茶,椰子油,甚至还每人买了一袋糯麦。徐老师再次幽幽地总结:以前我们出来都是买衣服买文具买些华而不实的小东西最积极,现在买茶买米......
岁月不饶人。
但是我真的推荐糯麦,因为我今天中午自己在家煮了一点,吃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按照店员的嘱托包起来放在冰箱,随时可以拿出来拌沙拉或者煮粥。

下午去了松山文创园区。关于文创园区,我觉得后来我们遇到的一个司机大叔总结得很准确:“啊还不就四一个旧仓库吼,改装成卖东西的地方,兰后用很高的价格,买一些文具和当地的特产哦,还不就酱紫!”....大叔说得对。但是如果有空话还是可以去看看,说不定就买到喜欢的东西了呢。
晚上我们去信义商圈,那边是大型商场集合地,微风、三越应有尽有。也有很多年轻人的表演。但...就是每个大城市都会有的商圈,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三里屯,首尔的清潭洞,大阪的心斋桥 - -
我们来这边主要是为了吃一家预订过的烤肉:老干杯和牛烧肉,信义区松寿路新光三越A9馆8楼
双人和牛套吃到撑,店员妹妹在吧台里看着我说:感觉你要饱到睡着了诶....
我:嗯。

晚上也是加班的一晚:)
2018年12月31日 Taipei 永康街+华山文创园区+台大+101跨年
18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努力的一天!
不管加班到几点,第二天一早也要精神饱满地出门鸭 - -
不由地想起几年前我和老姐在巴黎,每天参观数不完的博物馆走到脚软,最终瘫倒在蓬皮杜的一楼展厅沙发上,强行让自己站起来,一边模仿着当时热映的《爸爸去哪儿》里杨阳洋给自己打气的“加油!努力!”一边自我怀疑:我们是为什么要把自己逼成这样来着...?
不由地又想起当年我和徐老师在台湾清境农场,努力程度感动了民宿的老板,称我“非常拼的张小姐”....
事隔很多年,我们还是这么努力地玩耍,好欣慰哦....
这天一早我们去永康街,先是喝了康青龙的奶茶吃了高记的早餐,然后沿着永康街一路逛各种小店,特别推荐阿原(各种香皂、精油、牙膏、护手霜、洗发水等)和薑心比心(各种生姜类护肤、洗浴、精油、万用膏产品)。阿原在淘宝也有官方店,但是就贵很多。
我对生姜的热情...主要来自于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真的小龙女体质这个事实。所以我严肃地采购了姜茶、姜糖、生姜泡澡粉,etc. 做人呢,就是要抱有侥幸心理,万一某个产品有用了呢?!对不对。
虽然从小到大,我由衷讨厌生姜的味道,小时候我因为我姥爷做饭喜欢放姜而对每天中午下课回家吃饭感到深深地无奈,但现在也终于不得不为了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对生姜大魔王妥协了很多。
我觉得,掌握妥协的智慧,是我这些年里最进步的部分之一。“对抗”这件事,有时候比被对抗的事物本身更让人难过,所以我现在会尽量权衡,尽快妥协。
有个小插曲:在阿原结账的时候,我照例非常刻意地拿出林彦俊封面的招行信用卡(招行之前和ninepercent联名出了一个系列信用卡,npc的成员都有各自封面的卡式)
我一路上每次用这张卡刷卡都很期待对方给我一点反馈,结果并没有。很沮丧。
但是,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当我用它结账的时候,店员妹妹指着卡小声跟另一个店员妹妹说:是一个很帅的男孩子!
另一个店员妹妹凑过来:这是明星吧?
我立马:这是台湾男生哦!
店员们仔细端详后:哦哦哦!他是那个林彦俊,跟陈立农一起在ninepercent里面出道了!
终于找到了办这张卡的意义。
对了,永康街呢,有永康牛肉面,但是可能要排队两小时吧:)上一次来台北吃永康牛肉面的时候,好像完全没排队,这次就没这么好运咯。
中午和炒饭还有小权姐姐碰头,一起吃过饭后去华山文创园区。
小权姐姐大我两级,我和炒饭作为小毛头加入文艺部的时候,小权姐姐他们刚好是中流砥柱。
我在文艺部活跃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半,后来就慢慢不参与了,小权姐姐她们也很快毕业,这几年间都没见过面。
可是很神奇,再见到她,深感她,或者还有我,也许还有炒饭,都没什么本质的变化。小权姐姐毕业后去了日本,在京都工作,这仿佛就是当年我在大学里刚刚认识她的时候觉得她未来应该过的生活。
我问她,在京都工作做什么。她说,法律类的啊。
我:...去年我去京都的时候,觉得那里很安静祥和,我还和我妈说能在这里生活很幸福,这里的人肯定不需要做法律工作,也不需要忙碌的律师。
可见,我错了。哈哈哈。
去华山文创的路上,我和小权姐姐走一起,我说你好象还是有点变化诶。她说变在哪里。
说不上来,大致是变得活泼了?整个人更加日系了?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成为了一个和世界更融洽但不世俗的大人?反正我是这么感觉的。
是可喜的变化。
华山文创园区比松山文创更文艺,有更多排长队的展览,如果有空可以去看看,没空也不用太惋惜。
从华山文创园区出来后,我们去台大。
说到台大,我之前一次都没去过,但是对它的印象一直很好。我觉得主要是来源于我所认识的台大学生Laura姐姐。
我在UCL的第一天认识了Laura姐姐,起因是我在食堂吃完饭,看到旁边坐着的她电脑屏保是super junior的圭贤。大家都是kpop fans,也都是法学院学生,一来二去很快就熟悉了。
当时我二十三不到,她已经二十七了,但看起来跟二十一样。在她身上,我对台湾女生的水嫩和逆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尽管她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但是照顾人的能力,跟我们其他同龄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到现在想起来,我所认识的朋友里有谁是非常“贴心”和“周到”的,总会想到她。
比如,她用从家里带来的卤味包做了卤煮,热心地带来学校,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给我们加餐;
又比如,我有次好奇地参观她的文具袋,发现很多我没有见过的好用的文具,随口表示了喜爱,后来她男朋友从台湾来看她的时候,她特意让她男朋友买了那几只笔带给我;
再比如,那时候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听不懂MA课上的内容,但是她已经工作了几年,比我强多了,于是她常常分享给我她的笔记和整理;
虽然也都是很小的事,但是她做的很自然。贴心和周到和一门心思的热情外向不同,需要更多的技巧,我相信也需要更多发自内心的善意。我一直想要模仿这样的人,不过到现在都还是在努力中。
当我偶尔热心地想要跟别人分享、给于别人帮助的时候,我总是第一时间陷入纠结“万一对方不喜欢这个”、“万一人家觉得我很多余”这种庸人自扰的问题... 这时候我通常会想起来Laura,回忆一下她是如何用舒适的方式,做着这一切的。

