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课:杂阿含269经《祇林经》讨论(2)
杂阿含269经《祇林经》讨论(2)
主讲:JK
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杂阿含269经》,就是祗林经。 上节课,我们讲到: 佛陀告诉我们:凡是不属于我们的东西,都应该舍弃,舍弃了这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就可以获得长久的安乐; 佛陀又告诉我们:哪些是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哪些是该舍弃的东西呢?就是我们的身和心,也就是身体的色法,以及受想行识所有的心法,这些事物,它们不是“自我”,也不是“我所”,所以应该舍弃,断除,舍弃断除了五取蕴,我们就可以获得长久的安乐。 然后,佛陀举了一个比喻,来说明此问题。 佛陀说:祗陀太子供养的那片树林,也就是祗树给孤独园里的那片树林,如果有人来砍伐树枝,装到扁担里挑走,拿回家烧火,那么,我们看到后,是不会心疼的。因为,那些树林,不是属于在座的任何人的,也不是属于当时在座的任何比丘的,所以,当树林被砍伐和拿走的时候,没人会感到心疼。 同样的,我们的这个身体,这颗心,这两个东西,其实和那片树林没什么区别,完全是和我们无关的东西,只不过,无始的轮回中,漫长的轮回中,我们一直把它们二者,当成是“自我”或“我所”,然后我们就贪爱这身和心,牢牢的抓着不放,这样就造成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 一旦我们通过内观,看到身心的真相,发现它们不是自己,就会消除对身心五蕴的贪爱,从而彻底的结束轮回,获得长久安乐的永恒涅槃。 这就是上节课讲的内容。 那么,佛陀讲完这些后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佛陀说,这身心五蕴,不是自我或我所呢?理由是什么呢? 为了说明理由,佛陀于是进行了下面的开示我们先看看,佛陀为什么说身心不是自我和我所。 给出的理由是什么,看经文: “诸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
诸比丘白佛言:“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这段经文啥意思呢?
我翻译一下:
佛陀为了说明上面的问题,就问各位比丘:
比丘们啊,身体色法是永恒不变的,还是刹那生灭的?
比丘们回答:是刹那生灭的,是无常的。
佛陀又问:比丘们,凡是刹那生灭的事物,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呢?
比丘们就回答:凡是这样的事物,都是苦的事物。
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讲过很多次,老同学估计都没问题,但是新同学,我打算看看你们的理解。先问个老同学,甲,你说说,为啥“刹那生灭的事物都是苦的”?
说说你的理解。
甲:无常的,就是苦的。
老师:那为啥无常的就是苦的呢?为啥不是乐的?
乙:刹那生灭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无常的不能是自我和我所,不能自己主宰。
甲:比如说我们的身体会变坏,变老,它不是恒常不变的,我们都不喜欢这样的变化,所以是苦的。
丙:因为既然已经是无常了,所以乐就不可能一直是乐,这是坏苦,还有苦的东西本身就是苦,这是苦苦,还有不苦不乐的也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是行苦。这些都是苦。
丁:刹那生灭,不能自主,相逼迫苦。
戊:因为刹那生灭的事物不具有自我的特性,而自我的特性是常、一、主宰。
老师:嗯,只有丁回答的准确,你们回答的都没到点子上。
刹那生灭,就是指:那个事物是以极快的速度生灭的,这才是无常的真实含义。缓慢的变化,是粗的无常,真正的无常,是指刹那刹那的生灭;
通过实践内观,用观智看到,身和心都是以极快的速度不停生灭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极其快速的生灭是一种逼迫,事物不断的生起又不断的灭去,看了很厌烦,但是又没法让它们停止,这就叫做“凡是刹那生灭的事物,都是苦的;
苦的定义是“逼迫”,就是指这种快速生灭的状态。
不知道大家懂了吗?
这其实是一种体验,将来看到身心是快速生灭的时候,自然会知道它们是苦。
好,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我翻译一下:
佛陀接着问各位比丘:
如果一个事物是刹那生灭的、苦的,那么,你们这些佛弟子们,能不能在这个事物当中,找到“自我”呢?
其实也就是问:如果这个事物是刹那生灭的、苦的,那么它是否可能是“自我”呢?
