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涌现“天赋”
天赋,天生赋予。有些人会特别擅长某类问题,学习时也成长飞快,这是天赋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越努力越感到压力,似乎自己前面是一道墙,这就是没天赋吗?
这要取决于大脑是不是可变的,如果大脑不可变,那就不用瞎折腾了;如果大脑可变,那就值得想一想每个人是为何不同的?还好脑神经具有可塑性,随着训练,某些神经通路会更加丰富与敏感,这也就部分解释了人们之间的不同,如不同职业思维模式的差别,高情商和高智商的差别。某一思维模式的经常使用,会使得该思维模式占据跟高的权重,但为何大脑不保留对立的思维模式呢,可以让对立思维模式的权重低一点就是了。但大多数人都是高智商和高情商选其一,某一职业思维占据大脑的大部分。
这就涉及思维优化了,大脑思考是需要耗费能量和时间,保留权重低一点对立思维模式,导致每一次的抉择都需要考虑对立选择的背景因素,而不是直接忽视对方。思考可是一个费工夫、费能量地事儿,所以大多人无意间使某一思维模式逐渐发展为统治地位,对立的思维模式逐渐消失,直到主导思维模式在不同情境下效果不佳,这时对立思维模式微弱存活下来。这会使得一个人缺少复杂视角,容易沉浸在个人的貌似和谐地三观世界中无法自拔,也会更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点上,大脑比较像深度学习算法,给予足够的数据,神经网络就会发展出特定功能。不过机器学习是由人来设计奖励和惩罚函数,而在现实中,若大脑的价值取向与工作内容不一致时就比较痛苦了,这时还是要靠自己来调整价值观或工作岗位。如果一个人的知、情、意统一起来时,经过不断训练,“天赋”也就慢慢涌现了。
以前在做一些需要创新的事情时,总是感觉自己似乎没天分,现在想来只是训练不足,数据输入不够罢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