回归台大,我们去的那天因为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整个校园有些萧索,学生都离校了,我最想参观的中文系和图书馆也没有开门。但路过校园里的便利店的时候,发现里面异常热火朝天,大概都是留校的同学,吃着关东煮,玩着桌游,在校园里和同学度过旧年最后一天。
哦,我们在台大附近的夜市,特别接地气地站在雨棚下吃完了两袋盐酥鸡、鸡排和猪血糕:)烫到做鬼脸。
阿郎咸酥鸡 中正区罗斯福路四段90巷5号 17:30–22:30(周三休息)
晚上我们随大流去101看跨年烟火。徐老师之前看了网评说,每年101的烟火表演结束后,附近的几个地铁站都会拥挤,要排一个小时以上的队才能坐上地铁。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我们大概晚上十点在中正纪念堂站下地铁后,去101附近一个小咖啡厅喝了新年特供的热红酒,然后就非常乖巧地回到地铁站入口附近....遥望101大楼等待焰火,并立誓要当第一批赶上地铁的人。
等烟火的一个小时,站在马路牙子上举着手机看书刷微博,天上时不时下点小雨。周围有热闹的成群结队的学生、家人、情侣,大家都在等待新年来临的一刻。
雨里等待新年的体验,我之前也有过。
2013年跨年在伦敦,我们一行人包括lei,laura和她男朋友,还有泰国同学们,从下午七点就站在伦敦大桥上等待伦敦眼的跨年烟火。下着小雨,我前一晚没睡,站了几个小时整个人都摇摇欲倒。
我们站成一圈玩了各种游戏,也随着泰晤士河上飘荡的各种强劲舞曲瞎跳瞎得瑟。到最后半个小时,雨势渐渐变大,我们在狂风暴雨里迎来了倒数,迎来了伦敦眼的烟花,迎来了最后整个河岸两边所有民众合唱友谊地久天长的美好场面。旁边的同学非常友善地帮我控制着要被大风掀翻的雨伞,于是我得以拍摄了整个烟花的过程。
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跨年都恰逢期末考试复习,每一次我都灰头土脸完全提不起精神跨年;后来工作后,每一次跨年对我来说更大的意义是可以放假三天好好补眠,所以我连家里楼下商业广场每年搞得跨年活动都没去参加过。
所以我认真跨年的记忆,只有伦敦的大雨里和台北的大雨里两次,都是人生的高亮时刻。
现在回想起来,在伦敦跨年迎来的2014年,我结束了学生生涯正式成为了社会人,生活步入新阶段,这一次会不会也幸运地迎来人生新的一篇呢?
对了,基于我和徐老师的周密计划,我们真的第一批坐上了地铁,顺利在十二点半到达酒店,在酒店旁边的便利店买了泡面关东煮奶茶,回到温暖的房间吃了新年的第一顿宵夜。