比丘们回答:不能从这个事物中找到自我,这个事物不可能是自我。
字面意思,都看懂了吗?
乙:嗯。
老师:好,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刹那生灭的、苦的事物不能是自我”?谁能讲讲?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
1. 为啥无常的事物不能是自我?
2. 为啥苦的事物不能是自我?
己:因为自我的定义是,常,一,主宰。刹那生灭不是恒常的。
乙:刹那生灭的、苦的事物是无常的。
丙:自我的特质是常、一、主宰。刹那生灭的是无常的,苦的事物也不符合主宰的特质。
老师:对,己和丙,从定义上回答,不错,这样回答谁也挑不出毛病呵呵,还有谁能回答吗?那我来回答吧:
丁:有自主,就不会苦,有自主,就不会生灭。
老师:丁理解也可以。
1.我们凡夫认为的那个存在的“自我”,它必须是恒常的,最低限度,它也得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一直存在,对不对?
庚:是。自我是常的、乐的。
老师:嗯,从普通的凡夫的认识来说,不说这个自我能存在一万年吧,这个自我必须得一直存在几十年,一般都是七八十年的样子。
辛:自我的定義是:常一主宰。凡是不符合這三個條件的,都不屬於自我。自我,肯定能主宰苦樂。既然能主宰,自我不會選擇苦。
老师:嗯,不错,辛也是个后赶上来的。
那么,我们观念中,自我至少是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一直到死亡后也许才消失的,也会还有人死后自我也不消失,所以呢,当通过内观智慧,看到所有的身体色法和心法,都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一点不剩的彻底消失,然后,下一个色法和心法,才重新生起,就会发现,从前一个色法和心法到下一个色法和心法,没有一个东西传递过来,因为前一个色法和心法,彻底消失了,前后两个法之间,是彻底中断的。这个“彻底中断”,大家能理解吗?
乙:嗯,相当于“前后独立”。
老师:对,乙,很好。嗯,前面的名色彻底消失,后面的名色才能生起,所以,完全没有任何东西,从前面传递到后面,此时会发现:我们认为那个不变的灵魂,或不变的自我,根本不存在。而自我必须是恒常的,这个确定了吧?
丁:老师,是什么原因,让下面的色法或名法不断生起的,比如我看手机,手机始终在手里啊。
丙:确定。
老师:好。那么,这是第一步。
2.这个恒常的自我,如果是真实存在的,必然要么是在色法上,要么是在心法上,对不对?
壬:对。
老师:这个恒常的自我,不可能在心法和身体色法之外的东西上,这个没问题吧?
辛:嗯。
老师:3.而我们看到的真相是:色法和心法,都是刹那生灭的。一个色法,只存在一个刹那,就完全消失,然后,后一个色法才能生起,前面的色法,完全消失干净,后面的色法,才生起。前面的色法,没有留下任何的东西给后面的色法,这是将来我们要看到的真相,能理解吧?这是经论上的观点。
丙:能。
老师:4.假如那个恒常的自我是存在于色法上的,那么,它就必须是贯穿于前后两个色法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从前面那个色法,转移到下个色法上的,对不对?
丁:对。
老师:5.但是,在3当中,我们说了,前面的色法完全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的东西,留给后面的色法,所以,前后两个色法中,有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我存在呢?
丁:没有。
老师:嗯,所以,色法不可能是自我,色法中不可能有个不变的东西存在,ok了吗?
丁:嗯。
老师:好,那么一个心法也是只存在一刹那的,完全消失后,下个心法才生起,前后两个心法中,能存在着一个不变的东西吗?
辛:如果色法是自我,就不能說幾個吧。
丙:也一样不能。
老师:@辛 我们现在说前后,没说空间上的多个。
色法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心法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也就是说,色法上不可能存在自我,心法上也不可能存在自我,那么,这个自我是真实存在的吗?
己:不是。
老师:对,所以世界的真相就是:只有刹那刹那前灭后生的色法和心法,没有自我。
壬:所以,有的只是刹那刹那不断生起又灭去的色法和心法,没有贯穿前后恒常存在的自我。
老师:除了刹那生灭的名色法,之外啥都没有了。这是从前后的生灭无常,来观察无我。
@壬 非常好,二十分!@辛 你刚才是从自我的“一”的特征观察无我,这里是用自我的“常”的特征观察无我,明白吗?
