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朋友解释:陕北人是怎样的一群人
陕西文坛的三大支柱——贾平凹,陈忠实,路遥,分别来自陕南,关中和陕北,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将视角放在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演出在即,今天我们就聊聊路遥笔下的,我们身边的,这平凡世界里的陕北人。
没去过陕西的人,总以为陕北和陕西是并列的两个地区。一个在“陕”的西边,一个在“陕”的北边。
可即使在陕西,“陕北人”也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口音,更多的是他们身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家里有矿”,“煤老板”,“喜欢热闹”,“买房子都一栋一栋买”……

人们眼中“家里有矿的”陕北人
每一个陕北人都对以下对话耳熟能详:
“你是陕北的?那你家应该老有钱了!”
“没有啊…”
“还装,家里有矿吧!”
“真没有…”
“准备买几套房啊,分哥们一套吧!”
“……”

1984年10月,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陕北有煤海,优质易开采》,说185煤田地质勘探队的报告指出在陕西神木、府谷等78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877亿吨煤。举世震惊。

在那之后的三十年,陕北成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宠儿,原本几千人的小镇子现在常驻人口十几万。随着煤价进入市场化,价格爆发式上涨,陕北甚至火过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在大柳塔镇开个烟酒店,只要地段选的好,一年都能赚上百万,就连支在路边卖蔬菜水果的摊贩一年也有十几万的营收。

那几年陕北人真的很有钱。
“平凡的世界”里真实的陕北人就像东北人并不都是黑社会一样,陕北人也并不都是靠天吃饭的煤老板。
《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就是非常典型的陕北人。

孙少平向往飞扬自在的生活,物质的匮乏和精神世界的充盈让他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去平和这种矛盾,无论在爱情还是生活的选择上,都用自由的灵魂和陕北人特有的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奋斗着。

而哥哥孙少安则是陕北精神的另一面,沉稳和持重。他不像弟弟那样自由,却能成为农村变革的先觉者,即使后来面对了丧妻等挫折,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路遥花了三年的时间在陕北体验生活观察各色人物,最终写出了这一部浪漫主义的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态全书”。
2012年煤炭行业的瞬间崩盘让鄂尔多斯成了“鬼城”,而陕北人却没有就此消沉……转型,外出,虽然经济比不过大繁荣时期,却也在逐渐回暖。

这和陕北人的性格有关。
陕北作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的“绳结”地区,加上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整个陕北地区的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习惯呈现出特别的气质。

据传陕北人是古代鲜卑和匈奴的后裔,身上至今依然仍存留着马背民族的野性和彪悍,再加上在黄土高原上养成的身怀抱负,能踢能打,敢作敢为的豪爽性情,从明末走西口到21世纪的煤炭行业大崩盘,陕北人就没虚过什么。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陕北和陕北人,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有些刻板印象,到底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又是怎样的一群人?12月4/5日在陕西大剧院上演的《平凡的世界》带你了解陕北人?