2019年1月1日 阳明山登高+霸王别姬
新年第一天要登高。
于是天真的我们去了阳明山。
印象里阳明山并不高,但....是我记错了。在雨里爬山真是别样新体验 :)

上一次来阳明山,阳明书屋没开门,没能参观,这次终于弥补了遗憾。阳明书屋和士林官邸都是住宅,但是风格完全不同,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
阳明书屋配有工作人员导游,是个年迈的老人家。老奶奶对阳明书屋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看得出大概对这里曾经居住的人也怀有感情。但她的介绍里,只讲述这里曾经的人情和轶闻,全然不提politics,甚至也看不出任何态度和立场。参观结束的时候,她非常俏皮地说:没什么好点评历史的,历史留给我们什么,我们就看看,看看就好。
因为她,让阳明书屋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充满回忆的旧宅。
从阳明书屋出来下山的路途充满艰难,为了等bus大概花了四十分钟,快成落汤鸡。
比较遗憾的是,上一次我来,山脚下的林语堂故居在翻修,这一次因为行程原因仍然没能参观。林语堂的书,总是很开阔,我一直很想去他住过的地方看看。
我们乘坐1717路下山,直达行政院站,然后步行去华山文创园区(对,就是昨天去过的华山文创园区)看电影。(ipass不能刷巴士,bug之二)
我们之前在这里买了当天的霸王别姬电影票。
我非常喜欢霸王别姬,喜欢李碧华和苏童的小说,也可以说对那个时代总是充满好奇。
电影本身好坏,看过的人自有定论。之前我只看过若干电影片段和小说,庆幸光点台北修复和公映了这部老电影,让我置身在“那个年代”里三个小时,然后回味三个月。
看完电影,我和徐老师在豆瓣上搜这部电影的影评,看到有人说“如果陈凯歌拍了这部电影之后就息影,他就不朽了,可是他后来又拍了很多别的...”
这个评价让我一边吃卤肉饭一边笑出了声,有点刻薄但的确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虽然我觉得妖猫传其实真的还不错。
仔细想想,人生能拍出一部“霸王别姬”的人已经非常了不起。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至高的荣誉,也许也因为这部电影,日后的作品不论好坏都被狠狠抨击,被冠上“江郎才尽”的帽子。这种类似的人生剧本,比比皆是,想开就好。
谢谢导演和里面的演员,我真的真的喜欢这部电影。算是我这种喜欢庸俗大团圆结局的人,所喜欢的为数不多的悲剧故事。
只有一个问题,豆瓣上说参演人员里面还有冯远征老师,作为配音演员出演,我回忆了半天,冯老师到底给谁配音了?!
晚上吃了“金峰卤肉饭”,是我最爱吃的一顿。绝对不是因为林彦俊也爱吃这家我才喜欢的!
真的好吃,还便宜。
金峰卤肉饭 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0號 8:00-1:00,周日休息

2019年1月2日
在台北的最后一个完整日。
早上起来去了南京西路商圈,有熟悉的三越和诚品书店。
中午吃了徐老师预定过的鳗鱼饭滨松屋 中山区林森北路119巷12号(捷运中山站,松江南京站)
这家店最著名的是鳗鱼饭三吃,当然也可以选择简单化地鳗鱼饭一吃....
说真的,我实在是太懒了,之前吃鳗鱼饭三吃的经验告诉我,好吃归好吃,但我还是更适合鳗鱼饭一吃 ------直接吃,不需要自己动手再加工....
于是,在我非常了解自己地点了普通的定食鳗鱼饭一吃之后,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全程带着促狭旁观了徐老师自力更生的花式鳗鱼三吃 :)
我们一致认为这家店没有肥前家的鳗鱼饭好吃,但胜在量大。
肥前屋 中山区中山北路一段121巷13号2铺(捷运中山站)11:30-14:00,17:30-21:30
下午的行程非常轻松,于是我们终于不像前几天打仗一样逛书店,而是慢慢地仔细逛了附近的诚品书店。
我之前一直想买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可是买不到,在台北终于买到了。店员说,这本现在只出售英文版,因为台湾没有中文版权。我和徐老师小声讨论:那这本书到底还有中文版本留存下来吗?
全书超厚,不知道要看多久。
徐老师在米歇尔奥巴马的新书“Becoming”前纠结了半天,还是没买。说真的,干嘛不买哦.....我还想借来看呢!
上一次来台北的时候,还是学生,疯狂地买了好多文具,控制不住想要把整个诚品文具据为己有。
现在终于....理智了许多,买了最适合自己的圆珠笔若干,蜡笔若干。我念书的时候的习惯是用蜡笔和粗头的彩色铅笔代替荧光笔画重点,现在虽然为了方便也会用荧光笔,但仍然最爱用蜡笔划法条和协议。
还给Sally姨选购了文具,希望新的一年sally姨做账单的时候更开心!哈哈哈哈哈哈!

