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岛国的文化根系:庄园主生活与审美
巴巴多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主要是种植甘蔗,因而有很多种植庄园。如今大多数的庄园都已改作他用,部分庄园作为景点对外开放。Sarbury house是其中一个。

庄园事实上已经几易其主,内部也与很多是从其他地方征集过来的展品而非原配。不过仍可以一窥(这个字怎么感觉特猥琐)昔日庄园主的生活。

这张照片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展品征集的多样性:几乎一件椅子一个风格。


一般来说,入门的门厅一侧是主人的办公区域。

办公区域还有一个酒匣子,谈到兴头上可以喝一杯。

另外一侧,导览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是一般女性喝下午茶聊天的地方。墙上的图其实很有意思,画面上有大量的黑人妇女,着装与传统欧洲贵族无异,没有拍下来。

下面这张图来自washington house,里面的介绍有提到过相对于其他殖民地,巴巴多斯黑人地位要高一些,自由人身份的黑人也更多,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画的内容会是黑人居多。这个地方的展览里有一张对比图,说 Virginia 的黑奴被农场主抽着鞭子劳作,巴巴多斯黑人跟白人一起跳舞——我认为这有点艺术夸张,但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喝下午茶当然不能少了整套茶具。


这样的长条桌餐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房间还设有钢琴,方便兴起时弹奏。

这是在餐厅的柜子,上面的瓷器非常有意思。

破蛋壳的造型,这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而这一个竹节造型,毫无疑问是东方的。

至于这个瓷瓶,葡萄和松果都寓意多子多福,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密码。

二楼是卧室,楼梯上的摆件也挺好看的。

卧室区高亮的就是床头柜下这个。

中间有个屋子全是各种各样的这个,而在另一个屋子里,竟然一边床尾有一个坐式的。我坚定地相信这一定不是原装,否则这画风太美,不敢想象。

这个只能洗到屁股的澡盆,设计思路不是太能理解。

梳妆台上的摆件和台灯摆件,没有再看见黑人造型的。估计和绘画不同,这种批量产品,不会考虑小众需求。


儿童室里的洋娃娃。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娃娃,确定不是用来吓人的?

给小朋友玩的小缝纫机,关键是真能用。看来和中国一样,女红从娃娃抓起。

过家家系列小家具。


主人擦皮鞋的椅子。

最后一任房主是个照相机收藏爱好者,一墙的照相机可谓相当硬核。

还有一套验光用的器具。

半地下的夹层有很多马车和马具,据说最后一任房主很爱马(爱马不应该给马自由么,怎么这么多马车?)。

各种搓衣板和第一台洗衣机同框。

庄园的后面部分由一个bar和餐厅,不知道是否原本也有作为大型聚会的场所。这个景点是游轮上岛旅游路线,所以游客比较多,导览很没有耐心地只是要完成任务,所以很多细节也没有办法询问求证。


单纯从旅游体验上来说,washington house导览人员简直是劳模了,大姐肺炎才出院,端着个水杯子跟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要说这个house比Sarbury house可小多了。washington就是美国第一人总统那个washington(我们之前一直以为肯定是同名的其他人),他曾经在巴巴多斯住了一年。比较有趣的是这个参观之前会放一个15分钟左右的电影,讲述他这一年的经历,包括为什么来为什么走(由于没有字幕其实很多也没看懂),然后再参观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全是刚才那个小电影里的道具.。

这个建筑所有的建材都是从英国海运过来的,事实上时至今日,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建材仍然是靠进口。这个house内部陈设就简直是简陋了,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设置更有趣,比如每年夏秋季节下图这个餐厅会有washington共进晚餐的类cosplay的晚餐项目。


washington house由于在当年英国驻军的军事基地旁边,所以这个景点还可以参观当年军事基地的地下排水系统。

巴巴多斯距离英国本岛很遥远,但庄园主们却在这里复制了英国的生活。英国和当地的文化碰撞是缺席的。事实上,巴巴多斯全岛没有一个所谓的土著居民,英国殖民者重构了这个加勒比海的岛屿。尽管巴巴多斯是一个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当年黑人奴隶的后代,但是由于文化上与来源地的切割,使得它成了一个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完全不同的国家。就如同英语是唯一通行的语言,当地的黑人也并不会讲任何非洲的土著语言,巴巴多斯在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上都更像一个黑人构成的英国。
本土文化的稀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巴巴多斯国家的名字来源于下面这个树,这其实就是榕树科的一种,当时的西班牙人少见多怪地把它称为长着胡子的树——长着胡子就成了这个国家的名字。榕树的气根扎进土里之后会像根一样粗壮。因为奴隶贸易而来到这个加勒比海岛的黑人也许也和榕树一样,开启了全新的文化根系。
在这片土地上,会有相似而不同的文化产生吗?
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