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点茶钱”
1829年,九千六百七十峰骆驼和二千零五头牛拉的大篷车运抵恰克图,车上货物都是茶叶。
当时,恰克图是俄罗斯帝国境内屈指可数的大市镇之一。瓦西里·S. 康定斯基是通过茶叶贸易积累可巨额财富的众多富商之一,他的儿子后来成为著名的艺术家。这些俄国富翁还捐资在恰克图修建了两座宏伟的天主教堂:三一大教堂和复活大教堂。教堂之瑰丽宏伟,与圣彼得堡的大教堂不相上下。
而今,两座教堂已遭废弃,颓垣断壁依然屹立在风雨中,追忆着恰克图的辉煌岁月。沙皇政府规定,与中国人的交易必须以易货方式进行,不得用白银买茶。而在实际买卖中,用蜡烛和银铸的饰物支付买卖随处可见。交易纠纷也层出不穷。
清政府派出的贸易代表抱怨称:“(中国)商人手中持有的沙俄商人的银票多达八万两。如果中国商人一时抵制,沙俄商人必然无法兑清所有银票。非常担心商人的损失会越积越多,纠纷自然也极易产生。”

19世纪的下诺夫哥罗德每年7月都会举办大市集,近一半的俄国商品通过市集转手交易。市集正式开始的时间以第一箱从恰克图发运的茶叶运抵后举行开箱仪式的时间为准。成箱的茶叶从西伯利亚码头卸下后,茶叶样品旋即送往茶商设在“中国街巷”的临时办公室,专业的品茶师通过严格检查(而非仅凭茶香)以确定茶叶的质量品级。
在市集上,茶叶批发商用现款购买茶叶,再把茶叶发给俄国各地的经销商铺。恰克图来的茶商经纪人获得现款后,马上转手采购恰克图和中国市场需要的皮毛、丝绒、细毛布、皮革制品等等。
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清廷开放了地处中亚的伊犁和塔城(两座城市均靠近今哈萨克斯坦)与俄通商,开辟了一条往西直通俄国腹地的大篷车商道。通过恰克图交易的主要商品是武夷红茶和福建白茶,通过西向商路出口的大宗商品则是来自安徽的珠兰茶,一种带有金栗兰花香味的绿茶。珠兰茶的最终目的地并非俄国,而是西欧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俄国商人获许在汉口(今武汉)直接采购茶叶,从而避开了山西商人作为中间商的层层加码。

1862年,从伦敦转运来的“广州茶”首次在下诺夫哥罗德上市,恰克图的贸易地位再次遭受打击。为了应对海运途中的潮湿气候,广州茶烘焙略有过度,但由于其价格低廉,茶叶在普通百姓中还是深受青睐。家境殷实、饮馔讲究的人家依然选择购买由大篷车从恰克图运来的茶叶。由于陆路运输比较干燥,这些茶叶的烘烤都比较适宜。
1869年,苏伊士运河凿成开通。从汉口采购的茶叶可以通过黑海敖德萨港更便捷地运抵俄罗斯,无须再经过恰克图,来自敖德萨的茶叶开始在下诺夫哥德市集上和其他茶叶一拼高下。阿穆尔河通航时,满载着汉口茶叶的俄罗斯蒸汽轮船驶过日本海,逆阿穆尔而上进入贝加尔湖,再转由陆路运往俄罗斯其他地方。在汉口的英租界,俄罗斯人设立了好几个茶厂,蒸汽驱动的机器将茶末压成茶饼,上面打上不同公司的印记。
1872年,伊万诺夫公司在福建设立了第一家茶砖厂,将以前废弃不用的茶末压成茶砖。三年后,两家在福建设有茶厂的公司生产了近五百万磅茶砖,供俄罗斯人用茶炊烹煮。相对于英国和美国而言,俄国和清廷的关系要好一些,但俄罗斯人仍不免被中国工人斥为帝国主义食利者。
1881年9月4日,皮亚特科夫·莫尔恰诺夫公司在福建的茶厂发生火灾,工人们竟然拒绝施以援手,围观者聚集在工厂周围,大声叫嚷:“让洋鬼子和他们的财产都烧成灰烬吧!”另外一群人则撬开了工厂的保险柜,把里面的现金抢劫一空。

是时,俄罗斯人的禁酒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人们用茶作为新的战斗武器,试图禁绝长期以来使人萎靡不振的嗜酒(伏特加)恶习。第一莫斯科禁酒协会在市民生活一贫如洗的地区(如西特罗夫市集)设立了五个戒酒茶室,茶客喝一壶茶加三块方糖只要五个半戈比。
为了抵制嗜酒恶习,新实施的国家伏特加专营法规规定,只有政府商店方可售酒,而这些政府商店并不提供食品。对政府专营颇有微词的巴洛夫博士批评说,对于真正的酒徒,这些规定就是废纸一张,他们很快就有了绕过这些规定的对策:“顾客走进茶室,点了壶茶,喝干壶里的茶以后,从口袋里摸出一瓶伏特加,倒入茶壶,又把酒瓶塞回了口袋。”
家庭主妇劝导丈夫戒酒的方法则要文雅得多,她们会用茶杯给毫不生疑的丈夫递上一杯名为“艾尔考拉”的混合饮料,其中有蒲公英根、甘草、溴化乳剂和小苏打(广告上说这是一种戒酒良药)。不管怎么说,俄罗斯人的戒酒运动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收获的。
19世纪末,俄罗斯人讨要小费的口头禅由“赏点酒钱”改成了“赏点茶钱”。

1891年,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开始铺轨,恰克图集市的历史就此画上句号。新建的铁路是不断扩张的沙俄帝国的坚固基石。为了修建在沼泽和冻土中蜿蜒穿行的铁路,成千上万的犯人和士兵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甚至因此丧生。
1899年,铁路至伊尔库茨克段开通。
1903年,铁路往东延伸至辽东半岛的旅顺港。火车出现后,牛拉的大篷车成为冗余,恰克图市集的最后一出由此谢幕。一个半世纪以来,这里曾经人声喧杂,操着汉语、蒙古语、俄语的商人忙着讨价还价。而今,整个市集已经荒芜,罕有人迹。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