辛:嗯。4 假如那个恒常的自我是存在于色法裡的,那么,它就必须是能贯穿于色法前后位置的,我是這樣理解的。
老师:@辛 对,很好。
我们来看丁的问题:老师,是什么原因,让下面的色法或名法不断生起的,比如我看手机,手机始终在手里啊?
@丁 你看着手里的手机,一直不变的存在于那里,所以你以为手机是个恒常的东西,对吧?
丁:是的,既然是不断的灭,是什么力量促使不断的生起,是缘起吗?
老师:@丁 听我说,你看到的只是假象,凡夫都生活在这种“恒常”的假象中,所以呢,我们要修行内观,来破除这种“恒常”的假象,事物的真相就是:刹那生灭。
那个手机其实不是稳定的、不变的存在于那里的,真相是:手机由很多微小粒子构成,每个微小粒子,都只存在一刹那(其实是十七刹那),前面的粒子灭了,后面的马上生起,@丁 明白了吗?
丁:明白了。
老师:@丁 事物为啥是刹那生灭的呢?这个不必关心,知道这个是事物真相就可以了。
丙:有前面的记忆,这个是怎么生起的呢?
丁:感恩老师。
老师:不过你猜的没错,的确是和缘起有关,但现在思维这个没有意义。
@丙 “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虽然前后两个心中间,是隔断的,没有任何连接物,但,后面的心,能够记得前面的心认知了什么,这是心的一种特性,虽然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有这个本领。
丙:这里就是觉得好奇妙啊。
老师:对,缘起的、无常的世界非常奇妙,但这些其实与解脱无关,不必对此过于关注。
丙:嗯。这样理解能想通。
老师:嗯,心的记忆的问题,阿毗达摩很多分析,但是,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佛法知识都和解脱有直接关系的。
对内观行者而言,应该以解脱相关的知识为重点,否则就会陷入学者的那种只做知识分析而不去实践的窠臼里。
你们看,马哈希大师博通三藏,他什么时候给讲这些无用的知识?知识教理我们要学,但要挑有用的学。好了,我们继续上课。
“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我,异我,相在,这是阿含经反复出现的题目,是有名的“四句义”。四句义:五蕴是我吗?五蕴是我所吗?这个蕴在“自我”当中吗?“自我”在这个蕴当中吗?
遇到四句义的时候,就理解两个问题:五蕴不是自我,也不是我所,就OK了,不用那么复杂,可以了吗?
辛:嗯。
老师:刚才说了,名法和色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所以没有不变的东西贯穿,不可能是自我。既然,名色法不可能是自我,自我根本就没存在过,那么,自我都不存在,还能有什么东西,是“自我所拥有的”吗?
乙:没有。
老师:所以,名色法不是自我,更不可能是“我所”,这是从五蕴的无常上,分析五蕴的无我。
下面从苦上分析无我。提问:一个被叫做自我的东西,它有没有可能是苦的呢?
甲:不可能。
丙:没有,没有自我喜欢苦。
老师:甲,你说为啥不可能?
甲:没有一个自我喜欢苦。
老师:对,不错。
自我是“主宰”的意思,主宰,就是想怎样就能怎样。自我能够想怎样就怎样,它是绝对不会让自己苦的,它不会让自己病、老、死,对不对?
乙:对。
老师:它不会让自己是“逼迫苦”,所以,苦的东西不可能是自我,就是这样。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如是受、想、行、识为是常耶?无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这段经文不用讲了吧?
就是说:像色法一样,受想行识,一切心法,也是无常和苦的,所以,也不可能是自我或我所。
那么,这里提出一个问题:
佛陀说,色法是无常的、苦的,所以不可能是自我,那么有没有可能,壬的身体色法是无常的、苦的,没有“壬”这个人存在,而辛的身体色法却是常的、乐的,有“辛”这个人存在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丙:没有。
老师:嗯,有人想了:虽然我观察到自己的身体色法都是无常、苦,不可能是自我,但是宇宙这么大,色法这么多,也许某个地方有这种恒常的色法,可以是自我呢?那么,这种想法对不对呢?