晚上吃了一家台菜,忘了名字了。
上一次来台北,恰逢黄蜂哥哥也在台北,我们一起约了欣叶台菜。过了很多年,黄蜂哥哥还是很好的黄蜂哥哥,我还是不靠谱的黄蜂妹妹,但新的一年也请黄蜂哥哥在做人方面继续当我的榜样。
这次出游的最后一晚走在台北街头,充满不舍。
徐老师说上次来台北,我还在街头给她唱了非常文艺的歌曲,这次我都没有唱。
于是我给她表演了....小黄人版本的lonely...不夸张地说哦,惟妙惟肖连最后那个高音都完美还原!但徐老师都不领情,在我第十几次唱这个调的时候,忍不住伸出手捂我嘴!什么嘛。
2019年1月3日 Taipei ---> Shanghai
最后一天啦,上午去邮寄寄明信片,寄的时候才想起来忘记给自己写了...于是在信封里放了霸王别姬的那张电影票寄给自己。
在一个我喜欢的城市里,看了我喜欢的老电影,度过了仿佛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三个小时,是我这次最满意的部分。
去机场的的士司机非常健谈,说自己祖籍是北京,还是满族旧八旗,姓叶。
在我问出下一句“是叶赫那拉的叶吗”之前,司机师傅果断地说“哦可不是什么叶赫那拉哦,我们就是很普通的满族家庭”。
哈哈哈,一定是被很多大陆客人问过了。
司机师傅说:那你们在台北玩的开心吗?
我们:开心啊。
司机师傅:那希望你们再来吼!
我非常豪迈地跟徐老师许诺:不久的将来我一定邀请她来台北参加我的婚礼(???)
对此,我爸说:不许。
...切,才不要听他的。
桃园机场里很多餐厅和商店都在安检之前,奈何我们太早过了安检,基本就......没什么机会买买买了。
但我在机场里随手买的“旧振南”凤梨酥,却是意外地好吃,带去办公室,大家吃过之后纷纷网购。
回程的飞机上,快速看完了来的时候没看完的Crazy Rich Asians看完了,结局...结局就跟想象的差不多。
但是有始有终,给这次的行程一个完整的ending吧。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台北需要去六天,而且还是在之前已经去过,所有的景点都已经参观过的基础上。
但对我来说,在一个我感到舒适的城市里,游走于大街小巷,不必刻意参观景点,而是像当地人一样排队买早餐,坐在书店一角翻书,这是很珍贵的体验。
我不能随心所欲地搬去一个其他城市生活,所以我把我所想像的另一个城市的生活场景浓缩成短短几天,每一刻都体验得很认真。
这世界上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用“发达”、“高端”、“繁华”形容的,但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不发达但挺舒服的地方。
也许在各种立场下,它偶尔变了味儿,但它其实到头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而已,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个城市来看待的话。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希望新的一年,我能继续用比较自由的方式看待周围,看待自己;不轻易评价事物的好坏,但是勇于亲自体验,然后告诉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
新年快乐!
最后附一段别人的话,来自于我微博关注的一个博主,她是人大学国际政治的学生,曾经在台湾做交换生,分享了大半年的台湾生活:
“在台湾当然也会遇到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但是只有经历过,你才能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理解世界。如果你不理解政治,总有一天会被它反扑。台湾是我心中永远美丽的福尔磨砂,人好,景好。像是从既定的生活节奏中抽身而出,去一个远方,过一种理想生活。”
-
X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8 12:10:32
-
亲水泡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07:53:09
-
Scarle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06:47:08
-
Stamatelo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02: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