我们看经文:
“比丘!是故,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这段经文是啥意思?谁能解释一下:“彼一切非我”这句啥意思?
壬:所有的色法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
甲:所有的色都不是我。
乙:这一切色法都不是我。
老师:很好。
甲:彼指前面列举的各种色法。
辛:這裡面,沒有哪一處是我,也不是我所。
癸:一切五蕴中都没有自我。
丙:诸所有色都不是我。
老师:很好,丙。
前面提到的过去色、现在色,粗色、细色,就是所有色法的分类。最后佛陀总结一句,“这一切的色法,任何的色法,都是无常、苦,都不可能是自我”。
佛陀这就是堵上了邪见的漏洞。一切色都是无常、苦,都是无我,没有任何一种色法可以是常、乐、我。
看经文: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提问:“彼一切非我”这句怎么理解?
癸:一切五蕴中都没有自我。
乙:名法的四蕴,没有我。
壬:一切心法中都没有我。
辛:這裡面都沒有我。
丙:一切受、想、行、识中都没有自我。
甲:所有的受想行识都不是我、我所。
戊:这一切的心法都没有自我。
老师:恩,都回答对了。壬和戊回答的最好。
刚才讲了,一切色法是无常、苦、无我,现在讲,一切的心法是无常、苦、无我。前面列举了一切心法的种类,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等等等等,不用一一解释了吧?反正就是指一切心法的种类。
那么学到这里,我列举一个汉地佛教徒常说的观点,你们来判断一下对不对:
有人说:佛陀讲五蕴无常,有为法无常,这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常住真心”是永恒的,是大我,它不是五蕴之内的,所以它可以是恒常的。
你们思考判断一下,这个观点对不对?
乙:不对。
辛:五蘊包括心法,五蘊裡都沒我,更沒有“常住真心”。
老师:嗯,佛陀在这里非常清楚的说:任何的心法,任何的名蕴,都是无常、无我的。佛陀根本没有留下任何的死角,对不对?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背阿含经的佛陀教导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常住不变的心法,不管它叫真心还是其它的心,如果承认有这样一种心法,那就得承认它是乐、我,对不对?
这就违背了佛教最根本的“缘起无我”的原则,违背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两个法印。
我们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圣弟子观此五受阴,非我、我所,如是观时,于诸世间无所取著,无所取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我今天讲课之前,贴了恰密禅师的那段话,你们看到了吗?
乙:看了。
老师:嗯,我们为啥会轮回苦呢?苦因是什么?
戊:贪爱。
老师:对,苦因是贪爱。
丁:无明和贪爱。
老师:对五蕴的贪爱,导致我们有来生的五蕴。
再问:那么,我们为何对五蕴有贪爱呢?
壬:我见。
老师:嗯,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身心五蕴,是“常、乐、自我”,我们认为这个五蕴是自我,所以就会贪爱它,这是贪爱产生的直接原因,明白了吗?
乙:嗯。
老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个五蕴是自我或者我所呢?
壬:无明。
老师:很好。
辛:對五蘊的真相不明白。
老师:因为,我们对于五蕴的“无常、苦、无我”的真相不知道、不清楚,所以,我们就认为五蕴是常的自我,乐的自我,然后就会对它产生贪爱,然后轮回。
以前我们是讲:无明缘贪爱、贪爱缘业、业缘生,《有因有缘有缚法经》,对吧?
壬:嗯。
老师:之前这个环节还是粗糙的,今天,根据这个经文,和恰密长老的话,我们再添加一个环节:
无明缘我见,我见缘贪爱,贪爱缘业,业缘生。
贪爱产生的原因,这个就是最清楚的了,OK了吗?
圣弟子观此五受阴,非我、我所,如是观时,于诸世间无所取著,无所取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再看这段经文,“取著”,在这里,是指贪爱和取,其它的还用再解释吗?
就是讲:当我们观察到,五蕴身心根本不是自我、我所的时候,就不会在对五蕴(世间)有任何的贪爱了,当我们对五蕴(世间)没有任何贪爱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涅槃,就这么简单。
阿含经里,世间和五蕴是等义词,OK了吗?
乙:ok
老师:好,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